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安阳明清瓷器鉴定交易,北宋钧瓷的发展状况和典型的釉色有哪些?

北宋钧窑的发展状况

钩窑为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河南禹县为中心,密址遍及县内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00余处窑址,为北方地区比较发达的重要产瓷区之一。钩窑瓷器由于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创造性的烧出了紫红色釉,这是宋代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与突破。钩窑以这种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而驰名于当时,自它一出现,很快的博得了人们的赞赏,钩窑由此进入了宋代名窑的行列。

在已发现的100余处窑址之中,其烧瓷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下限则晚到元代。唐代窑址有下白峪及赵家阳两处。下白峪窑烧黑釉、茶叶末釉及褐黄釉三种,有的饰以月白釉斑点。器形以碗为主,还有缽、罐和拍鼓。胎一般较厚重,碗多里部满釉,外部只施半釉,平底滑口与器壁等厚,口缘圆,无釉;罐多平底,有的有双系,系下端为一兽面;拍鼓标本出土稍多,外部饰以几条凸弦纹及斑点,特征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拍鼓相同,是继鲁山段店之后发现的另一处烧拍鼓的窑场。宋代窑址以刘家门窑及钩台窑质量最好,刘家门属民窑,而钧台则属官窑,所烧瓷器专供北宋后期宫廷使用。钩台窑址发现于1965年,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窑址进行了局部发据清理出窑基,作坊遗跡及1000余件瓷器标本,包括各式花盆、盆托、洗、尊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多种色调,器物的底部多数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此外还出土有用瓷土

制做的“宣和元宝”钱范,与宫廷用瓷为同时期产物,表明宫廷用瓷为北宋晚期,并提示人们北宋后期是钩窑的鼎盛时期。钩台窑除烧钩瓷,也烧制具有耀州窑风格的印花青瓷,金元时期烧白地黑花、黑釉等民用粗器。

钩窑虽属北方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是因为钩窑的制瓷工匠破天荒的第一次在釉料之中掺用了少量的铜,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多变的釉色,氧化铜的使用与烧制成紫红釉,为陶瓷高温釉开辟了一个新境界,这在800多年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就为以后红色高温色釉的烧制成功与美化瓷器奠定了技术基础。

禹县钩窑遗址数量很多,但进行科学发掘的只有钩台一处大量民间钩窑遗址则尚待进行细致勘查与试掘。宋、金墓葬出土钓瓷也为数甚少,尤其缺少确切纪年墓葬,因此宋金时期钩窑的断代与分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待对窑址进行发掘清理,搞清地层叠压关系找出断代分期的确切依据。

钩窑系形成时间比耀州窑、定窑、磁州系为晚,而沿续时间却比耀州窑、定窑长。钩窑系以河南禹县钩窑为中心,影响面较广,邻近的临汝、郏县、宝丰,豫西的新安、宜阳,豫北的辉县、淇县、鹤壁、林县、安阳;河北省磁县;山西省浑源;内蒙自治区包头以及渐江省金华也发现了烧钧窑瓷器窑址。以豫西新安县发现遗址最多,超过了100处,其余各地少则则一二处,多则七八处,出土器皿均以各种碗、盘、洗、碟为主,瓶罐等器器皿仅占很少比例。

钩窑系瓷窑的产品未见在长江以南出土,表明它们主要流通于北方地区,在较长的时间里,一般认为凡钩瓷均属河南地区产品。各地钩窑系瓷窑陆续被发现之后,开扩了人们的眼界;一些

窑址发现后,为辨别葬或遗址出土瓷器的窑口归属提供了依据。山西浑源窑发现后,解决了大同元代冯道真墓出士11件钩窑瓷器的口归属,包头窑窑址发现的元钓窑带座瓶残器标本,为内蒙出土的非常精致的元代钩瓷带座大瓶找到了产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江南地区发现的仿钩钩窑的窑址,浙江金华铁店窑是近年发现的一处重要的钩窑系窑址。以往只知在明代江苏宜兴有仿钩窑,称为宜钩,广东石湾也仿钩,称广钩,而浙江地地区向以烧制铁釉还原焰青瓷为主,而且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金华仿钩窑的发现是出人意外的。金华铁店容的发现,使我们得知铁店窑烧制仿钧还早于江苏宜兴和广东石湾,这个发现也为韩国新安沉船打捞的一批元代钩釉器物找到了窑口归属。铁店窑附近还有一些窑址。有计划的调查发掘将为进一步研究浙江仿钓瓷窑与北方钩窑的关系以及对外传播等问题,提供更多实物资料。

钧窑的釉色

北宋窑变釉钧窑盘,河南博物院

北宋窑变釉钧窑碗,河南博物院

北宋天蓝釉折沿盘,许昌博物馆

北宋窑变釉钧窑盖罐,国家博物馆

北宋青釉钧窑盘,河南禹县钧官窑遗址博物馆

北宋月白釉钧窑鼓钉洗,故宫博物院

北宋玫瑰紫釉四方花盆,故宫博物院

元青绿釉钧窑碗

湖州安阳明清瓷器鉴定交易

四系盘耳壶值钱吗?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笼统,四系盘耳壶应该算是【四系壶】壶式之一。瓷四系壶流行于隋、唐、五代时期,多青釉制品。盘口,长颈,长网腹,平底。肩部四个双条形系,颈、肩、系、腹部作四层印花装饰,印花为扇形花瓣组成的团花和叶纹.釉施至腹部,下半截露胎。湘阴窑、淮南窑、安阳窑产品多采用印花装饰。价值评估则需需要看朝代、品相、花纹包浆、和稀有程度。

八大古都歌?

八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城

郑州杭州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和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岭。

南京雨花台江桥,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鈡观音听。

安阳龙骨数目众,青铜瓷器遍地扔。

河南博物院2019年有哪些展览?

河南博物院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的陈列展览通常有四大部分: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外展交流、虚拟展览。

这里,我们讲一下基本陈列。

一、泱泱华夏·择中建都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1——10厅

展览时间:常设展览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整合河南地区的文物优势,抓住中原古代发展中的闪光点,展示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在全球化视域下,展现中原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异同,展开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的对话。

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与骨笛

这个陈列位于主展馆1、2、3层,共分10个展厅,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组成,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都城中的人文生活进行解读。

商代甲骨文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从“择中建都”,到都城“择中建宫”,再于宫城“择中建殿”,这一传统的“求中”理念一以贯之,最早的源头在河南。

中华文明最早的都城在河南。

最早的“中国”在河南。

二、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四楼13厅

展览时间:常设展览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楚人以帝高阳之苗裔自居。周成王时,熊绎立国于楚地,都丹阳(今河南淅川),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春秋时期,楚先后吞并汉淮之间四十余国,楚庄王一度饮马黄河,败晋服郑,问鼎中原。

王子午鼎

春秋云纹铜禁

雄厚的国力与多元的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丹淅流域是楚文化滥觞(shāng)之地,楚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展出的淅(xī)川东周楚墓青铜器,以其富丽纹饰和精湛工艺,展现了楚文化独领风骚、彪炳千秋的魅力。

三、中原古代石刻艺术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西侧15厅

展览时间:常设展览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石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圆雕,或浮雕,或刻文记事,或塑造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中原大地,古代石刻艺术品浩如烟海。深沉雄大的汉代画像石刻,庄严肃穆的陵墓仪仗,琳琅满目的碑志刻石,无不凝聚着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

弥勒造像碑

特别是维妙维肖的佛国众相,留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显示了古代艺术家鬼斧神工的技艺和超凡的审美意趣。

四、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四楼14厅

展览时间:常设展览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直接影响和推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明清皇室设立了专门的制造管理机构,如明代的内廷作坊,清代的造办处,并在景德镇专设御窑厂。

景德镇御窑厂

全国的能工巧匠荟萃于此,生产出大量质地精良、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如用料考究、装饰典雅的漆器;雕琢细腻、玲珑剔透的玉器;华贵雍容、富丽堂皇的珐琅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牙雕;温润如玉、彩釉绚烂的瓷器等。

这些器物大部分供朝廷和皇室支配享用,是皇权的象征和身份的体现,保存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价值,显示了古代匠师非凡的智慧和惊世技艺。

五、明清河南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三楼11厅

展览时间:常设展览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滔滔黄河,巍巍嵩山,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明清两代,河南作为京畿南部门户,政治地位十分重要。

明代伊始,河南即为封藩重地;清代设直隶省,所辖包括直隶、河南、山东三省。

明清文人的书房

明清两代,农业、手工业水平都已超过前代,商品贸易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此时的河南商路通达,既有万里茶道贯通南北,也有京杭运河辅助通道;漕运繁忙,会馆林立,沿河名镇,古韵犹在。

由于黄河河南段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明清时期,决溢频繁,黄河南北改道变迁,影响了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的长河,虽惊涛澎湃,波澜万丈,但依旧滋养延续着中华的文脉。

四羊方尊是用来干什么的?

四羊方尊是用来祭祀的。 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件器物被认为是传统泥范法铸制的巅峰之作,由于这件杰作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误以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

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羊的个性也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与祥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上述种种秉性使然。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羊是各种艺术形式着力表现的对象。新石器时代有陶塑的羊,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山西曲沃北赵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晋侯夫人墓出土有玉羊、东汉有百戏吉祥画像石、东晋瓷器中有羊首壶。清代喜欢用三羊组成工艺品,意寓“三羊(阳)开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