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万历青花瓷器,万历官窑白釉瓷器特征?

万历时官窑白釉瓷胎略为厚重,釉色有纯白和白中闪灰青两种,早期釉面光润肥厚,有“透亮明快”之称。

鉴定万历青花瓷器(万历官窑白釉瓷器特征)

中期釉面细润呈乳白色,微有橘皮纹和不易察觉的棕眼、褐斑点等,晚期则釉面稀薄,呈淡青花。官窑制作以小件器皿为佳,胎质洁净,釉汁洁白光润,釉面肥腻平静,制作细巧规整,与此时的大件器物裁然不同。

白釉琢器类釉面欠平整,制作欠精细,但其釉下刻划的纹样刀法流畅,非常具有观赏性。

民窑白釉瓷胎体粗松,杂质较多,制作不精,胎虽薄但造型臃肿,塌底现象明显。釉面较为稀薄,呈淡青色。万历民窑中的精品以薄如卵幕的脱胎白瓷为代表。

高古瓷怎样鉴定真假金元茶叶末釉?

金元茶叶末釉各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以明清两代的青花为例,永乐、宣德青花用的是进口的青料,色泽浓翠,自然晕散而有黑疵铁斑。

成化青料主要采用江西乐平的“平等青”,成色典雅素静。

嘉靖、万历青料几乎都采用回青料,成色浓艳,蓝中略泛紫色。

清代康熙青料基本上使用浙江料,成色鲜蓝青翠,明艳净丽,层次分明,甚至在一笔中分出深浅浓淡的笔韵,因此有“青花五彩”之誉。

而雍正的青花以仿永、宣浓翠晕散为主,由于采用国产青料,青花的晕散和黑斑只能用笔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

大明制是什么?

“大明年制”见于正德、万历、天启、崇祯等朝瓷器上,多为青花料楷书,四字多作两行排列,外围双重圈。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的年号,明朝使用正德这个年号一共16年。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年 - 1627年)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崇祯(公元1628年—1644年)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崇祯是统一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玉字款瓷器是什么年代?

玉字款瓷器见于明万历、崇祯、康熙、光绪这四个时期。此盘背面即有“玉”字款识。

清朝康熙时代的玩玉款瓷器以压手杯居多,并且有的玩玉款瓷器上面会题有诗文,瓷器普遍瓷胎细腻、画工娴熟,青花发色淡雅。

宣德年制与大明宣德年制的区别?

大明宣德年制是真品,大明宣德制是赝品,官窑统一落款是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朝寄托年号款。落款部位,除天启的部分瓷品外,概在底面。款字两行排列,以青花楷书为多见。边饰有青花单圈、青花双圈、双线方框、双线长方框四种。部分无边饰:该款比“大明宣德年造”款多见。

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宣德款识遍器身”。多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双圈是用毛笔借助旋转陶车在圈足上写就,显得工整规矩,但圈线的色料浓淡不一,圈线的粗细也不一致。如果落款位置在器壁上,则多采用单行横排,外面不加圈栏。

楷书“宣德年制”款有的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有的单行横排,无圈栏。篆书款极为少见,但景德镇明代御器厂故址出土了两件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青花款残器。

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