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磁州窑瓷器鉴定,宋徽宗御用瓷器?

宋徽宗御用的瓷器是磁州窑瓷器。

宋磁州窑瓷器鉴定(宋徽宗御用瓷器)

在宋朝时磁州窑的烧造力量和创新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从窑内烧制的黑白煤瓶,瓷枕以及各种人物,已经成为宋徽宗御用的瓷器

辽金时期的陶瓷艺术特征如何装饰器型?

辽金陶瓷,在吸收了中原地区制瓷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本民族豪迈的特色,像辽金三彩、白釉、绿釉、酱釉、黄釉等瓷器品种常见,辽金三彩继承了唐三彩低温陶器基础上,陶瓷用途趋向实用性,其三彩要比唐三彩更为交融,蓝绿黄等彩色相互交织。出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瓷器,像鸡腿瓶、皮囊壶等,辽金时期窑口有缸瓦窑、上京窑、江官屯窑、龙泉务窑、定窑、大同窑等。

辽 绿釉皮囊壶

辽 奶白釉褐彩萱草纹鸡腿瓶

金 三彩剔花题诗枕

唐 三彩莲花纹盘

辽代陶瓷受中原装饰技法的影响,有刻划、剔、印、彩绘和色釉装饰,以简朴豪放为特点。如取法于磁州窑的黑绘装饰,多以散点式构图展现简洁的纹样,有疏朗洒脱的美。有的在器物表面涂画彩或描金装饰,别具一格。单色和三彩釉饰是辽陶瓷的一大特色,娇艳的黄色或葱翠的绿色给人以美感。

辽 褐釉花口高足杯

辽 缸瓦窑剔花瓶

金代陶瓷早期陶瓷多利用辽瓷旧窑烧造,工艺水平较低,制品多粗糙,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较明显。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是金前期日用陶瓷产地,品种有黑、白、酱釉和茶绿色釉等,胎质粗厚多杂质,釉质混浊不光润。器类以碗、盘为主,带三系、四系的瓶、壶、罐是地域特点突出的器物。装饰简单,仅见白地黑彩装饰,刻、划、印、雕、加彩等极少见。

金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金 钧窑盘

金代定窑以白瓷为主,刻、印花为饰。带纹饰的细白瓷,以覆烧工艺装烧,器均"芒口"。民用粗瓷,以创新的砂圈叠烧工艺烧制,形成器物内底一圈无釉的特点。钧窑烧制水平远不及北宋时期,但仍有烧造日用小瓷器,如香炉、碗、盘等,钧斑采用人为涂染而成。磁州窑品种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白釉划花、白地黑花、红绿彩瓷和色釉陶器等。耀州窑在金代在继承北宋青瓷划刻花纹基础上,创烧了月白釉瓷,还兼有黑釉和白地黑花瓷。青瓷胎质粗色浅灰,釉色姜黄或淡青,釉层薄,光润不足。青瓷装饰以印花居多,刻花趋少。

金 耀州窑刻划花纹碗

金 钧窑盘

酱釉瓷器如何断代?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因釉色似僧人常穿的袈裟,在明代被称作”老僧衣”。清官窑每朝必烧,品种除内外壁均施酱釉外,还有内白外酱釉的。

分享一个酱釉精品供参考:

此式团凤纹碗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多见红彩描绘,酱釉描金少见。内外均烧造酱釉,且金彩保存状态较好。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端庄,曲线柔美。碗内外壁施酱釉,釉色纯正匀净。碗内底及外壁以金彩绘展翅团凤,凤身以圆形为界,舞动飞转,身姿优美,高贵华丽,极富动感。纹饰清晰,布局简洁,绘制精细,金彩团凤纹映衬在酱色底上,给人以沉稳精雅之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与观赏性。底部施白釉,中间有青花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磁州窑酱釉瓷器特征?

在瓷器中,有一种瓷器叫做酱釉瓷器,这种瓷器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磁州窑所烧制,曾为宫廷贡品。

因为宋代酱釉瓷器的制作非常精美,而且艺术魅力很大,深受世人的喜爱,让后世人仰慕,因而到了明朝时,还出现过仿制宋代酱釉瓷器的现象。

据专业人士介绍,磁州窑酱釉瓷器有三大特点:

一、器型不大

受当时烧制工艺的影响,磁州窑酱釉瓷器的器型都不算大,像碗、盘、瓶、碟等,都是一些比较小巧的瓷器,数量和品种都很少。此时烧制的酱釉瓷器古朴混浊,充满典雅之美,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二、颜色特别

一般情况下,各朝各代烧制的瓷器都是以白釉为主,而到了宋代,出现了非常特别的颜色,也就是酱色。这种颜色的瓷器是在青瓷基础上烧制而成的,其颜色因为釉料中含有比较多的氧化亚铁而变成了看起来像酱油一样的颜色。

三、制作精美

虽然颜色方面,磁州窑酱釉瓷器要比白釉颜色深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它不精美。事实上,宋代酱釉瓷器的精美度非常高,而且造型优美,艺术精湛,深受世人的喜爱。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烧制的酱釉瓷器都非常漂亮,比如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酱釉梨形执壶,高12.5厘米,口径是4厘米,呈梨子形状,壶颈比较短,弯曲不够自然,但是腹部饱满,平底,足内较深,而且胎质细腻,釉色较薄。

宋代的瓷器有龙纹纹饰吗?

显然是有的,而且龙纹在宋代是比较常见的纹饰。而且装饰风格多样,有彩绘,剔刻,印花,堆塑等。以下几件供题主参考(图片源于网络)

南宋 官窑印花龙纹圆洗 南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龙纹碗 南宋 龙泉窑堆塑蟠龙瓶 宋代 磁州窑剔地黑彩龙纹瓶 宋代 扒村窑龙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