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瓷器凤纹,明清时期玉器被统称为明清老玉?
简单表述、明清两朝是前后朝,玉器制作有近似之感,但也有文化习俗区别。明代接受宋汉族传统文化比较多、清代接元代草原骑射传统文化比较多,观察明清两朝,把各自文化也表现在玉器上这是历史必然!
凡事前朝时间越远玉料开发挖掘就困难、玉料就越珍贵、玉质就没有后期好!其根本原因是人工与机械的开发!现在的玉料品质最好、最温最润最白最美!尤其新疆和阗仔料极为珍贵、为什么?答案必知!缺少而珍贵唯世界中国独有!现在限制开发为历史后人负责!
明清两朝文化和文字表达不完全一样,清代少数民族,对满文有所表现、骑射文化的搬指、羚管、朝珠、玉牌、烟壶,人物开脸头饰、服饰等都与汉文化有些区别和表现、清代乾隆玉器加工特别精美,后人称之一绝!
明代以明中期琢玉顶盛做工考究著称、有些料随不大而设计精细、表现力强、最代表有陆子岡玉牌、两面工均精彩、阳刻诗文别句一格,子岡牌后仿不少、首先断尺寸、凡简化字、超大尺寸和精白美玉、多半是后仿!明代人物开脸无论公子、官员,童子、仕女与宋时汉文化相近。龙纹表现两朝绝对不一样、明散发综毛、清是大辩子一根!无论马匹、骆驼动物、前者抬头居多、后者回头不少、两种风俗两种表现而已!仔细观察明清两朝玉雕文化,肯定有区别!(Hαn)
古代女子的内衣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古代男子也穿肚兜?肚兜都能辟邪、治病?古代老年人穿什么款式的肚兜?你知道穿绿色肚兜是代表加官晋爵加俸禄的意思吗?我来带你一一了解。
(前有理论分析,中有朝代演变分析,精彩在后面,可直接翻到后面哦)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每每看到这些雅致的诗句,眼里不由得想到古代女子的魅力。从汉代的心衣罗裙,盛唐时期风靡的齐胸襦裙,再到民国曼妙绰约的雅致旗袍,服饰的遗演变展现着女性的起伏线条和曼妙身姿。这道婀娜迷人的靓丽风景线,内衣不仅发挥着蔽体保暖的服饰作用,还承载和记录了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文化。
中西内衣不同文化语言中国内衣,从汉代的心衣到唐代的抹胸,从宋代的主腰到民国的肚兜,注重于理想化、内敛式、以“藏”为主的理想与爱情寄寓,表达含蓄而内敛,受社会制度与宗法的限制,总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来呈现。古代闺阁女性在内衣创造中的才情表达,都是悄悄、默默、含蓄地进行。
西方内衣,从克里特岛的半裙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紧身胸衣到现代的胸罩与比基尼,以“显”为主,表现身体始终是贯穿的主题。西方内衣以对身体的展现为主,将身体视作线条展现的平台,强调姿色就是力量。
将中西方内衣的生成与衍变视作一部文化史,那么,它是深刻反映各自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审美习俗、生命价值理想的一面镜子。中国内衣的“量”是“思量”,体现道德伦理与节令习俗;西方内衣的“量”是“数的几何形分割”,通过比例及形态来修身塑型。
古人的秘密语言岁月变迁,探索古人难以启齿的隐私,我们只能从历史典籍的只言片语中慢慢探个究竟。毕竟,记载多了估计这些典籍被看作伤风败俗的著作,都流传不到我们手里。
古人称内衣为“亵衣”,“亵”,亵”字词典解释为: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后引申为轻慢,亲近而不庄重。字面意思多贬义,在古代更是有不庄重的意味,难登大雅之堂。古代女子地位本来就低,所以亵衣就连洗完都不能让别人看到,否则都是很伤风俗的事情!即使时至开放的今天,这也是羞答答的事情。我今天就大胆一点,给大家翻阅典籍看看。
类别在不同的时期,亵衣有“心衣、抱腹、诃子、抹胸、主腰、肚兜”等几种。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这样看来,和艺术品无异。
(不小心翻出特别的裤子,也算内衣吧)
【汉朝:帕腹/抱腹/心衣】帕腹:一块布;
抱腹:由于成本太高减去一半布料;
心衣:就算成本高肩带部位不能省;
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记载:“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 此款内衣的作用在于遮羞、吸汗并且让你的胸遁于无形。汉朝对于女子的内衣:“抱腹”和“心衣”背后都是整个袒露没有遮挡的,肩膀就是两根细带,心衣的区别只是在背后系带的方式而已,但是到了晋朝和唐朝的时候就开始走向保守了。
【魏晋:两当】魏晋时期延续了汉朝的风格,并融入几分北方游牧民族的风味。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两当有两层、衬面和后片,比较厚实,采用了厚实的织棉,色彩也比较丰富。
相比起汉朝露背的装束,魏晋的两当差不多算是看看脖子就成。其外型酷似夏日公园内散步的大爷穿的小背心,功能上也相差无几,你看公园老大爷有胸吗?
(现代的内衣外穿)
【唐朝:诃子】唐代时期,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外穿内衣成为唐朝最流行的style。里面穿诃子,外面罩一层轻纱,雍容华贵中带着仙气飘飘的感觉。唐朝女人不但可以内衣外穿,而且经常这样穿着骑马招摇过市。真是一个灿烂神奇的锦绣年代啊。
【宋代:抹胸、抹肚、主腰】宋代朱熹朱老夫子,提倡理学,约束女子行为规范,在理学约束下宋代内衣的创新又呈现了下滑趋势,抹肚比较崇尚雅致和朴素,所以内衣无明显变化,像汉朝的心衣。不过款式更长更大,形状更像现在的V领背,固定方式也是挂脖设计。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
【元代:合欢襟】合欢襟是前扣式的,注意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有点类似的西方束腰。不同的是,它不仅束了腰,胸也一起束了。估计与马上民族有关。
【清代:肚兜】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宝钗来至宝玉房中,看见袭人在做针线,是白绫红里的肚兜,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你以为到这里结束了吗?精彩还在后头清代小孩子、成亲男子、老人家,就连病人都穿肚兜。
1.清代女子爱穿肚兜,但肚兜并不是女性的专属,在清朝,新生儿穿的第一件衣服就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肚兜,肚兜上绣有虎头等图案,寄托的是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
2.清朝未过门的媳妇同样会给未来的丈夫做肚兜,并在上面绣一对戏水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甚至清朝的很多病人也会穿肚兜,他们在肚兜里面放上药材,以达到治病的效果。肚兜让男子第一次知道了穿内衣的好处。(电视上看到男子穿肚兜不奇怪了吧!)
3.肚兜寄寓了不同的意味(1)你有想过有一天你考取官员是因为你妻子的肚兜吗?
官上加官纹刺绣肚兜
源自清代。官禄是指官职、禄位。在传统织绣纹样中,有关加官晋爵的吉祥图纹亦相当丰富。如仙鹤、水浪和朝日构成图纹,取名为“一品当朝”;鹤为羽鸟之长,有“一品鸟”之称,在清代又被用作一品文官的补服纹样,潮与“朝”谐音,“当朝”,意即在朝为官。如在花瓶中插入三支带有红缨的利戟,则取名为“平升三级”,借瓶寓“平”,三戟意即“三级”,寓意为官运亨通等。
(2)穿肚兜穿出长生不老,厉害吧!不用说,肯定是老人家的肚兜,古人的智慧在内衣上展现无遗,都是大有乾坤啊!
长生不老肚兜
许多服饰或者服饰品上直接以文字表述“长生不老”和“长寿”含义,怕死恋生,这是最正常最根本的人性。渴望生命长存,就是要做到民间文化中“积德行善”。因此,常常直接在围兜上绣上代表“善”的“爱心”,这样就可以使长寿的价值无限延伸和增值。
(3)表达各种愿望:希望出嫁的、希望多子多孙的、希望夫妻和睦、希望长寿,希望自己忍让……
鱼纹肚兜
肚兜上的“鱼”纹样,隐喻女子欲婚之意。
连生贵子
多子多孙也是古代织绣纹样中常见的装饰题材,其表现方法有多种,如借石榴多子,寓子孙繁盛;借葫芦多藤,寓万代长久;将莲化、童子、花生(或芦笙)组合成纹,取名为“连生贵子”;还有将莲花、莲蓬组合成纹者,取意与此相同。又童子跨骑麒麟、手持芦笙或莲花,取名为“麒麟送子”,隐喻麒麟自天而降、喜赠贵子。绣如意纹圆领,下端为尖角,橘红色地,中间贴绣五福连生贵子纹,寓意吉祥如意、连生贵子。
新婚肚兜
以新婚喜结连理的纹样,祈盼夫妻和和满满,百年好合。
长命百岁、麒麟送子纹刺绣肚兜
祈望长寿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在寓意纹样中,通常以仙鹤、青松、寿桃、寿山石、绶带鸟或“寿”字为长寿表号。如将仙鹤和青松织绣在一起, 取名为“松鹤遐龄”;将仙鹤和鹿织绣在一起,取名为“鹤鹿同春”等。
其“能忍皆自安”,宣扬女性德行与恪守的伦理规范。
天下为公的愿望,看来这女子颇有先进思想!
辟邪肚兜
应端午节令,借“虎驱五毒”保孩童夏日平安。
我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也得一本正经的看完哦!古人都非常含蓄的表达愿望,古代西方的太显,就不介绍咯!表现雅致生动极具文人色彩?
谢谢邀请!
宋代社会政治文化氛围宽松,商业繁荣,手工业高度发达。皇家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且嗜古成性,文人社会地位的提升,诸多因素影响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念。但这种审美观改变表现在两个层次,也就是雅和俗两个方面,虽有雅俗共赏之器,也有大雅大俗之物,并非在所有情况下可以混为一谈。
宋代玉器可分为宫廷用玉,仿古玉器及民间玉器。由于战乱,两宋皇家用玉均遭浩劫而荡然无存。多层缕雕的大型玉件,玉山子等,已无实物,其工艺水准,可间接的从同期辽金玉精品窥得一斑。仅仿古礼器如璧、圭及器皿如玉簋、王匜、玉卣、玉卮等尚有留存。因此,宫廷玉器是否深受绘画风格的影响,不得而知。宋代上层社会追求的大雅至简,在宋瓷上达到了极致,但在玉器上并未见到。
宋代市俗化的倾向使玉业制作面向社会,民间用玉比较普及。佩件为主的圆雕人物、动物及镂雕花片,玉簪、玉钗等饰品均有大量存世。我们通常见到谈及的宋玉,多为此类。这些玉件中不乏精品,造型生动逼真,神态自然,深受宋代绘画及造型艺术风格的影响。但不可否认,与上层社会的雅致及文人色彩,还是有相当距离的。也就是说人文色彩不等于文人色彩,二者是有区别的。
宋玉断代常有争议,以下几件,可靠性较大。
你觉得国内哪一座博物馆规划得最好?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回溯历史的地方,承载情怀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集中智慧的地方,启迪思想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充满学问的地方,孜孜不倦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回溯历史的地方,承载情怀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集中智慧的地方,启迪思想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充满学问的地方,孜孜不倦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今天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
你知道么,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就在陕师大
▼
教育博物馆效果图
编辑 / 赵悦言 石成砚 王雁
摄影 / 冯伟 孔冬 钱广 陈勇琦 张欣
顾问/ 张弛
责任编辑 / 张莹
部分内容来自教育博物馆及学校官网
教育博物馆
我校正在建设的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位于长安校区,总建筑面积23236平方米,建筑地上三层,总高度25米,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主持设计,采用庭院式建筑风格,外形多使用中国元素,建筑风格与我校长安校区其他楼宇协调统一,兼具中国传统韵味和鲜明时代特征。
教育博物馆内设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历史文化馆、校史展览馆。馆内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和布展工程,预计暑假前向校内师生预开放,今年九月正式开馆。
陕师大博物馆原在长安校区图书馆西副楼,近年来一直免费向社会开放,并连续三年在市文物部门的综合考核中获得行业博物馆第一名。目前是全国科普基地、全国社科普及基地、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教育博物馆即将建成,让我们再把目光追溯到2012年的7月,重温万木葱茏的师大校园里师大师生的热情似火……
历史追溯
2012年7月,备受全校师生及全国教育界关注的教育博物馆,经过近三年的精心筹备工作,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
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正如我校党委书记甘晖所说的,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在已有三个博物馆基础上,建立一所以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不仅可以有效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塑造大学精神,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管理和发展教育文化,切实履行一所师范大学的社会职责。
博物馆的筹建凝聚着众多热爱师大、关心师大的人的付出。我校名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何崇本先生向学校慷慨捐赠1500万元,用于教育博物馆的建设。这是何崇本先生热爱祖国、关心西部教育、支持陕西师范大学建设发展的又一感人义举,其精神是陕西师大人心中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师大人不断前行。
出席奠基仪式的学校党政领导、师生代表与何崇本、何崇源先生一起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工程培土奠基。
今天,何崇本先生一行又再次来到了我校,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教育博物馆。
中国教育馆
基本陈列:从庠序之学到现代学校——中国学校教育展
壹·教育发展史
“
从兴学设教到中西合璧的现代学校的教育,中国教育馆讲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学校教育发展史。
”
▎兴学设教:学校教育的积淀
经学教材
该书出版于清朝末年,书中集中阐述了儒家伦理思想。
文学教材
该书出版年份为清末民初,是一部供学校使用的文学读本,书中所选文章以散文为主,兼有韵文和骈文,其语言短小精练,便于传诵。
小学教材
该书在清末民初盛行于全国,是早期的一种注音字典。全书用汉字表示音节,包括12个韵母和20个声母,以此共同组成一个字的读音。
蒙学教材
该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实现蒙学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反映了当时蒙学教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科举试卷
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由朝廷组织的乡试试卷,卷面中反映了考生的详细信息、考试内容和试卷批注情况。
▎西学东渐:新式学堂的兴起
学堂章程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颁行。全章程由立学总义章,学科程度章,入学毕业章,学生规则章,教员、管理员章,附学章,编撰文典章七部分组成,各章内条目明晰,明确规定了工作内容、学生学习内容及管理举措等。
官府文书
《办理陕西大学堂札》呈报于光绪三十一年八月(1905年7月)。为陕西省府上呈朝廷奏请办理陕西大学堂的官府文书,内容涉及陕西省当时的教育状况、学堂办理细则、委派人员、学生留学国家等。
常识教育科目内容
常识教育科目内容以认识自然、社会为主,为儿童提供了个人、社会、科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和经验。有的教材图文并茂,易于学生了解天文地理、世界万物、社会风俗、乡土人情等社会自然现象,阅读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中西合璧:现代学校的建立
国文
国文或国语科目,民国初期称为“国文”,后期称为“国语”。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识字、阅读、语言表达和写作等,教材内容从居家、处世等学生周围事物和见闻取材,注意传授实用知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以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
作文簿
该展品是民国38年学生作文簿。通过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应用,注重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奖状
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颁发奖状的形式对在品德、学习等方面优良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完成学业之后,根据学业完成程度的不同颁发修业证书和毕业证书等。
教师任用聘书
民国时期,政府对中小学校教师实行准入制度,教师任职采取聘任制。同时,通过对在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平时考核与资格审查等途径,以达到确保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
这本年鉴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1934年)出版,上海开明书店发行,民国政府教育部编纂。书名《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年鉴内容上至清末兴学下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间跨度50余年。
▎承前启后:学校教育的发展
俄语书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向苏联学习的号召,党中央决定成立专门的俄语人才培训学校,相继创办了北京俄专、上海俄专等学校,以适应国家建设对俄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一时期,俄语成为了中国外语教育的一个主要语种。 这一部分展出新中国各种教育史料304件。
教育学
这本《教育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较早翻译的外国教育学著作,为中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开拓起到了引领作用。
毕业证书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莘莘学子响应祖国号召,在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按规定的课程或学分完成学业,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历资格和学位资格。毕业证书见证了学生学习的丰硕成果,也反映了一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状况。
贰·专题展览
“
中国教育馆通过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史料、港澳台的教育史料和教学用具这三个专题展览,为我们铺开一幅生动的画卷,为我们呈现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
”
▎专题一: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展
主要展出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教育文件、边区学校教科书、社会教育教材以及记载边区教育教学活动的报纸、期刊和照片等。本单元展出遴选史料117册,以窥见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历史状况。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教育文件
《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于1944年7月编印,辑录自1941年以来边区政府制定的教学方针、课程标准、招生计划、学生运动等各项教育方针政策。
陕甘宁边区学校教材
陕甘宁边区的学校教育主要有干部学校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由于学校类型多、发展快、变化大,所以边区学校教科书体现出灵活性大和应急性强等特点。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边区学校教学教科书的内容,主要以国防教育为宗旨,以抗战救国为中心,注重战争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传授,重视培育学生的战争意识和劳动能力。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教材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夜校、冬学、巡回训练班、识字促进会和识字班等,其主要任务是把广大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投身于革命战争与社会建设之中。边区社会教育的教材不同于学校教科书,大都篇幅简短,内容丰富,实用性较强。如《新千字文》《边区民众读本》《日用杂字》《识字课本》《农村应用文》等教材,内容简明,语言通俗,能够满足边区群众费时少而识字多的要求,便于调动群众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反映陕甘宁边区教育教学活动的报纸、期刊和照片
《边区教育通讯》是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于1945年11月1日在延安创办的教育类刊物,32开,铅印,月刊。该通讯是边区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园地,内容涉及边区教育新动态、教育教学新方法以及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意见、教育小常识与儿童歌曲等。1947年3月,出至第二卷第六期,因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而停刊。1948年12月10日复刊,继续出第三卷一至四期,1949年11月停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收藏有部分记录边区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这些照片有的记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讲课情景,有的反映学校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场景,还有的记载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劳动和文艺演出等情况,是陕甘宁边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缩影。
▎专题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史料展
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史料展共展出藏品47件,其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的学校教育史料,主要有学校教科书、教育类书籍、毕业证书、纪念册和同学录等实物,目的是向观众直观形象地展示这些地区教育发展概况。
学校教科书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学习者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学习可获得相应的系统知识。这里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学校教育中所使用的教科书,它反映出港澳台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国文、数学、英语、理化、公民道德等,展品共39册。
学生修业毕业证书、纪念册
毕业证书和毕业纪念册是对学习者完成学业及在校学习生活的反映。这里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学生修业毕业证书和纪念册等物品,从中可了解学生所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修业情况以及校园生活等内容。
各类教育刊物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学习者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学习可获得相应的系统知识。这里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学校教育中所使用的教科书,它反映出港澳台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国文、数学、英语、理化、公民道德等,展品共39册。
▎专题三:教学用具专题展
教学实物是建国初期教育教学活动的缩影,在这里展示的有铅笔盒、钟表和蜡笔等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部分物品。
妇女文化
馆 历史文化馆
书画艺术馆---镇馆之宝
▎妇女文化馆
妇女文化馆是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妇女博物馆,1200余件藏品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妇女的实物和标本,分为她的故事、江永女书、生育文化、女红和中华嫁衣五个主题展出,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历代妇女生活的多个侧面,对妇女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和艺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品名称:情思字花被
妇女文化馆的镇馆之宝,这床被面的女主人认得一些字,她把自己对包办婚姻的怨恨和不满织在了这床普通的被面上。
▎历史文化馆
历史文化馆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原历史系文物陈列室。现收藏历代文物约1500余件,其中殷商甲骨文、商周青铜器、汉代瓦当、汉唐铜镜、宋元明清瓷器等藏品等级较高,颇有特色。
战国秦封宗邑瓦书、秦大型凤纹空心砖和唐阎庄墓志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堪称镇馆之宝。
展品名称:秦空心凤纹砖
▎书画艺术馆
书画艺术馆以学校图书馆的藏品为基础,现藏有历代书画、明清圣旨等2000余件,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唐寅《山水长卷》、仇英《山间栈道图》、米万钟《风雨云烟图》、董其昌《山水画》、清郑板桥行书中堂、左宗棠书对联等名家作品和明万历圣旨等,均为馆藏精品。
展品名称:明万历皇帝圣旨
更多精彩请点击
▼
师大的那些“古物丽影”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关注、了解和参与,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博物馆
是历史的见证
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是珍贵的宝藏
衡量着文化的价值
是智慧的结晶
凝聚着创新的精神
在第41个博物馆日
让我们走进她
感受她的智慧与魅力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今天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
你知道么,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就在陕师大
▼
教育博物馆效果图
编辑 / 赵悦言 石成砚 王雁
摄影 / 冯伟 孔冬 钱广 陈勇琦 张欣
顾问/ 张弛
责任编辑 / 张莹
部分内容来自教育博物馆及学校官网
教育博物馆
我校正在建设的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位于长安校区,总建筑面积23236平方米,建筑地上三层,总高度25米,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主持设计,采用庭院式建筑风格,外形多使用中国元素,建筑风格与我校长安校区其他楼宇协调统一,兼具中国传统韵味和鲜明时代特征。
教育博物馆内设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历史文化馆、校史展览馆。馆内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和布展工程,预计暑假前向校内师生预开放,今年九月正式开馆。
陕师大博物馆原在长安校区图书馆西副楼,近年来一直免费向社会开放,并连续三年在市文物部门的综合考核中获得行业博物馆第一名。目前是全国科普基地、全国社科普及基地、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教育博物馆即将建成,让我们再把目光追溯到2012年的7月,重温万木葱茏的师大校园里师大师生的热情似火……
历史追溯
2012年7月,备受全校师生及全国教育界关注的教育博物馆,经过近三年的精心筹备工作,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
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正如我校党委书记甘晖所说的,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在已有三个博物馆基础上,建立一所以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不仅可以有效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塑造大学精神,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管理和发展教育文化,切实履行一所师范大学的社会职责。
博物馆的筹建凝聚着众多热爱师大、关心师大的人的付出。我校名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何崇本先生向学校慷慨捐赠1500万元,用于教育博物馆的建设。这是何崇本先生热爱祖国、关心西部教育、支持陕西师范大学建设发展的又一感人义举,其精神是陕西师大人心中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师大人不断前行。
出席奠基仪式的学校党政领导、师生代表与何崇本、何崇源先生一起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工程培土奠基。
今天,何崇本先生一行又再次来到了我校,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教育博物馆。
中国教育馆
基本陈列:从庠序之学到现代学校——中国学校教育
壹·教育发展史
“
从兴学设教到中西合璧的现代学校的教育,中国教育馆讲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学校教育发展史。
”
▎兴学设教:学校教育的积淀
经学教材
该书出版于清朝末年,书中集中阐述了儒家伦理思想。
文学教材
该书出版年份为清末民初,是一部供学校使用的文学读本,书中所选文章以散文为主,兼有韵文和骈文,其语言短小精练,便于传诵。
小学教材
该书在清末民初盛行于全国,是早期的一种注音字典。全书用汉字表示音节,包括12个韵母和20个声母,以此共同组成一个字的读音。
蒙学教材
该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实现蒙学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反映了当时蒙学教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科举试卷
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由朝廷组织的乡试试卷,卷面中反映了考生的详细信息、考试内容和试卷批注情况。
▎西学东渐:新式学堂的兴起
学堂章程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颁行。全章程由立学总义章,学科程度章,入学毕业章,学生规则章,教员、管理员章,附学章,编撰文典章七部分组成,各章内条目明晰,明确规定了工作内容、学生学习内容及管理举措等。
官府文书
《办理陕西大学堂札》呈报于光绪三十一年八月(1905年7月)。为陕西省府上呈朝廷奏请办理陕西大学堂的官府文书,内容涉及陕西省当时的教育状况、学堂办理细则、委派人员、学生留学国家等。
常识教育科目内容
常识教育科目内容以认识自然、社会为主,为儿童提供了个人、社会、科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和经验。有的教材图文并茂,易于学生了解天文地理、世界万物、社会风俗、乡土人情等社会自然现象,阅读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中西合璧:现代学校的建立
国文
国文或国语科目,民国初期称为“国文”,后期称为“国语”。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识字、阅读、语言表达和写作等,教材内容从居家、处世等学生周围事物和见闻取材,注意传授实用知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以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
作文簿
该展品是民国38年学生作文簿。通过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应用,注重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奖状
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颁发奖状的形式对在品德、学习等方面优良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完成学业之后,根据学业完成程度的不同颁发修业证书和毕业证书等。
教师任用聘书
民国时期,政府对中小学校教师实行准入制度,教师任职采取聘任制。同时,通过对在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平时考核与资格审查等途径,以达到确保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
这本年鉴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1934年)出版,上海开明书店发行,民国政府教育部编纂。书名《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年鉴内容上至清末兴学下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间跨度50余年。
▎承前启后:学校教育的发展
俄语书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向苏联学习的号召,党中央决定成立专门的俄语人才培训学校,相继创办了北京俄专、上海俄专等学校,以适应国家建设对俄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一时期,俄语成为了中国外语教育的一个主要语种。 这一部分展出新中国各种教育史料304件。
教育学
这本《教育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较早翻译的外国教育学著作,为中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开拓起到了引领作用。
毕业证书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莘莘学子响应祖国号召,在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按规定的课程或学分完成学业,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历资格和学位资格。毕业证书见证了学生学习的丰硕成果,也反映了一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状况。
贰·专题展览
“
中国教育馆通过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史料、港澳台的教育史料和教学用具这三个专题展览,为我们铺开一幅生动的画卷,为我们呈现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
”
▎专题一: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展
主要展出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教育文件、边区学校教科书、社会教育教材以及记载边区教育教学活动的报纸、期刊和照片等。本单元展出遴选史料117册,以窥见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历史状况。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教育文件
《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于1944年7月编印,辑录自1941年以来边区政府制定的教学方针、课程标准、招生计划、学生运动等各项教育方针政策。
陕甘宁边区学校教材
陕甘宁边区的学校教育主要有干部学校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由于学校类型多、发展快、变化大,所以边区学校教科书体现出灵活性大和应急性强等特点。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边区学校教学教科书的内容,主要以国防教育为宗旨,以抗战救国为中心,注重战争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传授,重视培育学生的战争意识和劳动能力。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教材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夜校、冬学、巡回训练班、识字促进会和识字班等,其主要任务是把广大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投身于革命战争与社会建设之中。边区社会教育的教材不同于学校教科书,大都篇幅简短,内容丰富,实用性较强。如《新千字文》《边区民众读本》《日用杂字》《识字课本》《农村应用文》等教材,内容简明,语言通俗,能够满足边区群众费时少而识字多的要求,便于调动群众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反映陕甘宁边区教育教学活动的报纸、期刊和照片
《边区教育通讯》是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于1945年11月1日在延安创办的教育类刊物,32开,铅印,月刊。该通讯是边区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园地,内容涉及边区教育新动态、教育教学新方法以及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意见、教育小常识与儿童歌曲等。1947年3月,出至第二卷第六期,因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而停刊。1948年12月10日复刊,继续出第三卷一至四期,1949年11月停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收藏有部分记录边区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这些照片有的记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讲课情景,有的反映学校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场景,还有的记载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劳动和文艺演出等情况,是陕甘宁边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缩影。
▎专题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史料展
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史料展共展出藏品47件,其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的学校教育史料,主要有学校教科书、教育类书籍、毕业证书、纪念册和同学录等实物,目的是向观众直观形象地展示这些地区教育发展概况。
学校教科书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学习者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学习可获得相应的系统知识。这里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学校教育中所使用的教科书,它反映出港澳台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国文、数学、英语、理化、公民道德等,展品共39册。
学生修业毕业证书、纪念册
毕业证书和毕业纪念册是对学习者完成学业及在校学习生活的反映。这里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学生修业毕业证书和纪念册等物品,从中可了解学生所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修业情况以及校园生活等内容。
各类教育刊物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学习者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学习可获得相应的系统知识。这里展出的是港澳台地区学校教育中所使用的教科书,它反映出港澳台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国文、数学、英语、理化、公民道德等,展品共39册。
▎专题三:教学用具专题展
教学实物是建国初期教育教学活动的缩影,在这里展示的有铅笔盒、钟表和蜡笔等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部分物品。
妇女文化
馆 历史文化馆
书画艺术馆---镇馆之宝
▎妇女文化馆
妇女文化馆是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妇女博物馆,1200余件藏品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妇女的实物和标本,分为她的故事、江永女书、生育文化、女红和中华嫁衣五个主题展出,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历代妇女生活的多个侧面,对妇女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和艺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品名称:情思字花被
妇女文化馆的镇馆之宝,这床被面的女主人认得一些字,她把自己对包办婚姻的怨恨和不满织在了这床普通的被面上。
▎历史文化馆
历史文化馆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原历史系文物陈列室。现收藏历代文物约1500余件,其中殷商甲骨文、商周青铜器、汉代瓦当、汉唐铜镜、宋元明清瓷器等藏品等级较高,颇有特色。
战国秦封宗邑瓦书、秦大型凤纹空心砖和唐阎庄墓志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堪称镇馆之宝。
展品名称:秦空心凤纹砖
▎书画艺术馆
书画艺术馆以学校图书馆的藏品为基础,现藏有历代书画、明清圣旨等2000余件,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通。唐寅《山水长卷》、仇英《山间栈道图》、米万钟《风雨云烟图》、董其昌《山水画》、清郑板桥行书中堂、左宗棠书对联等名家作品和明万历圣旨等,均为馆藏精品。
展品名称:明万历皇帝圣旨
更多精彩请点击
▼
师大的那些“古物丽影”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关注、了解和参与,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博物馆
是历史的见证
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是珍贵的宝藏
衡量着文化的价值
是智慧的结晶
凝聚着创新的精神
在第41个博物馆日
让我们走进她
感受她的智慧与魅力
元青花有什么特征吗?
避开利益看元青花并不是那么难,元朝至今有七百多年,历史苍桑感己经是痕迹累累了,它的特征十分明显,比其它年代瓷器好认多了,下面我发些元青花重要痕迹特征图上来让大家仔细辩认,或许您会愰然大悟
。[比心]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