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仿官窑瓷器图片大全,元青花瓷器目前造假仿真程度已经达到什么水平?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

元青花瓷器目前造假仿真程度已经达到什么水平?真能以假乱真吗?

元青花瓷器目前造假仿真程度已经达到“形相似”水平,还绝对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尤其是用“瓷器微观气泡衰变对比法”鉴定瓷器的话,造假仿真程度基本为零。

因为气泡的衰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不可逆、不可仿、不可复制的本质特征,因而其鉴定的可靠性、可信度均为百分之百,任何人想要拉近六七百年的时间差距,都无异于白日做梦。

元青花造假者也仅能欺骗凭借“瓷器宏观特征”进行瓷器鉴定的“学腐帮”、“师腐帮”和“吃屎帮”的广大信众而已,因为所有从形式到形式的“宏观特征”都是可逆、可仿、可复制的,因而以其未鉴定的依据、尺度、标准和规则者,其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基本为零甚或是负数。

瓷器包括元青花的鉴定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去选择了。

上几件元青花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元青花鼎盛期神级臻品花卉龙纹高足杯。

元青花神圣之品云龙纹玉壶春瓶。

元代鼎盛期神级臻品花卉人物故事纹大梅瓶。

元代中早期神级臻品青花缠枝花卉龙纹大梅瓶。

元青花精品缠枝花卉纹玉壶春小瓶。

元青花鼎盛期神级臻品鱼藻纹碗。

元明清仿官窑瓷器图片大全

纵观历史釉里红瓷一直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

釉里红的出现,从目前的资料和证据来说,出现在元代后期。在当时并不能称之为主流品种。原因有三:一,统治阶级,元人喜欢白色。二,外贸和内需以青花为主。三,技术不成熟,烧造难度大。所以,元代的釉里红瓷器比较稀少。但属于开篇之作,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明代开始,釉里红逐渐进入贵族和大众视野,汉族人崇尚红色。并延伸出了青花釉里红,而且技术更加的成熟,以洪武,建文,永乐最为常见。后面也有历史遗存,但由于社会动荡和弘治,宣德,成化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的品种出现,釉里红瓷器出现了下滑。从清代开始,釉里红再次被统治阶级注重,并开始了官窑和民窑都烧造的情况。尤其康熙和雍正的产品特别出色,到了嘉庆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就开始淡出主流品种!

釉里红的瓷器鉴定并不难。我简单说几点,和藏友交流。

一,釉里红属于釉下彩,铜着色,需要1300度还原焰高温烧制,一定要有流淌现象,由于铜的不稳定因素,会产生红中有绿的现象,有凸起的手感。也就是老话说的,青沉红翘。

二,元代釉里红发色红里带灰,不均匀,有些甚至偏黑。明代浅红色,流釉现象得到有限的控制,但画面感有些凌乱,有断线,发色深浅不一,器物的阴阳面有色差。清代器物发色好,匀称,基本解决了元代和明代的技术漏洞。

三,结合以上所述,在观察胎土,器型,底釉,化妆土,修足特征,绘画特征,微观特征,就能基本上有个定论。

个人观点,只在交流。抛砖引玉,非喜勿喷。

你有价值100万~1000万的近现代名人字画吗?

家里的老一辈爱收藏,留下了一些字画,看起来这些字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画功的确了得,画的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特别是书法更是走笔如行云流水,书写造诣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具有大家风范特征,是难得一见的字画现在就

分享给大家欣赏欣赏一下。

清初玩玉款瓷器?

玩玉款瓷器,一般康熙时期居多 ,民国时期也有后仿,康熙“玩玉”款瓷器一开始是达官贵人的清玩,以压手杯居多,有一些还提有诗文,瓷胎细腻,画工娴熟,青花发色淡雅,可与官窑媲美,是堂名款中的精品,或者说是民窑精品。

清初这样的瓷器怎么说好呢,估价至少在50万以上。谢谢

真正的宣德官窑瓷器少之又少?

从你的图片来看,青花的发色不是正蓝,而是灰蓝,看看下图,对比一下。

这才是真正的宣德官窑使用的苏麻离青的青花发色,蓝宝石一样的纯正蓝色,那些黑不溜啾的灰蓝色都不是苏麻离青,很多玩宣德官窑的藏友经常会看走眼,加上博物馆陈列室不同颜色的照灯照耀下,釉色有色差都不晓得,分不着北。

仔细看吧!这是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当时被淘汰的官窑器残器复原展品,对比各大博物馆馆藏的宣德官窑器,就知道当时挑选成品是何等的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