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彩绘瓷器鉴定,斗彩怎么分辨贴花还是手绘?
斗彩瓷器的特点是青花线条在釉下。其它色彩均在釉上。用手触摸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贴花和手绘的辨别方法就是使用放大镜,透过放大镜,手绘的图案是连续的,贴花的一般都是布纹状,线条全部是断断续续的。没有携带放大镜时,也可以使用手机的微拍功能,拍照后放大照片。
第一张荷叶的照片不是斗彩,是一个贴花,放大可以看到布纹。另外三张照片是康熙硬彩,也是斗彩。看者可以对比一下。
科学仪器鉴定古瓷器准确吗?
历来在收藏界有关于仪器是否可以准确鉴定检测古瓷、古董真伪及确定年代的问题,都是一个争议较大、且极易引起众多藏友热议的话题。
笔者因常年在一线古玩市场从事文物鉴定、交易、评估工作,平时在工作中大量接触各类古董古瓷,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实战有技巧”,故对咱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愿意分享给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求同存异,百家争鸣。
有关文物鉴定,尤其是古董瓷器方面的鉴定,目前在当下的收藏市场上,主要是由“眼学鉴定”及“仪器鉴定”两种鉴定类型方式来指导着广大藏友对每一件心仪的古董、古瓷进行真伪、新老、及年代上的判断,行业内部俗称:“先看新老,后断代”……
眼学鉴定其实也可称之为:“传统眼学鉴定”,这是一门老手艺,一门真功夫,是我们的祖先及一代代的古董古玩行业的前辈们留下的财富和鉴定知识方面的积累,正因为如此,“传统眼学鉴定”才更加显得“神秘莫测”、“扑朔迷离”和更加“尤为珍贵”!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传统眼学鉴定”是需要靠长期的实物标本上手、言传身教、心领神会,日积月累的不断加深对古瓷各个窑口的特征、胎土器型结构变化、纹饰绘画特点、青花及各类彩瓷、老窑单色釉瓷器的发色特征,用料特点、修足方式等一系列鉴定要领的综合运用,所以,能够将“传统眼学鉴定”在古瓷实战操作中做到融会贯通,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且极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这绝不是看几本拍卖图录或是草草翻阅两三本瓷器鉴赏方面的书籍就可以轻松搞定的……这就如同想练好一门武功一样,入门时不仅要有名师指引,还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压腿抻筋,苦修苦行,还不能指望两三天个把月就把武艺学成下山,要靠日积月累才能功成名就,其难度可见一斑!
“传统眼学鉴定”实际上就是一种宏观鉴定,但它的宏观是相对于“仪器鉴定”的微观,下面我们就要着手谈一谈今天的重点,“仪器鉴定”在收藏行业和现实市场应用当中可不可行?伟人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笔者因为常年工作于一线古玩艺术品收藏及交易市场,故接触“仪器鉴定”、“微观鉴定”方面的人才与专业人士较多、交流较多,而且在古瓷实战鉴定过程中,也会经常应用仪器鉴定作为宏观眼学鉴定的辅助和补充,笔者认为“仪器鉴定”在实际的古董鉴定工作中,还是具备一些功能及其作用的,但是还是要以宏观“眼学鉴定”为主,技术手段为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各自弥补其不足之处,以达到最终去伪存真,求真务实之本质。
目前的收藏领域,相关的“仪器鉴定”有很多种类,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藏友们在日常鉴定活动中最经常使用的折射光鉴定仪(也称:折射光显微镜、瓷器气泡显微镜,或是高倍放大镜等……叫法不一),这种高倍显微镜在实际鉴定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于观察古瓷釉下的气泡分布规律、气泡的形状和各年代之间的气泡变化,及其有无死亡气泡、铁锈斑、网格纹等一系列古瓷的微观局部特征,一些在“传统眼学鉴定”肉眼不容易识别的区域见微知著,寻找蛛丝马迹,从而更好的辅助于眼学鉴定,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则事半功倍,两者之间是配合和互补关系,并不相互排斥和矛盾!而有的个别藏友在古瓷鉴定的实际应用当中,却刻意把两者分开来看,认为“眼学鉴定”就是“眼学鉴定”,“仪器微观鉴定”就是“仪器微观鉴定”,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和不可取的,有的藏友甚至为了逃避“传统眼学鉴定”学习过程中的艰辛漫长,刻意诋毁“眼学鉴定”的实用性、真实性、权威性……这都是对文物鉴定领域认知低下和还没有完全掌握鉴定要领的一种表现,颇有一叶障目,井底之蛙之嫌,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传统眼学鉴定”与“仪器微观鉴定”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我们在收藏与鉴定的实战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能够真正的做到以藏养藏,精益求精,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目前收藏市场的另一个引起广大藏友热议和争议的话题,那就是另一类的“仪器鉴定”,甚至个别藏友完全放弃了“传统眼学鉴定”与“仪器微观鉴定”,直接寻求所谓的“最真实”答案,那么,到底您想获得的这个“最真实的答案”是如您想象中的一定真实吗?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近些时期,经常看到有一小部分收藏爱好者对收藏业界的专家、行家提出质疑,只要是别人说出、指出他的藏品不对路、不开门、有疑问,他就要暴跳如雷,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甚至大动干戈,口诛笔伐!笔者认为,这种状态,这种心态实则是不可取的!诚然,目前我们的收藏领域的确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伪专家,真砖家,办公室高手”的存在,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专家学者或者行家里手都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的!作为收藏行业来说,“看走眼”与“打眼吃药”都是一个非常正常、平常的事情,也是每一位步入收藏领域的爱好者的必经之路,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与过程,而偏偏就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走捷径”,爱“超小路”,总想把别人付出若干年甚至穷尽一生的研究成果,用一点点的时间,不用吹灰之力就超越,也有的藏友在一开始步入收藏领域就走歪了路,选择了错误的收藏方式,以至于自己多年以来辛苦攒下的藏品大部分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赝品,,自己的收藏心血付之东流,从情感上接受不了,作为一名业内人士,这种心情,笔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收藏的精髓一定要去伪存真,求真务实,这个是原则,也同样是收藏的基础。最后言归正传,不得不提的就是目前收藏领域中的“热释光成分分析鉴定”及目前市场一小部分藏友热衷的“量子年代检测”,实际上“热释光成分分析鉴定”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在一些古董、珠宝的鉴定研究领域,国内外都有对此方法的应用实例。“热释光成分分析鉴定方法”主要的剂量方法是“线性法”和“饱和指数法”,在文物鉴定实操中,是一种“有损鉴定法”,何为“有损鉴定”?就是一定要在被鉴定的文物标本上取样,然后采集数据,这样做在一定的基础上会对文物造成或多或少的损伤,而且最大的弊端在于,文物造假有可能会是“局部造假”,例如古瓷中的“接老底”技术,所谓的“接老底”是古瓷作伪中一门很常见的技术,就是用一个古代瓷器的底足拼接在现代瓷器工艺品的底部,以达到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之目的!(接老底有“冷接”和“热接”两种),瓷器的上半部是赝品,而下半部是真品,而此时采用“热释光成分分析鉴定”的采样技术,对瓷器底足进行提样分析,取到的“样品”恰恰就是到代的真迹,这也不正好落入了仿制造假者所设定的圈套当中吗?其实早在1983年,英国牛津大学的stoneham就公开指出:对某些器物,前剂量方法无法断代……并发表论文指出剂量方法在古瓷检测中的局限性。
至于“量子年代检测”,笔者还是认为“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笔者曾经见过一种鉴定仪器,对着文物扫一下,然后“滴的一声”就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镜的检测结果,究竟能否走到最后?并且让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接受和认可?还需时间检验!但笔者最后要说的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别妄图蒙混过关!到底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实践能证明一切!收藏领域应该杜绝“皇帝的新装”,收藏领域更不要“自慰臆淫”,收藏要脚踏实地,收藏要求真务实!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博古爱古吧,切莫用浮躁的态度来愧对祖先的遗产和文明。
乾隆粉彩的官窑怎么鉴定?
器型: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式大型器,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
胎釉:乾隆早期瓷器的胎还是保持雍正时细润的特点,晚期由于督陶官的不力和经济原因,胎质不如唐英督陶的清早中期,但比晚清仍胜一筹。早期釉质莹润与雍正无太大差别,晚期渐糙。精致的粉彩瓷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疵。一般粉彩瓷器釉面或莹润,或不够干净,釉面常有均匀似涟漪的小皱纹,以陶瓷板画表现最明显,但没有晚清时期釉面不平的波浪釉严重。
纹饰:乾隆粉彩器纹饰种类众多,有山水、人物故事、花鸟、婴戏、仕女、花果、花卉、题诗,均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糅西方绘画技法,勾染皴擦,浓淡分水,清新明艳,立体感强。
彩绘:乾隆粉彩具有用色浓艳、装饰方法多样、富丽华缛的风格。乾隆官窑粉彩集压印、剔划、绘画、开光、色釉、堆塑、描金多种工艺于一体。有的陶瓷器物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色或白地开光,开光内绘粉彩纹饰。
瓷器鉴定除了通过气泡?
这位朋友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您至少已经跳出来“宏观表象鉴定学”这一传统瓷器鉴定的桎梏,开始涉猎到了“微观本质鉴定学”的范畴。
其实,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并不排斥传统瓷器的“宏观表象鉴定学”,只不过是绝大多数的传统瓷器“宏观表象鉴定学”的捍卫者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不肯接受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而刻意抵触、诋毁、蔑视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而已。
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的核心就是“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
众所周知,衰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衰变不可抗拒,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仿造和跨越;瓷器的衰变也是全方位的,但瓷器宏观方面比如胎质、胎骨、胎色,釉质、釉料、釉色、釉面等方面的衰变进度、进程、梯度、程度等都或者过于缓慢、或者差异过于不明显等原因而不适于作为标准和尺度来运用,只有瓷器气泡衰变具有最显著、最普遍、最具系统性序列性梯度性等可量化、以观察、最直观、最直接等内在本质特征,因而堪当瓷器鉴定年代尺度之重任,无可置辩、无可推卸、无可取代。
我是“以瓷会友”、“以瓷汇友”、“以瓷惠友”和“以瓷慧友”,是瓷器“微观本质鉴定学”中国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有关详细内容我将择机适时发布,以惠瓷友,敬请期待!
瓷器“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尽管不能准确标识出瓷器距今的精准年月日时,但能准确分辨出大体年代业已基本够用,比单纯地靠“宏观表象鉴定学”的蒙赌已经靠谱多了,而且两相参照即可大幅度提升鉴定结论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靠性,相得益彰,何乐不为?
综上所述,以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也就是“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为瓷器鉴定的纵向年代尺度标准,首先断代被鉴瓷器的大致年代,然后以传统瓷器鉴定的“宏观表象鉴定学”的型、胎、釉、饰、工、款的时代典型特征进行横向具体辨识,是本窑产品,还是当代其他窑口的仿品,这样纵横结合,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而且无论是私藏私鉴,还是公鉴众藏都不会出现错判、误判,益人益己、利人利己、利国利民,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无可辩驳、确凿无疑,不应该大胆尝试、全力普及与推广吗?
发些图片,以饷瓷友!不喜勿喷,不懂勿评!
玄关画是晶瓷的好还是手绘的好?
玄关画晶瓷的比手绘的好,因为晶瓷画耐用实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