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明清瓷器图片欣赏,黄釉四爪龙水缸是什么年代的?
四爪龙一般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上。
五爪龙纹均为宫廷专用,庶民不得越权,否则就是欺君大罪。四爪和五爪是明清的典型,皇家用器物上用五爪龙,比如皇帝的龙袍,官窑的瓷器上的龙都是五爪,四爪是亲王、大臣用,也叫蟒 即老话说的“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明代时规定皇帝所用的瓷器上才可以用五爪龙,其他皇室成员和普通百姓只能使用四爪龙图案,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明清两代的瓷器上,如果出现五爪龙,大致可确定为是专门为皇帝烧制的官窑。同一时期、同一种类的两件瓷器,比如同样是明代成化时期的花瓶或者同样是清代康熙时期的碗,有五爪龙图的瓷器肯定贵于龙纹为四爪的瓷器。
各个时期有什么特征?
明清有仿哥窑吗?各个时期有什么特征?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明清有仿哥窑吗?各个时期有什么特征?明清当然有仿哥窑,而且都是重要朝代如明代宣德、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官窑仿制,但可惜的是明清两朝仿哥窑都没能够放出“金丝铁线”纹理来,都只有单一的“铁线”一种纹理,而且釉色相对单一、灰暗,没能烧出正黄、明黄、米黄、超米黄等高端哥窑釉色来。
宋代哥窑最典型的就是“金丝铁线”纹开片,尤其是南宋哥窑“薄胎厚釉”与“厚胎厚釉”多次复烧而成的“小器型大开片”与“大器型小开片”的佳作堪称千古绝唱、独一无二、独领风骚,用实物图片来说明问题:
北宋哥窑鼎盛期神级臻品米黄釉大器型小开片金丝铁线纹出戟穿带弦纹椭圆贯耳尊。
南宋哥窑神级臻品薄胎厚釉典范米黄釉小器型大开片金丝铁线纹胆瓶(口残)。
南宋哥窑神级臻品大器型小开片米黄釉金丝铁线纹束口贯耳瓶。
宣德仿制的哥窑瓷器,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识,只有“铁线”,没有“金丝”。
乾隆年仿制的哥窑瓷器,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也是仅有“铁线”,没有“金丝”:
明清有仿哥窑吗?当然有,而且全部都是官仿
钧瓷钧窑的发展状况是怎么样的?
我是钧瓷TV《禹州钧瓷》栏目主编,喜欢收藏钧汝官哥定宋代五大名窑瓷器。请关注我,做您身边的收藏顾问。
在禹州市及曾烧制钧瓷的地方尚未发现明代钧窑遗址。1990 年,在禹州市神屋镇西大办事处瓷厂院内3 米深处,发现一古窑址,出土有少量仿天青釉钧器残片,同时出土的有一陶范,上刻“天启六年”和“祁造”字样。
古代钧瓷烧制现场模拟
证明在明代末年有少数工匠还在摸索仿制天青钧釉器。从发现的器物残片发现,其釉色系用氧化钴调染,用氧化焰烧成,和窑变钧釉区别很大。在郑州某收藏家那里也有几件底款为“天启年制”字样的钧瓷。为仅见的几件有明确纪年的明代钧瓷。
在禹州市城北门里明代遗存文化层也仅发现有蓝紫钩器残片和天青残片,与神屋发现的明代残片以及某收藏家所存钧瓷质地相同,显然是明代仿宋金钩器。同时也证明明代末期在禹州还有钧瓷烧制。
古代钧瓷窑场还原
明代,北方钧窑衰落,而在南方的江苏宜兴和广东石湾等地于明代宣德年间,还有烧制钧器者,有些器物还相当出色。
清代钧瓷的生产主要以南方窑口的钧瓷为主,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广东佛山诸窑口的钧器水平较高。特别是景德镇在清前期设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并仿烧宋代名瓷。
雍正皇帝对宋代名瓷十分青睐,宫廷不仅大量收藏宋代流传下来的名窑瓷器,而且还命景德镇御器厂进行仿制。在仿制过程中,以仿宋钧最为成功。
光绪五年( 1879 年),神垕镇陶工卢振太、卢振中及振太之子天福、天增、天恩兄弟三人,开始试验恢复钧瓷。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终于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出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近代钧器。卢氏的产品主要是仿宋钧瓷,所用原料都是当地原料,故胎骨接近金、元时期胎骨,有些精细的产品胎骨接近宋代,釉色则比较杂乱。早期卢钧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出仿钧窑孔雀绿和碧蓝相兼的仿钧器。后来又创烧抹红、飞红加彩等新工艺,但红彩是铬锡红色料,故彩斑红暗较呆滞。后又在釉料中加入铜的成分,并用捂火( 还原焰烧成) 方法,用风箱炉,烧制小件仿宋钧瓷,其釉色比较接近宋钧。
由于收藏市场的逐步繁荣,晚清“卢钧”也备受青睐,市场上也出现了仿制的“卢钧”。由于“卢钧”烧制工艺较难掌握,完整器物很难烧制。所以市场上看到的仿“卢钧”多为液化气窑中烧制的,釉色比真品亮丽、轻薄,只要和真品比较,很容易辨别。
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禹州知州曹广权征集工匠在州衙内设窑烧造钧瓷贡品,做了钧瓷炉、瓶、盆、尊、洗、寿桃、佛手和仿制的禹贡九鼎等数十件寿瓷。
光绪三十年(1904 年),禹州在神垕镇建立钧窑瓷业公司,专门烧造钧瓷,所出产品造型规整,工艺考究,但色釉单调,成色率低。造型有棒槌瓶、苦胆瓶、双连罐、花盆等,多属于陈设品,生活使用品较少。瓷胎质粗,厚重,露胎处为灰褐色。釉多为绿色,蓝中泛紫色较少,没有宋代钧瓷釉色鲜艳。但造型奇特,瓶类的口颈部往往有弦纹,弦纹部釉色为浅黄色。
如何了解清乾隆瓷器的特点及鉴定方法和特征?
乾隆瓷器鉴定特征
1、乾隆瓷器造型特征: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盛行。
2、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
3、乾隆瓷器胎体特征: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制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子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优越。
4、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5、乾隆瓷器款识特征: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清代有龙泉窑瓷器吗?
龙泉窑烧制于宋代,元、明皆有烧制,但已是江河日下,到清代就消声匿迹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