老瓷器鉴定大法,老瓷器鉴定最简单方法?
步骤/方式1
气泡

辨别老瓷器可以看气泡,将老瓷器放入水中浸泡一天时间,真正的老瓷器在被水渗透后,会将里面的空气挤出去,形成气泡,假的老瓷器则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步骤/方式2
光泽

辨别老瓷器可以看光泽,真的老瓷器表面光芒内敛,有如薄雾覆盖其上的“如雾状膜皮”,这是老瓷器所独有的特点。假的老瓷器光芒较为柔和,但却并不是很刺眼。
步骤/方式3
结晶

辨别老瓷器可以看光泽,用放大镜观察老瓷器表面,真的老瓷器上有天然的“塑膜状老化斑”和“结晶斑”,人为无法仿制,假的老瓷器表面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从肩部和腹部鉴定一件瓷器的年代?
凡事一个朝代或时期国力强盛,富民强国那个时期的瓷器大罐,大瓶就是端着肩,挺的直,胎硬釉厚纹饰好文化深!凡国力败落不丰富,瓷器也达落肩无精打彩,胎软釉簿无光发暗发灰,细脖大脑壳,无根无基之相!
瓷器看胎鉴定?
胎质鉴定应注意把握一下几点:
一是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明清瓷器制作程序很规范,胎土都要经过人工淘洗,因而胎质显得干净。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是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明清瓷器制坯前的制泥是人工,人工制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现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用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是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以及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四是观察胎质是否滋润活泛。老瓷器制作用的胎泥都经过陈腐,加上露胎部分长期与外界物质和空气接触,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胎质有滋润活泛的感觉;仿品瓷器的胎质一般则较为硬、呆、不活。
明清瓷器如何鉴定交易?
元青花瓷器是收藏瓷器的焦点,不管什么窑价值很高。现在已知的数量有限,是瓷器藏家梦寐以求的东西。我玩瓷器多年,也就见过几件大开门的。但民间有散落或者新出的也有。相对而言元青花比较难鉴定。到代的估计都会是天价。当然价格主要还是看东西。。 清中期清三代瓷器是收藏瓷器的热点,不管官窑民窑都价值比较高。官窑数量毕竟有限,民窑才是收藏的主流。我玩瓷器多年,清三代官窑器在民间藏友手里的也不过十几件大开门的。民窑瓷精品见过不少。我就在青岛典藏拍卖过,到代的一般几十万一件。当然价格主要还是看东西。。
鉴定瓷器三要素?
1、看瓷器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明清瓷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看瓷器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3、看瓷器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4、看瓷器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
5、看瓷器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