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本地鉴定老瓷器,反过来读又是另一个城市?

我国同名的城市不多,但是名字反过来又是另一个城市的城市有很多,这里包括地级市、县级市以及县,下面举几个例子:

信阳和阳信

信阳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省境最南部,大别山北麓,南与湖北省为邻,全市约1.9万平方公里,下辖两区八县,总人口近900万。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楚国名相孙叔敖、北宋宰相司马光、许世友将军、等等著名历史人物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信阳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既富有北方的风土人情,又不失江南的山灵水秀,这里还是中国名茶信阳毛尖的出产地。

信阳市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隶属于滨州市。面积约800平方公里,人口45万。阳信县始于西汉时期,得名于一代名将韩信,韩信伐齐屯兵于古笃马河之阳而得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阳信中国大鸭梨之乡,中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阳信县

高阳和阳高

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京、津、石、保、沧五个城市黄金腹地,北靠华北明珠白洋淀,保定市东南部。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30万。高阳历史悠久,置县于西汉时期,有“戏曲之乡”的美名,自古名伶荟萃,享誉梨园。

高阳县

阳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处,隶属于大同市,面积1700平方公里,人口30万。阳高县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县城东南的古城墓群,为汉代墓群遗址。县城西面的土长城,是山西与内蒙古的边界。境内的云林寺,寺内雕梁壁画,是古代建筑艺术精品。

阳高县

曲阳和阳曲

曲阳县位于保定西南部,太行山东麓,面积1083平方公里,人口60万。曲阳历史更为悠久,秦代就已置县,史上曾涌现出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汉代大将军李左车、宋代名相王安中。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曲阳雕刻艺术始于汉代,兴于唐,盛于元,2000多年经久不衰,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阳定瓷在宋代就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名扬天下,是宋代五大官窑之一。境内的北岳庙始建于北魏,是历代帝王将相祭祀北岳恒山的地方,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曲阳县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东部,省会太原市辖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阳曲县,是一个历史人文大县。阳曲一名始于西汉时期,到北宋时已成为山西太原府治所在地,史称“三晋首邑”,为并州北大门。全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人口16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阳曲县

阳原和原阳

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辖县,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人口28万。地处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境内的泥河湾遗址群被公认为“世界人类及其文化起源中心”,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地层中饱含着古时期的动植物化石及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形成了一个“天然博物馆”,是研究我国古人类、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的宝地,在国际地质界和考古界享有盛誉。泥河湾遗址是全世界宝贵的文化瑰宝。

阳原县

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南临黄河。隶属于新乡市,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人口62万。阳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自古便是黄河之津渡,中原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时置县,古称博浪沙,因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而天下尽知。原阳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诞生了14位官至丞相的历史名人,更诞育了汉初陈平、周勃,张苍、周亚夫等著名将相,留下了“毛遂自荐”、“一言九鼎”、“三寸之舌”等成语典故。

原阳县

安庆和庆安

安庆市,安徽省地级市,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处,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辖3区5县和2个县级市,总人口530万。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年间,含平安吉庆之意。安徽省名就取自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安庆是中国“黄梅戏乡”。安庆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粹京剧的起源地。

安庆市

庆安县,隶属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结合地带,庆安县幅员面积5500平方公里,庆安县土地辽阔,土质肥沃,森林广布,自然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肥沃的黑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里是国家绿色食品A级水稻生产基地,享有“中国绿色食品之乡”的美誉。

庆安县

怀仁和仁怀

怀仁市,地处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朔州市代管的县级市,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43万。怀仁之名始于五代,后唐节度使李克用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两次会盟于云州,以袍马约为兄弟,取自《论语》“怀德里仁”而命县名为“怀仁”。怀仁市是“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怀仁市

仁怀市,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遵义市代管的县级市。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73万。仁怀最让世人瞩目的,就是茅台了。这里是茅台酒的故乡。仁怀水土条件独特,气候适宜,酿酒历史悠久,有厚重的酒文化积淀,使得出产的酒类品质上乘,仁怀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国酒茅台,2004年7月,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酒都”。

仁怀市

政和本地鉴定老瓷器(反过来读又是另一个城市)

南宋官窑紫口铁足与龙泉窑紫口铁足区别?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

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

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新余出过哪些名人?

新余具有渊远的人文底蕴。新时器时代的拾年山、棋盘山遗址,源远流长五千年的袁河文化、蒙山文化,哺育了一大批英雄豪杰、学者名流。新余究竟有多少历史名人?大家都来数一数。

卢肇(818—882),字子发,袁州(今江西新余)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八四三)状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咸通歙州刺史。有奇才,以文翰知名。精小学,工画札,尤善拨镫法。林蕴从之学书。肇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吾昔授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亡传、推、拖、捻、拽、是也。”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尝撰并正书唐定州文宣王庙记。《金石录、唐书·艺文志、木蕴拨镫法序、书史会要》

王钦若(962-1025年),北宋大臣。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围瀛州(今河北河间),进逼贝(今河北清河西)、魏(今河北大名东)。他密请真宗往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寇准所阻。后出判天雄军(今河北大名东)。因与寇准不协,要求去职主修《册府元龟》。他指责澶渊之盟为城下之盟,使寇准罢相。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梦见神人赐“天书”于泰山,他为迎合真宗,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号为大功业。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次年上表领衔编纂的《册府元龟》书成,功揽于己而咎归于人。天禧元年(1017年)为相。三年,出判杭州。宋仁宗即位后复为相。因他状貌短小,颈有疣,时人称为瘿相。为人奸邪险伪,善迎合帝意。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交结,时人谓之五鬼。

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

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原江西新余市,今樟树市黄土岗镇)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其弟刘攽,字贡父与敞同登科,尤长于史学,曾助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严嵩(公元 1480~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善于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从而受到皇帝的宠幸。他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相”。他年过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庐,未曾归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奋感动,更为信任于他。宫婢之变后,世宗所居西苑永寿宫发生火灾,世宗欲重修宫殿。严嵩考虑营建要花费巨额资财,故不同意重修宫殿。而另一位阁臣徐阶竭力主张重建。对此,时人“颇善嵩对,而微谓阶之谀旨”(《献征录》卷16)。因此,世宗对严嵩亦多有褒奖。严嵩待人也有度量,《罪惟录》载:“林一新者,以佥事分巡,嵩仆有不法,执笞之。一新入贺京师,嵩甚加敬礼,其能重贤大夫若此也。”能够约束家人,顾及大义,与徐阶纵恶子弟横行乡里,何啻天壤之别。) 严嵩很注意奖掖擢选人才以为国用。《列朝诗集·尹耕传》:“分宜能用子莘,能用胡瓒宗,其识见亦非他庸相所及也。”严嵩素有贪名,而徐阶素有廉名。而作为“廉吏”的徐阶却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严嵩其父不过小吏,徐阶其家“世世受耕,不仕”。两人起步时家业相当,严嵩任了十五年首辅,而徐阶仅任了六年首辅,田产却是严家的15倍!《皇明大事记·严嵩》载有一些严嵩家事,如“嵩妻欧阳氏甚贤,治家有法,驭世蕃尤严,嵩亦相敬如宾,旁无姬侍。”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内阁·居官居乡不同》:“严分宜作相,受世大垢,而为德于乡甚厚,其夫人欧阳氏,尤好施予,至今袁人犹诵说之。”严嵩在故乡的口碑,朱国桢《涌幢小品》中亦有记叙:“分宜之恶,谭者以为古今罕俪。乃江右人,尚有余思,袁人尤甚,余过袁问而亲得之。可见舆论所评自有不同处由于严嵩和王世贞素有积怨,王世贞在他所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严嵩传》以及其他史著中,对严嵩多有诋毁,严嵩的声名就此一落千丈。

晏斯盛,字虞际,号一斋,清朝新喻浒江(现为江西省上高县蒙山乡所辖)人。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江西乡试第一名,次年举进士,为庶吉士。雍正六年(公元 1728年)授山西道监察御史。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三月又擢升为山东巡抚。乾隆八年三月,调湖北巡抚。著有《易学初津》、《禹贡解》、《楚蒙山房易经解》、《诗集》数十卷,皆梓行。

黄子澄,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明初官员,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逮捕了黄子澄并处死他。明洪武十八年(1385)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探花及第。授翰林编修,升修撰,迁任春坊讲读官,伴读东宫,课教太孙,累得提升,直至任太常寺卿。

宋应星(1587-1661)汉族,字长庚,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8岁,他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他在《序》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在这个时期,他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有细纹路的瓷器都是汝窑出的吗?

感谢邀请!

我是“以瓷惠友”,对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实践经历与经验,并已就相关问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有细纹路的瓷器都是汝窑出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不是。因为汝瓷所具有的无论是“蝉翼纹”还是“蝇翅纹”、“蟹爪纹”、“鱼子纹”,都绝不是汝窑人为故意、刻意、特意的追求,而是天然形成、自然结果,所以只要大致条件、环境、氛围等因素接近,就都会出现类似的视觉结果。比如耀州窑、定窑等一些作品的局部也都会有与汝窑相同、相似、相类相若的“细纹路”。

上几件藏品,专饷瓷友。不喜勿喷,不懂勿评!道不同不足与谋,各玩儿各的,可矣!

五大民窑出现的时间?

五大名窑是宋代的,先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中国五大名窑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与瓷器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1 .定窑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 .汝窑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3 .官窑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5 .钧窑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