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预约网上预约,军事博物馆还是自然博物馆好?

军博不错。自然博变相收钱,令人诧异!博物馆本来是免费的,但是自然博要求必须预约。不预约不可当日临时参观。可是你购买了一个什么特别展的门票,就可以随时参观。呵呵。基本等于把外地人都给绕进去了,已经来了,无论如何也要看一下不是。只好购票入场。

另外,看看那些展布置的,连我这博物馆外行都看出来,水平很洼

自然博物馆预约网上预约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带孩子怎么样?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很适合带孩子一起去,而且是免费的,但需要提前预约

河南自然博物馆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建筑面积5870㎡,布展面积4100㎡。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命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生态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3万多件。

展馆内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数十件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长羽毛的恐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典藏和展示了河南几乎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标本,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其中有多件国宝级和数百件珍稀实体精品标本。

分享下你旅行去过的地方?

我这次旅行完青藏➕新疆,全国就已经都去过了。今天在青海湖露营。

下面是5号大连出发,辽东半岛~内蒙全境~宁夏全境~甘肃全境~青海

下面是去年十月,北京~太行山脉~陕西全境~秦岭~川藏线到理塘~滇藏线去云南~云南全境~贵州全境~湖南全境

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要门票吗?

不用门票,免费开放。广西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Guangxi),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公园白龙湖东边,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现是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也是全国重点博物馆,更是我国地处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内的两座省级自然博物馆之一。

湖北荆州曾出土距今两千多年的软尸遂先生?

“遂”先生不是软尸,属于罕见的千年不腐的湿尸,是又一个考古瑰宝。

湖北省荆州市凤凰山一带,曾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郢"。它作为楚国都城长达四百多年。

因为它在纪山的南边,因而也称纪南城。

楚国迁都之后,这里失去耀眼的光环,逐渐荒废。但是荆州一直是古代的军事重镇,在南北朝和五代时期,又成为一些国家的国都所在。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湖北省文物部门对这里进行了调查、勘探。

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配合发掘工作,逐渐发掘出纪南城遗址,出土了一批古墓和大量文物。

发现保存完好罕见的西汉古尸

1975年6月,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对凤凰山168号汉墓进行了科学发掘。

168号汉墓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二棺,椁室分为头厢、边厢和棺室三部分。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不断出土了漆器、铜器、陶器、竹器、丝麻织物、简牍文献、文具等几百件陪葬品。

这一切都在表明,墓主生前是个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终于到了打开棺室主棺的时候。主棺长2米多、宽约1米、高约1米。

棺椁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向外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并且散发出奇怪的气味。

考虑到墓葬具有一定规格,墓主的棺椁肯定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于是考古工作者就把棺椁带回博物馆。

众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内棺,三层麻布包得严严实实。

打开麻布之后,众人顿时目瞪口呆:一具古尸泡在溶液里,保存完好,栩栩如生。面容清晰可见,皮肤依旧光滑,保持着一定的光泽。

考古工作者不敢怠慢,把这具古尸带回博物馆,进行了仔细检查、医学解剖。

古尸外形基本完整,属于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身长1.66米,体重52.5公斤。

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亦可活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

古尸的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可见,内脏器官齐全。

古尸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

两千多年前的尸体还能保持这么好,简直不可思议。

这具古尸生前是个什么身份?

在考古过程中,并未发现与墓主身份相关的墓碑等资料信息。这让考古研究工作者陷入困惑。

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这个秘密逐渐被揭开。

棺室深处地下,而且受棺椁渗出溶液的影响,地面上是一片淤泥。经过仔细清理淤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卷竹简。

把竹简清洗干净之后,上面有一些篆体文字,共约八十个字:

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阳五夫隧自言与大奴良等廿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轺车二乘、牛车一两(辆)、驷马四匹、骝马二匹、骑马四匹。可令吏以从事,敢告主。

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知道,这是西汉时期流行的《告地书》,也就是记载死者生平的陪葬介绍信。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西汉文帝十三年五月中旬,一位名叫“遂”的五大夫,带着28个男奴、18个女婢,还有马车、牛车、公马、母马等,前来阴间给阎王爷报道,请接纳,并酌情考虑安排职位。

当时古人出于迷信心理,认为人死之后,会换个地方重新生活。因而就有了“视死如生”,死后厚葬、注重陪葬品,给死者创造一个新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由此,《告地书》顺承这种心理,表达了古人对于生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这份《告地书》的发现,如同云开雾散,使得墓主身份浮出水面:名为“遂”,江陵西乡市阳里人,生前爵位为五大夫,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 167年)五月。

西汉时,江陵是荆州的治所,也就是荆州的中心城市。因而常以"荆州"专称江陵。这个墓主就是荆州本地人,葬身故乡。

五大夫是西汉二十等爵位的第九级,属于中下等爵位。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福利,例如朝廷会分配田25顷(每顷100亩)、25宅(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

因而,这具古尸的墓葬也就有一定的规格和一批陪葬品。

印证这个墓主身份的,则是古尸口中所含的一枚印章。

专家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他的喉咙卡了一块硬币大小的异物。

取出来之后,发现是一枚汉白玉材质的印章,上面清晰可见有个“遂”字。

这就类似于墓主的身份凭证。

竹简和印章说明了墓主的身份,于是这具古尸就被称为“遂”先生。

为什么“遂”先生保存的如此完好?

考古工作者并未在墓室中发现明显的保存尸体的特殊手段。

但是,一个信息启发了考古专家。

1972年也就是发现“遂”先生的三年前,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墓葬中发现了一具女尸,身份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

经过比较,这两具古尸都是保存完好,而且墓葬条件基本类似,大致有三点:

其一,墓室深埋地下;其二,棺材选材优良、质地坚硬,棺椁厚实,严密封固;其三,尸体浸泡保存在防腐溶液里。

当然,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也是影响因素。

由此,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雨水冲刷、盗墓侵扰等外界干扰,在地下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对恒定温度、温度的小环境。

而且,这些具体的防腐措施,也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尸体过度氧化,抑制了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从而,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的奇迹。

经过考古专家论证,这两具古尸的保存方式属同一种类型--湿尸,与“干尸”木乃伊、冰尸等不同。

“遂”先生是继长沙马王堆女尸之后,发现的第二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

湖北荆州市凤凰山汉墓尤其是“遂”先生,是我国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科学、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