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名瓷器有哪些品种的,为何明清官窑瓷器中的金彩收藏价值如此之高?

为什么金彩会如此之高?我们看一看黄金在世界,在国内的价值就知道了,拥有黄金及黄金饰品,都是地位价值的提高,并且黄金有着货币保质的作用,据有世界性的货币地位!将黄金用在瓷器上可见它的珍贵性;其实金彩被用在瓷器上早在元代就有了,明清官窑在鼎盛时期大量使用,尤其在皇宫内被皇亲国戚重视,遵为上品,可以说,凡是被称得上艺术品的瓷器都多少会描金套色,增加作品的品位,庄重美感!深得人们的喜欢,更主要的是金黄色代表着权利地位,贫民百姓是不能使用的,凡是含金的瓷器在明清当年都是很珍贵的,留传到现在就更珍贵了!象胭脂红,玛瑙红等含金的瓷器就贵,用纯金粉画出的瓷器就更是艺术精品了。

明清名瓷器有哪些品种的

天字款的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文藏来答】明代成化的~但是成化年间为何有些瓷器要用“天”字做瓷器款识?“天”字款又想表达什么?具体的就要小编来告诉你啦~

台北成化“天”字杯

1973年的一天,台湾早期收藏大家李成发拜访了时任中华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前身)副馆长的庄严。从锦盒里,他小心翼翼取出两只蛋壳杯,这是国民党元老、收藏大家于右任赠送的。庄严拿着放大镜认真地研究,一边看一边赞叹道,这是天字款啊!“古陶瓷鉴定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在看了这两只白釉龙纹天字杯瓷釉瓷胎和纹饰后,予以了肯定。

图1 明“永乐年制”篆书刻款 引自《中国古陶瓷款识》

御用瓷以“天”字为款识,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那么,成化为何要以“天”字为瓷器款识?通过这个“天”字,皇帝想暗示和传达什么?

成化时期出现“天”字款,其实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台湾学者庄灵(庄严之子)和蒋建新认为,当与成化皇帝童年的境遇有关,年轻的成化皇帝初登皇位时非常不自信。于是,他下旨做了一批以天字作为底款的精巧瓷器,分赐给臣下,以此提醒大臣们,皇权受命于天,自己是真命天子。” 追本溯源,可以发现,台湾学者的见解,符合历史客观。除了成化皇帝性格脆弱的原因外,出现“天”字款,还当同他父亲的年号“天顺”有关。

图2 明永乐 青花压手杯

天顺,为中国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经夺门之变后二次登基后的年号。在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的做法始自永乐。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明成祖朱棣只在个别一些瓷器上,留下了帝王尊号。而且,永乐号年款,包括锥刻款和模印款,均采用了既深奥又不易看懂的篆书(图1)。虽然“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为数不少,但青花款仅见于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上”,其细若米粒的四字篆书款,皆写于杯内心(图2)。“永乐官窑瓷器上的刻、印年款,需要侧视或透视方能看清。”

成化皇帝18岁登基,在位23年。同宣德朝相比,成化御窑器在款识上不但创立了六字款外加双方框的一种新体式,还开创了于高足杯的足内沿书写官款的先例。而“天”字款,更属独创。

“天”字款青釉小杯

图3 “天”字款青釉杯

两年前,笔者见到一只小杯。杯高2.5、口径5、足径1.9厘米。通体施青釉,釉汁莹润肥腴,色泽青中闪绿。口端下方约0.4厘米处,有一颇似文字的暗刻纹。从杯的边口以及器身上所隐含的自然、流畅、极具层次感的使用留痕来看(图3),器物当为传世品。

去年,笔者对小杯再次作了仔细观察。此后一段时日,边研究边查找资料。在把小杯同成化斗彩天字罐、同明宪宗的身世挂钩,才逐渐意识到:该青釉杯不排除为成化“饮酒品茗之风盛行”时的御窑饮酒器。

图4 “天”字款青釉杯上的“天”字

首先,边口处暗刻纹(图4),经笔者求证,当系金文之“天”字(图5),亦即大篆“天”字。

图5 金文“天”字

其二,小杯圈足(图6),既不属平切、也不是内外墙坡式,而是足端滚圆。此足式,为成化瓷的重要特征。

图6 “天”字款青釉杯底足

成化杯的样式有许多,如“高足杯、八方高足杯、鸡缸杯及高奘式、菊瓣式、撇口式、钟式、墩式、马蹄杯等,均为滚圆圈足”。凑巧,“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故宫呈展,数件典型器的圈足(图7),为这件小杯作了权威性的诠释。

图7 明成化 仿哥釉菊瓣杯

其三,圈足上的粘沙,“明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砂现象,明清瓷器足内,积釉处也有粘砂,而仿品却很少有粘沙”。出现粘沙原因很多,有工序上也有操作上的。一些器物因尺寸小,修足难以把握,或者修胎刮釉不到位,就会出现粘沙。

其四,明成化早期官窑,喜以永宣之物为蓝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仿器型、纹饰与署款;一是慕仿颜色釉瓷中的单色釉。这件小杯,造型不仅与明永乐压手杯相近,署款亦与压手杯有同工异曲之妙。此杯的器型和署款上的暗合,为成化瓷的确认,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则,天字杯虽属罕见,台湾于1973年发现了两件!更重要的是,天字款的出现,就成化皇帝个人而言,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从已面世的成化天字罐和成化天字杯来看,笔者认为,应该先有杯,后有罐;应该先有暗刻篆书“天”字款,后有青花楷书“天”字款。显而易见,成化的“天”字款,有别于通常概念之官款。由于明宪宗朱见深的独特身世,造就了天字款。也因此,成化“天”字款,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着独特的地位。

原文作者:高阿申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8年8月刊《谈谈明成化天字款》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清朝各时期瓷器有何特点?

1、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2、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3、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

4、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

清朝瓷器有多少年历史了?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从定都于北京算起,共有10个皇帝执政,享国268年,清代全国生产陶瓷器的地方很多,但与明代相同,代表整个时代水平的仍是景德镇陶瓷窑。由于清朝皇帝重视陶瓷器,经常关心景徳镇窑的陶瓷生产情况,并派官员督窑,甚至颁发瓷器式样,做好木模,命官窑烧造瓷器,这些都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是清代陶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入嘉庆年以后逐步形成走向衰弱,同治以后则更进一步衰落下去,因此,清代的陶瓷器生产可大致分为前后二个时期。顺治帝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嘉庆,道光年间,咸丰年间,同治,光绪年间,宣统。

267年的历史变迁的发展过程当中包括明代,后面民国时期就是这么一段时期。

四爪龙是什么年代?

四爪龙一般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上。

五爪龙纹均为宫廷专用,庶民不得越权,否则就是欺君大罪。四爪和五爪是明清的典型,皇家用器物上用五爪龙,比如皇帝的龙袍,官窑的瓷器上的龙都是五爪,四爪是亲王、大臣用,也叫蟒 即老话说的“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明代时规定皇帝所用的瓷器上才可以用五爪龙,其他皇室成员和普通百姓只能使用四爪龙图案,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明清两代的瓷器上,如果出现五爪龙,大致可确定为是专门为皇帝烧制的官窑。同一时期、同一种类的两件瓷器,比如同样是明代成化时期的花瓶或者同样是清代康熙时期的碗,有五爪龙图的瓷器肯定贵于龙纹为四爪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