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鉴定瓷器最简单方法,瓷器没有气泡是怎么回事?
任何瓷器都有气泡,因为胎体多少都是含有水分的,当时两种情况气泡少,一种是干粉施釉的瓷器,也就是元代以前的瓷器,另一个就是现代瓷器气泡少,因为是机制胎体,胎体很实,孔隙少,水份低,所以气泡少。
发一件瓷器给大家评一评?
我支持这件粉彩手绘葡萄瓶是解放以后的看法。
葡萄象征着丰收和富裕,大串的葡萄寓意硕果累累,也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下面画着两只燕子,表示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大地欣欣向荣!
我也赞赏“收藏中的快乐”朋友对寓意的美丽解释!
大串的葡萄布满了整个瓷器,使瓷器变得独具欣赏性,可以收藏。
对!可以收藏!
下面我也发我自己收藏的瓷器让大家点评一下!
瓷器有开片有气泡是老瓷器吗?
1、开片是古人在瓷器制作过程中无意造成的一种瑕疵,这只是技术问题,所以不具备鉴定的必要因素,也从来没谁因为瓷器开片就认定是古代瓷器的。
2、每个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气泡,包括你家正在使用的碗,你可以用50倍放大镜仔细的看一下。40倍放大镜看瓷器有气泡吗?
应该是看不出来,因为瓷器上的气泡非常细密,大小不等,有些大气泡的周围会聚着一些小气泡,再者各个朝代和各种窑口烧的瓷器都不一样,所以气泡的大小分布就不一样。如果放大镜倍数小了这些细微差别就看不到,所以应该用高倍的。我自己用是60倍的。
气窑柴窑区别?
一是,看气泡。准备一个高倍放大镜,看胎体的气泡。
因为柴窑在烧制过程中要不断加柴,所以温度时高时低,不可控制,表现在气泡上就是大小不一,有一定层次感。而气窑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温度可以很好的控制,气泡大小均匀密集。
▲柴窑在放大镜下的气泡
▲ 气窑在放大镜下的气泡
二是,看青花和色泽。柴窑烧的青花,烧制的青花渗入胎骨,犹如生长在瓷器里,富有生命力。
▲ 柴窑青花
反观气窑的青花,就像浮在表面上,纹饰比较清晰、利落。
▲ 气窑青花
当然,现在也有人通过技术手段,气窑或者气窑与柴窑结合,也能烧出气泡不均匀的瓷器来。所以,以上两种方法只是重要的参考手段,并不能保证100%准确。
一直以来,景德镇的匠人们都十分在意成瓷的“烧成气氛”,广义的说“烧成气氛”就是瓷器坯体在窑炉内,转化成瓷器过程中周围温度的变化,和窑内各种气体的环境状态。
柴窑本身就特别容易受到木柴、天气、湿度等条件的干扰,因此每次烧窑都是不同的一种烧成气氛。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同一窑内不同作品的摆放位置也会对瓷器品质造成影响,如最高温区就从1320°到1170°不等,各个位置温度差别很大,而在成瓷的关键节点上,5°到10°的温差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