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徽商博物馆,古代镖局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镖局,亦称镖行,吃这碗饭的人,称为镖师、镖客,古代镖局主要替人押送贵重物品、金银巨款、护送雇主、行商的旅途安全等,故多称走镖,也有替雇主看家护院,夜晚守卫商号、钱庄,坐夜的,也称为保镖,所以镖局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生的产物,据史料记载,镖局起源于宋朝,兴盛于清朝。

图为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

干镖局这一行,最讲究信义二字,一旦雇主把贵重物品交镖局押运,或将内室女眷交镖局护送,也就是把命交给了镖局,接镖的镖师也得把命交出去,这叫“接镖如交命”。万一遇到不测,镖师必须上刀山下火海,人在镖在,镖失人亡,要不惜身家性命也要保住镖局的招牌,如果丢了物品要赔偿,如果雇主丢了性命,镖师要自投官府坐牢,如果走的是官镖,甚至皇镖,那只能被砍头了。

张黑五,乾隆时期得到朝廷许可,开设兴隆镖局,是山西镖局第一人。

想进镖局混口饭吃,也并非易事,必须要来路清楚,须有知根知底的头面人物作保,万不能收留有劣迹的人,其次镖师要武艺高强,胆敢劫镖的人绝非泛泛之辈,没两把刷子谁敢横刀拦路,所以镖师必须艺高胆大,具有擒敌拿贼之功力,一般有点名头的镖局都会有威震江湖的镖头,留下奇闻轶事的镖师。

顺源镖局,晚清北京城八大镖局之一,创始人是大家熟悉的“大刀王五”。

早期的镖师在接活儿时路途不会太远,都是当地人,非常熟络,就算碰到盗贼土匪,论起习武世序来,说不定都同出一门,俗话说抬头上见低头见,彼此友好,打通了镖路,镖局又服务于官僚、商贾阶层,一路走南闯北,结交各路英雄好汉,势力越做越大,在各地开起了分镖行,晚清时北京城有著名的八大镖局,势力范围遍布大半个中国,影响极大。

会友镖局,中国十大镖局之一,晚清重臣李鸿章府就是他们保护的,1921年冬天,“以武会友”的会友镖局摘下牌子,同时也宣告镖局行业寿终正寝。

镖局鼎盛于清朝,特别是晋商、徽商、票号的产生,使得几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晋商徽商足迹踏遍全国,为了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除了寻求官府保护外,还要有民间地方势力的保护,俗话说“镖者金票也”,只要是护送银两,均为“逢百抽五”,高额的费用和市场的需求为镖局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人说票号兴镖局兴,特别是晚清时票号一度成为清廷财政机构时,镖局为其运送银两发了大财。

芜湖市徽商博物馆

山西著名的大院有哪些?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是历史上古中国的发祥地。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晋商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这些晋商发达后为荣光耀祖,在家乡建筑了很多豪宅。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李家大院等,这些民宅集中华北方建筑之典型特色,气势磅礴,精美秀丽,还有中西合壁的建筑格局,显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静升镇,是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代,三百年心苦而成。佔地25万平方米,有五巷六堡一条街之称,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博物馆。

乔家大院,是国家AAAAA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是晋商乔致庸的豪宅,始建于清1756年,共分六大院,二十个小院,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拍摄地。

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位于太谷县城西南五公里北汪村。佔地106OO平方米有豪房277间,有400多年历史,古香古色,雄伟高大"中华民宅奇葩",整体布局呈”寿”字型。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15公里处车辋村。是"儒商世家",建于乾嘉年间,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4000余间,形成了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等二十五院落格局。风景秀丽,有山有水,诗情画意。

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的首富李子用的家宅。是善文化的教育基地,是与乔家、王家并称晋商"三蒂莲",最大的特点建筑是中西合壁的格局……。

山西的古宅多的是,还有晋城的皇城相府,五台的阎锡山故居,欢迎你来山西旅游。

会成为世界的艺术之一吗?

曾几何时,黄梅戏作为地方戏剧种,在全国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不仅有《天仙配》、《女驸马》这样的知名作品,还有严凤英、马兰、吴琼、韩再芬这样的著名演员。然而多年过去,如今再说一个当今的黄梅戏知名剧名,说一位知名的黄梅戏演员,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实黄梅戏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传统戏曲面临的问题。如果一个戏曲剧种只是那么几出老戏,说起来还是过去那些老演员,喜欢听戏的只是一些老观众,而没有很多年轻人喜欢,那么这个剧种也就失去了活力。

黄梅戏发展的黄金年代

大部分都知道,黄梅戏最出名的几出作品,都是安徽尤其是安庆唱红的,不过黄梅戏的源发地并不是安徽,而是湖北的黄梅,这也是黄梅戏得名的原因。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在清末,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相邻的安徽等地,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而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并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黄梅戏最早形成广泛影响,是通过1950年代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由此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在那个时候。

而后,中青年演员马兰、吴琼、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出她们的演技,同样博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那也是黄梅戏发展的黄金年代。

年轻人离传统戏曲越来越远

不过这些年来,在全国形成巨大影响力的黄梅戏几乎没有,上一次引发关注,还是1999年韩再芬主演的新编黄梅戏《徽州女人》。另外,2012年吴琼担任出品人兼艺术指导,在北京推出过黄梅音乐剧《贵妇还乡》。

就黄梅戏的现状,吴琼曾经说过,她从2000年回归黄梅戏舞台开始就能感觉到,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人群已经离戏曲越来越远,戏曲工作者应该主动地走到年轻人的队伍里面和他们同行。

吸引年轻人关注黄梅戏是对的,但话是这么说,做起来就非常非常难。黄梅戏等地方剧种,目前缺少像京剧演员中于魁智、张火丁那样的大演员,也缺少像王珮瑜那样对年轻观众具有号召力的中青年演员,因此想要保持持久的活力,再复当年的辉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全国大剧种回归地方小剧种

前两年我曾去安庆旅行,街边广告和建筑上很容易就看到韩再芬的名字。在安庆,韩再芬的大名无人不知,她这些年为推广黄梅戏艺术也做很多工作。然而从效果来看,黄梅戏如今能在安徽及附近省份保持活力就已经很不容易,更不要说像当年的《天仙配》和《女驸马》一样,成为全国很多人们都热衷欣赏的大剧种。

好在,在安庆地区如今还是有不少演出黄梅戏的剧场,平时的票房情况我不太清楚,起码在节假日还是能保持饱满的状态,这也足以让人欣慰。

也可以这么理解,作为一个地方剧种,黄梅戏在五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形成的辉煌,其实是有些“过头”的,如今这些年逐渐回归到地方剧种小范围欣赏的状态,也算可以勉强接受。

在娱乐化越来越泛滥的今天,所有的传统艺术都面临极大挑战,无他,只能突破可以突破的,接受可以接受的。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上海有哪些怀旧的老地方?

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7月,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内,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这是一栋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现在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地址:兴业路76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

门票:免费需预约

沪江大学近代建筑群

军工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大学曾建校舍、教职工住宅和辅助用房近60幢(所),现保留了35幢沪江大学时期主要建筑,是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教会学校建筑群。这些建筑多为清水红砖砌筑,两坡红瓦屋面,风格统一,或处于绿树浓荫之中,或与现代建筑相晖映,是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其中尤其以思晏堂、思孟堂、思雷堂、女生三堂、湛恩纪念图书馆、思魏堂等最为出名。

地址: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杨浦区图书馆

杨浦区图书馆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传统中国建筑风格和现代化结构体系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该建筑有三大亮点:一是大堂屋顶彩绘,部分彩绘是原件,其他彩绘按原件复制,地板也是80多年前的。二是二楼中厅的一扇门叫“孔雀门”,是1934年的原物,那时候没有焊接,全部依靠铆钉将铁铆在一起,非常之功,显非常之特色。三是门楼为歇山二重檐形式,楼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附以华丽檐饰,四周平台围以石栏杆,非常气派。

地址:杨浦区长海路366号

开放时间:9:00-21:00,每周五上午闭馆,下午12:30开放

参观方式:免费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是宋庆龄女士生前的寓所。故居主楼是一幢白色的假三层欧式建筑,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由一位希腊船主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宋庆龄于1949年春迁居于此,直至1981年去世,这里一直是她眷恋的家,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原状陈列呈现了宋庆龄生前在此工作、学习、会晤等生动场景。

地址: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

标准门票:20元

姚光故居

上海南社纪念馆是姚光故居。姚光(1891-1945年),出身金山望族,世代书香,曾为南社主要领导人之一。故居为清末民初建筑,硬山顶,坐东北朝西南,四进院落,有前后4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总占地面积1855平方米。

地址:金山区张堰镇新建路130号

预约方式:电话预约57212910

半岛1919文创园

在园区里,历经百年尘世,昔日的纺织机、传送轨道和钟楼等历史元素都得以保留。还能看到1919-1932年间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集合中式、日式和欧式风格于一体,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法,并注入现代元素,既保留了老厂房、老建筑的历史特色,又使老厂房焕发出了新生命。

园内还有一处婚纱摄影和电视、电影取景热门打卡点——10号楼,建设于1933年。该幢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现保留了原发电厂20吨锅炉基座及出渣口,同时大楼西侧广场保留了一条大型运煤输送带及原煤堆场防塌墙。

地址: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项家宅院

闵行区星河景苑内,有两幢相连为一体的西洋小楼,人称“项家宅院”。这座极富海派特色、中西合璧的建筑,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项宅的建造者为当地历史文化名人项文瑞之子项镇方。项家原是徽商,以经营茶叶为业。后投身实业,先后办过油墨厂和火柴厂等企业,被当时人称为“火柴大王”。

长廊、花式铁护栏、弧形雕花挂落,这座百年老宅如今内建了“闵行老街展览馆”,面向公众开放,为参观者讲述着老街的故事。

地址:闵行区新闵路481弄29号

马勒别墅

如果你曾经经过延安中路和陕西南路的交界处,一定会被这座位于市中心的童话古堡所吸引。1926年,英藉犹太人商人马勒依据女儿梦境中的样子,建造这座童话般的城堡。从外观看,它酷似一座迷你的欧洲古堡。高耸的挪威尖塔、中式的琉璃瓦、老虎窗还有独特的三层纵横墙,镶嵌着彩色琉璃砖,从三面望去,是迥然不同的美,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如今这里是衡山马勒别墅饭店。

地址:静安区陕西南路30号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因为现在楼里还有人居住,所以大家也只能远观。关于武康大楼乃至武康路的种种传奇,你都可以在大楼旁边的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得到解答。

地址: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俗称“志丹苑遗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工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闸年龄已经700岁了,在这片1500平米的地下王国中,竖立着10000多根木桩。这里也是市区里唯一原汁原味的古迹。博物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部布局紧凑精致。走进场馆,拾级而下,才渐渐靠近这座埋藏于地下7-12米的遗址。

地址:普陀区延长西路619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6:30

门票:免费

上海科学会堂

上海科学会堂成立于1958年1月18日,“科学会堂”四个大字是在其成立伊始,由时任上海市长陈毅亲自题名。科学会堂的主楼坐落在南昌路47号,为上海法国总会旧址,是一幢建于1917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并结合新艺术运动的装饰,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花园,是沪上典型的法式历史建筑代表。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雁荡路84号

宝山孔庙大成殿

宝山孔庙大成殿始建于1747年,多次重修,原有牌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儒学门、仪明伦堂、尊经阁等。抗日战争时皆被日军炸毁,仅存大成殿。

宝山孔庙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四周环有檐廊,檐柱间有0.48米高的砖砌栏凳。殿前有月台,长15.9米,宽9.2米,三面环立花岗石栏杆,饰浅浮雕云纹。月台前为御路、台阶,御路石雕单龙抱珠图案,两侧置石狮2对,正门前有棂星门留存下的抱鼓石1对。孔庙大成殿自2015年修缮后,改为“大成书院”,不定期举办展览与讲座。

地点: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广富林文化遗址

广富林文化遗址是目前经考古发现的上海29处遗址中内容最丰富、最具保护与开发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同时,收建了少量苏浙徽的古建筑,主要作为展示空间。众多展示和功能空间,压入地下和深藏水中。广富林众多专题展示馆,具有复合展示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原生态保护的古遗址农耕生态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三座“漂浮”着的水下博物馆、藏着千年历史文物的富林塔,满满都是历史回忆!

地址:松江区广富林路3260弄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40元、50元

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

位于苏州河畔的华政长宁校区,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地方。它的前身是被誉为“东方哈佛”“东方剑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始创于1879年,至今已经有140年历史。校园不算大,但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西式校舍建筑夹杂着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部分建筑在学校开放期间,可免费入内参观。

地址: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放生桥

建于明代的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石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全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巧,形状美观。放生桥长如玉带,状如彩虹,5个半圆形桥孔变成完整的圆孔,相映成趣;旧称“井带长虹”,是当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

地址: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内

安徽哪里能看到传统的徽派建筑?

凡在古城古镇古村,建筑都是立体的史书。而在呈坎,你能看见一个充满风水玄机的八卦古村,完美地融合了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

这里除了人,就没有不八卦的。摄影丨杨帆

《爸爸去哪儿5》的收官之作

在美丽的千年八卦古村——呈坎拍摄

它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管辖的一个小镇

但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叫它“村”

不!

全称是“江南第一村”

这个偏居徽州一隅的“小山村”

有如何张力引得人们接踵而至?

它蕴含多么深奥的谜团

历来被人们视为风水宝地?

单单这“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文化

是不是已吊足你的胃口?

风物君还约了在地摄影师的极致美照

把最灿烂的呈坎送给你哦!

这可是朱熹笔下的“江南第一村”呀

进了呈坎,

很少有不迷路的。

若无人指点,

从早晨转悠到天黑,

也很难走出这个小村。

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赞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贤里是指呈坎才子罗汝楫、罗愿父子)摄影丨杨帆

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它最早是大片芦苇滩,

孙权、诸葛瑾、吕蒙征服山越人后来到呈坎,

发现此地山水环绕、五峰拱托,

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便定居于芦苇滩的南部。

元人张旭在《罗氏族谱序》中记载,

唐末,

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

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入歙县,

“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

此后,

兄弟俩便“筑室而居焉”了。

摄影丨杨帆

《说文解字》中“呈”意为“平也”,

后引申为“显”、“表”。

“坎”从伏羲八卦所定方位上看属于西方,

其所对应的自然景观又是水。

所以,

“水西边的平地”或许就是“呈坎”的真实内涵。

摄影丨杨帆

从高处俯视,

可见村内向村外发射的八条街巷,

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

街街相连、

巷巷互通,

使村落形成三街二圳九十九巷,

成为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

如迷宫一般的神秘格局。

因此,

它成了一个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有机融合的空间。

摄影丨杨帆

三街二圳九十九巷布局在《易经》中的“坎卦”上,

意为“阴阳调和”。

古时人们崇拜太阳神,

认为太阳主宰万物,

祥云由东而至。

故呈坎坐西朝东,

可永葆村民平安康乐。

摄影丨杨帆

呈坎的三街布局也很讲究,

前街为经济、文化中心,

中街为政治中心,

后街则为百姓居住。

若求社会发展,

经济文化的发达是前提,

而没有百姓的依靠则是无根之木。

由此可见,

呈坎村落的布局绝不是草率为之,

而是周密地规划,

是我国古村落规划史上不可多得的范例。

夏日时,微风拂过,荷叶翻滚,花影摇曳,让人忘却了炎热,对古镇的生活却更加向往。摄影丨杨帆

山也八卦、水也八卦、只有人们不八卦

摄影丨杨帆

呈坎四面皆山,

山气茂盛。

东有灵金山、丰山;

西倚龙盘山、鲤王山;

北临葛山、长春山;

南有观音山、马鞍山等。

八座山峰不规则地分布在四周,

山与山之间梯田、旱地相连,

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

涓涓龙溪河。摄影丨杨帆

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

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

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

潀川河从龙山与长春山之间进入呈坎盆地,

向南汇入丰乐河而后注入新安江支流练江。

除潀川河外,

呈坎一带溪涧纵横:

村北有西边坑、环里坑,

东面有东边坑,

东南有东山坑,

西边有窑坑、棚坑,

还有一些无名小溪。

“纳四水于村中,聚水如聚财”,

在徽人心中,

这地势就是个聚宝盆啊。

登高桥。摄影丨杨帆

瞧,

易经八卦之学在呈坎有了这么完美的诠释。

若想全面解读,

怕是要翻翻浩繁的易经八卦风水大典了。

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

白雪皑皑的呈坎,是不是要到了?摄影丨杨帆

凡在古城古镇古村,

建筑都是立体的史书。

呈坎之行,

最醉人的还有这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

呈坎有150多处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遗址,

其中49处古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还保存着现今少有的明代古村落风貌。

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堂。摄影丨杨帆

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的寝堂部分是元代老屋。

这个祠堂最初是以文庙形式建造的,

后因其第七世孙、明朝大官员罗应鹤

想为同族修祠而改建。

宝纶阁。图片丨视觉中国

宗祠完工后族人发现后寝比中进厅堂低,

这在徽州代表对祖宗的不敬,

于是便为后寝加盖一层,

以提升高度,

并将加盖的第二层后寝命名为“宝纶阁”,

寓意君上臣下,

阁内存放圣旨、皇榜及御赐品等。

罗东舒是位拒绝仕元的君子,

这座祠堂便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建。

宝纶阁内的精美的徽派木雕。摄影丨杨帆

宝轮阁的“包袱梁”图案,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鲜艳的色彩。摄影丨杨帆

呈坎是徽州历史上一座了不起的村落,

这座村子光在明代就有主簿以上的官员110余人,

制墨名家罗小华,

“扬州八怪”之一罗聘都来自这里。

环秀石桥是呈坎村中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元代。几百年来桥下这段河流不准捕鱼,河坝上现在仍能看到清代二十二世祖罗廷梅所刻“公禁河鱼”四字。摄影丨杨帆

这里迷宫般的长街短巷,

承载了几分神秘、

几分传奇、

几分中国古人对易经八卦之学的领悟,

和他们对地理、环境学的完美实践。

摄影丨杨帆

但这里如诗如画般的美好景色,

青墙黛瓦、

高低错落、

黑白相间、

淡雅清秀,

是多少人渴望的世外桃源……

祥瑞之地、

清雅之乡,

一句“游呈坎一生无坎”,

似乎能将所有人的向往,

文丨婷哥

参考文献

艾昕《呈坎——水墨画就的八卦村》

张建平著《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

了解更多物产知识、地域文化,关注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