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釉里红瓷器鉴定拍卖,大家有没有精新真的官窑或者民窑的收藏?
总编每个人收藏品味不同,标准就不一样了。看看这几件能否够精、新、奇的标准,发出供大家品玩吧!
明代的审美特征是什么样的?
背景朱元璋建立大明,恢复传统,直接宋朝。推崇理学,使之变成教条和框框。八股考试制度,以“四书”“五经”命题,按照八股答题,以古人口气书写,不许自由发挥联系实际,消磨创造精神、独立思考能力。推行理学治国,“存天理,灭人欲”。明前期文化领域“万马齐喑”。 明代中叶起,中国经济出现商品化趋势,造就庞大的市民阶层,新兴文化诞生。它鄙视权威,崇尚平等,喜新厌旧,惟利是求。一场文化大冲撞,权威文化与新兴市民文化展开一场较量。 对传统生活习规的全面冲决市民阶层以华为美,追求侈华享受,当下惬意满足。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而迅速蔓延,风靡世间。游玩。灯会妇女公然通宵夜游,违背道德规范,为权威文化不容。但市人们并不在意,南方经济富庶地区更甚,解除束缚、舒展人性。 瓷器 1、大明五彩瓷 青花疏朗简约,跟中国民族欣赏习惯更趋近。色泽淡雅,鲜而不艳,沉静柔和。 斗彩青花更有时代特色的。青花制坯,施以透明釉,烧成后再施加红、绿、黄、褐、紫等多彩颜料,二次烧制而成。釉下、上彩相逗、相拼,故称“斗彩”,又称“青花间装五色”,传世之作有斗彩荷花盘、斗彩直颈瓶、斗彩鸡缸和斗彩鸳鸯图碗等。 明代瓷器独特风格:五彩缤纷,热烈绚烂。 明代的彩釉瓷也十分引人注目,“宝石红”的红釉,白底红彩的釉里红,绿釉,黄釉,蓝釉,酱釉,“一代绝品”的景德镇甜白瓷,德化猪油白,五彩瓷一道构成了明代瓷器百花齐放的格局。 明代中叶开始,“精美绝伦”,“天下无类”的宜兴陶器。之后新秀辈出。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号称“三大”。时大彬作品,“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极高的艺术境界。竹工 竹工堪称一绝。清人把明代竹工分两派,嘉定派,金陵派。嘉定派名人是朱松龄祖孙三代。朱家世代读书,良好的文化传统,工书法善绘画,还会篆刻印章,身兼多艺。 明代漆器可称一绝,当时有“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的说法。剔红:雕漆,在铜胎或木胎上涂抹许多层漆(以红色漆为主),阴干后浮雕花纹。明代富有创造性的工艺还有珐琅铜器( 景泰蓝) 、锡器、家俱、刺绣、制扇、牙雕、玉雕、泥塑等等,百花齐放,无所不备。 第三节、美在平凡:通俗小说由神向人的回归通俗文化高涨,文人作家介入,有质的飞跃。小说摆脱附属于说话的地位而独立。名垂千秋的通俗小说风靡天下,审美文化正宗和主潮。 1、两部英雄谱由塑造英雄转向描写平民;由转述历史变为描写现实,市民小说逐步成熟壮大。 《三国演义》问世于元末明初,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一部古典式的英雄演义。 2、市情小说的情和欲 中叶以后英雄人物让位给普通平民。拟话本大量涌现,诸如“三言”、“二拍”、“西湖二集”、《型世言》、《石点头》等,蔚为大观,将通俗小说推向高潮。 市民文学真正主旋律。 关注普通市民遭遇得失,情感纠葛,以及赤裸真实的人性。明确而深刻揭示“情欲”二字。人物都在情欲驱使下构建自己人生。造就迥异于传统、不安于现状、健康与病态并存的人性。市情小说将情欲当作烛照人生的火炬,小说的美学追求市井社会性爱生活的方方面面。《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戏曲成为民族特征最鲜明的一种艺术,高度综合,观赏性最强。各个阶层都想借戏曲表 达审美观点、艺术情趣。1、深邈凄唳的昆山腔 入明后传奇演化出四大声腔,即浙江海盐腔、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的昆山腔。融合当地语音、语调以及该地民间音乐。 汤显祖论四种声腔:“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昆山腔深受文人士大夫喜爱,明中叶后,“名人才子,踵《琵琶》、《拜月》之武,竞以传奇鸣,曲海词山,于今为烈”。嘉、隆间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变革。 2、浪漫热烈的临川派 万历以后反对正统礼教、权威文化,涌出浪漫主义潮流,以情为美,追求个人爱情和幸福。一代戏曲大师汤显祖。 汤显祖直接将情与理对立:“情在而理亡”,“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代表当时思想界新人文精神。“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 雅俗互补趣味多元: 明代审美文化的特点 换一个角度来看有关明代艺术大融和的现象。这就是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相互融和, 艺术生活化而生活则艺术化,举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即明式家具。家具工艺的发展决定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国唐代之前, 人们习惯于习地而坐, 就地而卧, 因而家具也十分简单。宋代时才渐渐出现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桌椅等。史料记载来看, 明代家具选料讲究, 多用紫檀、花梨、红木、杞梓木等硬木或楠木、樟木、胡桃木、榆木等硬杂木。因为这类木材色泽柔和, 纹理清晰, 坚硬而富于弹性, 它们对于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艺术效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明式家具大多很少髹漆, 以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从而也使其看上去质朴而典雅。明式家具的制作工艺十分严格精细, 结构科学合理。其在制作上能够做到方上有圆, 平整光洁, 拼接无缝, 线角均匀, 而在决定构件时, 特别注意它的粗细薄厚的适度和铆榫使用的合理, 因而不用 胶接也坚固牢稳, 表现出时人高超的技巧。适用于各种不同需要, 明式家具的品类也丰富多采。它们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 尤其应该提到的是, 当时的工艺家们对于今天所谓的“人体工程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运用, 所制作的家具特别注意其长宽高低符合人体的尺度比例, 其造型也多从适应人们使用的功能出发, 从而给人以“体舒神怡”的审美感受。明式家具高度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其风格典雅清俊, 线的运用简洁利落, 在造型的结束和转折处加以不同的变化, 产生多样丰富的造型效果, 所用装饰点缀从不画蛇添足, 相反则是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因而, 如果说明代审美风尚中表现出了艺术与艺术之间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大融和趋势, 那么其在明式家具艺术上的表现就在于, 它体现出了明人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他们不仅要为生活而生活, 而是要为享受而生活, 在设计自己日常生活用品时, 不是将就了事, 而是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将他们在工艺、艺术等各方面的最出色的成就毫无保留地施展出来, 在求得肉体上的舒适的同时寻求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象在饮食文化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样, 明代生活的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 使得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追求一种“味外味”, 追求一种不是庸庸碌碌的生活所能给予的、而只有艺术化的生活才能提供的“韵外之致”
国内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馆?
人尽皆知的博物馆就不说了,说几个重口味的吧。嘿嘿。
之前看《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搞得我心里怪痒,就是想亲眼去看一看。不要笑话这是“老年人”的爱好,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真的知道得太少。
《国家宝藏》里提到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基本也是人尽皆知、每至必游。但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来看看——国内偏冷门、但可算黑马级别的地方博物馆。
很多也许你从没听说过的“宝贝”,都可以在其中一探究竟。
▲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辽宁省博物馆打造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文物展“上,挤满了趁着周末来观展的人。图中正展出的“金缕玉衣”是用金缕(线)缀连玉片而制成铠甲形状,可以使人的精气不至于外泄,这样就能保持尸体不腐烂。
1
新疆博物馆
最美的干尸存在这里
▲ 新疆博物馆的唐代“蓝色如意鞋”。质地为丝、绸。尖头。能保存到今天的这样,应该得益于新疆地区的干燥气候。
第一个就这么“重口味”……我当然是认真的
大概只有气候极其干燥、降雨稀少的新疆,才有条件保存下那么多具干尸。
▲ 罗布泊中的小河墓地,是小河文化遗址,它藏着一部中国对外的交流史。
事实上,新疆的确是世界上拥有古尸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干尸,就是新疆博物馆的特色馆藏!
▲ 新疆博物馆展示的古代干尸。且末女尸,距今2800年,古欧罗巴和蒙古人种的混血。
这里有在罗布泊出土的著名古尸体——楼兰美女,轰动一时的小河墓地出土的小河公主女尸,她面带神秘微笑,等你来解答。
还有出土于且末扎滚鲁克古墓葬的婴尸、面带精美妆容的扎滚鲁克男尸……随葬品还有唐代的馕、葡萄干、宝相花纹月饼,还有羊排烤串,带着浓浓的新疆风情。
博物馆历史展厅陈列的一幅团花剪纸作品,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一起出土的还有对马团花剪纸、对猴团花剪纸、对蝶团花剪纸、菊花纹团花剪纸、人形剪纸等。据说是北朝时期吐鲁番一位心灵手巧女子的艺术作品。
2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这儿能看见最早的“中国”
要是《国家宝藏》里的青铜器没看过瘾,不妨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走一趟。它也是我国目前最大且唯一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
陕西省宝鸡市被誉为“青铜器之乡”,作为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发现了数以百计的西周贵族们遗留下的家族青铜器窖藏坑。其中,不少青铜器上都有珍贵的长篇铭文,为后人了解当时制度、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馆由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个展厅组成。
“镇馆之宝”何尊陈列在第二展厅周礼之邦,何尊铭文中的“营建洛邑,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也印证了西周成王时代对成周洛邑的营建。
▲ 青铜器是陕西的另一个标签,它记录着这儿的历史。图 / 来自网络
铜镜与陶器也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大类,有常设专题展《对镜帖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器与文化生活展》陈列。漫步其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周代的生活风尚、饮食礼仪,还能领略唐宋时期的关中风情喔。
3
山东青州博物馆
镇馆口号“三个一”
▲ 青州博物馆里展出的这些佛像轮廓清晰,而彩绘同样精美,即使在残断的佛像部件上,也能看出昔日雕刻师的精心之处,如小巧的脚趾、光滑的肌体和贴体衣服上的自然褶皱。
青州博物馆是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
馆藏三大镇馆之宝,号称“三个一”。
- 唯一的明代状元卷 -
明万历年间青州府益都县人赵秉忠考中状元的殿试卷
这是全国现存唯一的科举考试状元卷。
▲ 图 / 来自网络
古代殿试也称“对策”,即考生在皇帝面前答题。
这份殿试卷为十九折册页,考生赵秉忠在试卷中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使得阅卷的万历帝大悦,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赵秉忠从政后,为官有道,多次得到皇帝褒奖,由于政绩出色,很快便官至礼部侍郎。
- 一窖佛像 -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有8个常设展厅,展出文物2000多件,2008年5月,青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家县级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则天改名龙兴之寺,明初被毁,存世达800余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1996年10月,在博物馆南邻的龙兴寺遗址出土窖藏佛教造像400余尊。
这批造像集中在北魏晚期到北齐时期。种类有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佛造像、菩萨像、罗汉像、供养人像等。造像贴金彩绘保存完好,雕刻精美,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正是这批窖藏确立了“青州风格”的佛教艺术在整个佛教艺术中的地位。
- 一枚玉璧 -
东汉“宜子孙”玉璧
这块用于陪葬的玉璧,玉材罕见、雕刻精湛,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馆藏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
4
江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藏着一种流动的美
▲ 国家一级文物元代青花瓷塑海鳌山子笔架。
这是国内外唯一一座“元青花”专题博物馆。
1980年底,元代瓷器大型窖藏被发现于高安市城南的基建工地。经过工作人员的连夜发掘,总共出土了200多件瓷器。其中,有19件元代青花瓷。正是这区区19件瓷器,使高安博物馆摇身成为了收藏元青花数量位居世界第三的博物馆,仅次于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
▲ 南京市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现场,包括十余件元青花瓷器在内的300余件出水外销瓷。
国宝“元青花”出土后,成为高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了能和这批珍贵的元代窖藏青花瓷藏品相匹配,高安市博物馆建立新馆,又组建高安元青花博物馆作专门的展陈。
没错,“元青花”就是这么珍贵。
目前存世的元青花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全世界只有300件左右,国内约100件。而高安出土的“元青花”有19件,釉里红4件,品种、质量均属世界之最。
尤其是出土的“元青花诗文高足杯”,全器整体画面笔触清晰,线条流畅,杯底草书“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书法一气呵成,在已经出土的元代青花瓷中实属罕见珍品。
5
四川宋瓷博物馆
龙泉青瓷集体出没
去高安可以看到国内最多的“元青花”,如果要看最美的青瓷,就要去四川遂宁了。
1991年,遂宁金鱼村发现了一处大型宋瓷窖藏,出土宋瓷近千件。其中,以龙泉青瓷荷叶盖罐为代表的一批宋瓷精品最为珍贵。
▲ 荷叶盖大罐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龙泉窑是南宋南方青瓷窑系的杰出代表,把青瓷的烧制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6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加了一层水纹滤镜
白鹤梁位于三峡长江库区上游,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在三峡建成之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枯水期的时候,石梁才会露出水面。白鹤梁上有题刻174段,其中有12尾石刻鱼、一幅观音像和一幅白鹤图。
古人有“石鱼出,兆丰年”的经验之谈,因而石鱼被看做是当地年成丰歉的预告表。大坝蓄水后,白鹤梁安静沉入江中,再也无法露出水面了。
▲ 古代水文站,它是藏在水下的历史。
在古代,长江水位的变化与先民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长江两岸留下了大量记录水位涨落的石刻,即水文石刻,并以“石鱼”作为水文标志。
白鹤梁题刻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之称,它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中上游、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
号称“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的重庆白鹤梁博物馆,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9年5月17日,投资2亿多人民币的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一名涪陵居民走过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外墙。
要观赏这些历经千年的石刻水文资料,须乘坐长91米的电动扶梯缓缓进入水下,穿越约150米的水平廊道,步入长江之心水深40米的参观廊道,透过23个圆形观察窗一睹白鹤梁题刻的原貌。
7
福州福船文化馆
出海文化的活化石
▲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奇达村大面积的海上养殖基地成旅游美景。
福船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船之一,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
船体主要特征是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这一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吃水深,利于破浪航行。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主要采用的就是适于远洋航行的福船,之后更以福船为主要战舰。
▲ 位于三坊七巷尤氏民居内的福船文化馆展示的福船十二生肖安置模型。
福船文化馆位于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尤氏民居内。
古色古香的老宅里,完整展示了中国重要传统帆船福船的演变历史,还用80多件船模展现了福船建造技术和航海技术。馆内有天井水池,池中按原比例复原了大型福船,可供登船参观体验,成为馆中展品的一大亮点。
▲ 福船解析图 图 / 来自网络
8
荆州博物馆
它藏着这座城“咽喉”的秘密
要想了解楚文化,除了湖北省博,荆州博物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楚国旧都的荆州,博物馆收藏有战国丝绸;四代越王剑、吴王夫差矛;战国秦汉时期的楚系漆器;还有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为完好、年代也最久远的软尸。
▲ 荆州博物馆 图 / 来自网络
据和尸体一起出土的竹简记载,古尸名字叫“遂”。
遂先生生活在西汉时期,生前爵位为五大夫,死亡年龄约为60岁。出土时古尸的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亦可活动。
宋之前有瓷器吗?
【文藏来答】唐代的制瓷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唐代最著名的可以说是长沙窑,即《全唐诗》《石渚》诗中的“石渚窑”。长沙窑自1956年考古发现,至今已有60年,期间考古新发现不断,尤其是窑炉遗迹、生产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窑具、瓷器标本的出土,全面揭示了长沙窑唐代中期发展、晚唐鼎盛、五代衰落的过程。
唐代长沙窑素地彩花卉纹碟
高4、口径15、底径5.8厘米,长沙窑遗址灰坪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盘心作八边形露胎,其上用褐彩绘一双层花瓣纹。釉上彩是在底釉上再施一种、两种或多种其他色彩的釉,从而形成褐、绿、蓝、红等点状、条状、斑状或飘带状的图案。
唐代长沙窑釉上褐彩纹壶
高18.9、口径8.4、底径9.2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表除底部外,均施青釉,釉面光亮。流所在一侧施褐彩,自口沿至腹底呈多条流釉状,具有写意画装饰特色。
釉下彩也是在化妆土上施彩,但在彩饰后还要罩一层透明青釉,早期多为单色褐彩,后逐渐发展为多彩,有褐、绿、蓝、红等多色。
唐代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莲花纹碗
高5.1、口径15、足径5.7厘米,2007年印度尼西亚征集,湖南省博物馆藏。碗口沿四周对称饰以褐彩斑块,碗心绘莲花纹。釉上与釉下相结合,即以釉下褐绿彩绘花草、蝶鸟,而大地、山石等则以釉下褐彩勾轮廓,再于釉上填涂蓝釉,色调明快,宛若天成。
喜欢我的文章吗?欢迎来【文藏APP】!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哦!唐代长沙窑釉下与釉上彩花鸟纹壶
高22、残口径9.2、底径11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表除底部外,施一层青釉。流之下的器腹部装饰釉下彩绘,用褐、绿彩描绘花鸟纹。腹底在釉下褐彩轮廓内,填以釉上绿彩(釉),表示山峦大地。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鹿纹壶
高20.5、底径10.7厘米,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流下绘一只奔跑的小鹿,鹿双后足奋力腾起,动态十足。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鹭纹壶
高21、口径9.1、底径10.7厘米,1999年长沙窑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方以褐绿彩绘鹭纹,鹭张开双翅,回头侧望身旁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栩栩如生。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凤纹壶
高15、底径9厘米,1983年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以褐、红、绿彩绘一只凤鸟站立于草丛之中。凤鸟头冠、羽翅、丽尾及部分草叶纹都以红彩表现。
再如植物纹,有的是一看便知的荷花、竹笋、菠萝与树木等,有的则还不能识别,统称为花草,它们既是自然生态的反映,也是古人审美趣味、文化观念与精神追求的体现,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荷花纹壶
高19.7、口径9.9、底径11.8厘米,1983年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流下绘褐绿彩莲花纹,两侧宽阔的荷叶轻摆,其间一枝莲花绽放,色泽淡雅,格调清新。
此外,山水景物纹与人物纹也颇具特色,见有云纹、山水纹、茅庐纹、塔纹、竹林七贤人物纹、渔翁垂钓人物纹及侍女人物纹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民间绘画的特点与成就。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山水纹罐
高20.8、口径12、底径12.7厘米,1983年长沙窑遗址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腹部用褐绿彩绘两组山水图,山峦叠起,树木高耸,鸟飞其间。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塔纹罐
高24.8、口径3.4、底径11.3厘米,长沙窑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正面以绿彩绘七级佛塔,两边有树高耸入云。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高17.6、口径8.9、底径9.6厘米,1978年长沙窑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方则以褐彩书写有诗歌一首,诗文内容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住在绿池边”诗文碗
高4、口径13.5、底径5.3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碗内釉下用褐彩题写五言诗一首。诗文为“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描写了当时人们采莲的场景。
长沙窑承袭本土岳州窑的烧造工艺与制作技术,造型和装饰融汇南北方各大名窑之精华,同时借鉴金银器、玻璃器、织绣、绘画、书法等其他艺术元素,产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颇具浓郁的民间气息、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神秘的异国情调。
原文作者:杨俊艳文章来源:《收藏家》2016年10月刊《唐代彩瓷名窑 长沙窑瓷器艺术》《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元代和清代瓷器创新品种多?
瓷器的兴盛是与工匠们不断创新与成熟的制瓷技术分不开的,更与国家的稳定实力和繁荣分不开的。
在我国封建主义社会的时期里,皇家对瓷器的地位是响当高的,对瓷
器使用的规格与质量也响当严格。
瓷器的工艺和质量与国家的综合国力 晰晰相关,瓷器的风格与特点又与帝王们的爱好与民族特色有关。
瓷器的风格与质量,是伴随着朝代的更替,政局及社会的稳定的变化而变化。国家的兴衰都表现在帝王将相们日常使用的器物上,而瓷器又是日常使用器物的重要器物之一。
社会政局的稳定与繁荣,内外贸易的交流与活跃,更捉使瓷器的工艺更加精细,质量更加严格,品种加繁多。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