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五彩石头样式图,怎样才能形容它的美?

【文藏来答】康熙五彩继承明代传统,在原有基础上新创了蓝彩、金彩和墨彩。明嘉靖时的五彩已经十分成熟,但尚没有发明蓝彩,所以画面中凡要用蓝色的地方都以青花替代。

明清瓷器五彩石头样式图

清康熙 成化款五彩花鸟图观音瓶及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写康熙五彩的器物类内容,有这么几个切入点

发色、色彩搭配协调用色巧妙等构图,画样与器物的器形相得益彰细节,例如有丝毛、接色等工艺可以着重描写

康熙五彩不再用青花替代蓝彩,其颜色含红、黄、紫、绿、蓝、墨、金等多种,各种颜色都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清康熙 五彩加金折纸花果纹梅瓶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红彩,比明代的枣皮红更鲜艳,表面多见「蛤蜊光」(瓷器表面产生彩色膜状物,类似蛤蜊壳里闪烁的「彩光」)。

黄彩,浓淡不一的蜜蜡黄,纯度不高,呈现出有杂质的深黄色。

紫彩,深的发污像茄子皮色,浅的透明像葡萄紫色,以浅葡萄紫色比较多见。

蓝彩,蓝色鲜艳,有深、浅两种,半透明,有一定厚度,多画山石配景。

黑彩,也叫墨彩,黑亮如漆,沉着厚重,多用于勾勒人物花鸟的轮廓线、发髻、衣帽、鞋靴等,黑彩上还常施一层薄薄的云母状透明釉,使其越发黑亮。

金彩,金色浓重,足色,亮而微微泛红。

清康熙 五彩加金折纸花果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五彩的仿制旧时集中在光绪年间,一般不好区分,只其胎质不如康熙朝致密硬朗,露胎处能看出疏松的痕迹。现代仿品其胎质极白,鲜艳无比,由于每一种色彩都是化学颜料勾兑的,皆匀净光滑,无可挑剔。特别是金彩,由于不是纯金,是用成本低廉的其他金属替代的,故而金中多泛绿或发白,干涩无光。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大家有收藏特别的东西吗?

三 牛神驮大鱼

这个问题挺有趣,使我想到了之前收藏的几件文化期老玉,二件人物雕,一件牛神驮大鱼,肯定是当时重要的人物与亊件的留证。是真品应无疑,因为有盘变,有出水吐灰现象,泡水发粘等特征,都证明它们是古人的制作之物,但至今悟不出这是什么人,以及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特发出共享,有知道的高人也请不吝赐教!一是暗红颜色玉种,头顶玉猪龙的长脸抱手古人。二是黑颜色的头顶黑熊首的猴耳古人?有熊国国君?与黄帝有关?三是牛神奋力挺大鱼登天状态,牛神很用力在挺大鱼登天似的,与什么历史亊件有关呢?三件东西各选三图供留览。

元青花瓷器民间真的存在很多精品吗?

金藏寄喻回答:

我直言肯定的说,民间真的存在很多的元青花精品,这事一点都不假!而且有一些比故宫展柜的元青花都好!但是目前元青花这个课题被现有的文博界学术大佬、专家给“纯碎|”化了,为了他们至上独特的相互利益关联而大肆无边际的炒作拍卖,加上现代大量的模仿元青花制作,元青花真真正正的“臭了行”,成语说谈虎色变,现在是谈元青花没有一件是真的!我在此使劲呐喊,元青花目前存世量不是沒有,而且还很多,只是我们不认知而已!别听那些伪专家瞎咧咧,我说句实话,人老了脸上自然有皺纹、黑点出现,不用化装也能一眼看出,而年轻人无论怎么化装都能露出破绽!这是时代的标志,元青花之所以难仿:真正的原因在于颜料的唯一性!

在元代,除了苏料以外,国产料就己经有了“石子青”、“平等青”在应用,这些料往往是某些地方窑口使用较多。另外回青料当时也从元大国的西域地区进来使用,今天也被看作是进口料。这些上述颜料现代己无法仿出,辩别真正的元青花,颜料最关键,串珠状的组合、凝聚斑和流散或带有下淌的表现是:其晕似弥漫,其流似淌,被称晕、散、流现象,珠状小黑点串成的条状称为条形流散,圆斑状称为斑状流散,有的形成齿状或冰挂态展现。

颜料特征最关键,颜料不对头造型再好也没用!这就是元青花颜料的“唯一”性!

颜料看懂了,身边的元青花精品也就有了!就象我们在新疆某一超市人群里所见到的哪是维族、哪是汉族、哪是蒙古族、哪是哈萨克族等等一样。

《金藏寄喻》展现私旧藏《元青花凤穿牡丹纹四龙系扁酒壶》。

养花的五彩石是染色么?

不是

五彩石,是山东青岛崂山的特产,稀少而珍贵,极不易见,所见一般为小型卵状玉质料,有别于其他地区所产的画面五彩,是真正的一石多玉质,五彩分界清。玉石形成主要是远古时期火山喷发,多彩玉质被破碎混合,经过自然高温、高压形成玉团矿,积压在火山硅化岩层中自然压合,天长日久,风磨水侵,掉落海中,被海水自然打磨成卵形五彩玉卵(并非石卵),每当水落石出,机缘巧合才可捡到一块小料。此石无大料,无山料,是纯正的海淘籽料玉石。

顺治时期五彩的特点?

顺治时期的五彩瓷器明显带有从明代向清代过度的风格,在造型、纹饰上与青花瓷器有诸多类似。纹饰以花卉题材为主,除花卉纹外,还有人物、动物等纹饰。动物纹比例较大,多占满器物的整个空间。顺治到康熙早期,常见用红彩在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画出各种锦地纹饰,是这时期五彩瓷器装饰的特点,口部多饰酱色也是顺治五彩瓷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