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德镇仿宋代哥釉瓷器,北宋钧瓷和金代钧瓷有哪些区别?

首先,北宋钧瓷有官窑和民窑之分,金代钧窑只是民窑。

明清景德镇仿宋代哥釉瓷器

北宋时,在河南禹州钧台附近陆续建立窑场,因地名而称钧台窑,钧台窑因烧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为禹州诸窑之冠,而被宋徽宗看中,在钧台设置官窑烧制皇家用瓷。钧瓷官窑的烧制历史极短,是在钧台窑民窑的基础上设置的官窑,因为有北宋皇室的参与制作,钧瓷官窑器制作极精。金灭北宋后,钧官窑也被废弃。金代大定年间,以钧台旧址改名钧州,钧台窑在金代复兴,但只是民窑性质,在金元时期,生产的都是民用瓷。所以此钧瓷已非彼钧瓷。

北宋钧瓷官瓷和民瓷于金元时期的民瓷在形制,釉色,胎体上必然存在雅俗,精粗和高低之分。

从宋钧遗址出土的瓷片看,宋钧瓷胎为浅灰胎,胎质致密,瓷土淘洗精研,没有杂质,没有大小不一的颗粒,瓷土加工相当精细严格,烧成的素胚致密没有鼓泡和变形现象,这种浅灰胎都源于钧台本地瓷土。到金代时,钧窑生产扩大,瓷胎既有钧州的浅灰胎,也有黄白胎和黑胎等,瓷胎也相当致密。

宋徽宗是极有艺术天分和鉴赏水准的帝皇。明代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云:“钧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所谓鹦哥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为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等)数目字号为记。”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且釉色纯净,没有露胎的应是宋钧极品钧瓷的标准。从出土宋官钧瓷片看,主要釉色有天青、月白、玫瑰红、海棠红、葡萄紫等;纹路主要有蚯蚓走泥纹、蟹爪纹、兔丝缕等。宋金时期钧台民窑瓷片釉色主要以天青紫斑为主,天青、月白、豆绿色较多,其他少见。

“蚯蚓走泥纹”和“满釉支烧”为北宋官钧窑的时代特征。宋金钧民窑多为垫烧。

宋钧官瓷以各地馆藏实物看,多为花器和文房用器,国邵蛰民、余戟门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云:“钧窑,清宫所存者,以花盆、盆托为最多。式多圆形,亦有葵花、海棠诸式,鲜有正方者。洗次之。洗亦为圆式,或葵花式、或鼓式。鼓式者有足,圆及葵花式者无足,而有一环柄,以便执持。渣斗较少,有如唾壶。清宫所藏一仿古铜器,口带飞脊尊及一双耳罐为稀见之品。”宋官钧制作器形规整,端庄厚重。宋金民瓷以盘碗盏炉实用器为主。宋代的杯盏口径通常在10厘米以下,杯、盏易碎,很难流传。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云:“均窑杯式瘦小,名曰莲子杯,全紫者不易一见,(有)泪痕者,近亦同于拱璧。即元明所仿亦足珍。”谁要是收到宋代钧官窑的莲子杯,不亚于得到明代鸡缸杯,因为目前还未有馆藏实物。

其实宋钧和金钧,除了钧官瓷,民瓷的区别几乎不大,从官藏传世器看金钧中也有品质非常精绝之器。如果非要区分,那只能说金钧多数釉薄,如果釉厚就不均匀,垂流,多数有明显的棕眼,不如宋钧光润,窑变釉色达不到浑然一体,紫斑或红斑多浮于釉面,轮廓比较清晰,普遍没有蚯蚓走泥纹,普遍使垫烧等。

吉州窑木叶盏为何价格之高?

绝代风华的瓷器-宋代吉州窑木叶盏,吉州窑木叶盏为何价格之高?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绝代风华的瓷器-宋代吉州窑木叶盏,吉州窑木叶盏为何价格之高?

“绝代风华的瓷器——宋代吉州窑”这样的评价还算贴切,吉州窑的独门绝技木叶盏和剪纸贴花,工艺精湛、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独一无二、独领风骚、堪称一绝!吉州窑木叶盏的价格越走越高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千百年来独树一帜别无分号,也可以自傲一回了。

要把不同形状、不同形态、不同姿态的树叶完完整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烙印在瓷器之上而不变形、不变色、不失态而又不留下其他任何痕迹,而且经脉分明、颜色各异、形态各异、姿态各异,千姿百态、五颜六色、无一相同,令人叫绝、令人惊叹、令人叹为观止!

其剪纸贴花工艺,花鸟虫鱼秋毫必现、栩栩如生、动感十足,龙凤呈祥、吉祥如意、想象丰富,剪纸贴花、如真似幻、如虚似梦,天工开物、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把民俗剪纸贴花工艺的灵性、灵动和灵魂表达得酣畅淋漓、淋漓尽致、丰富多彩,令人陶醉、令人迷醉、令人心醉!

上几件吉州窑木叶碗和剪纸贴花盏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北宋吉州窑神级臻品黑釉白珍珠雨灰白色木叶纹碗。

北宋吉州窑神级臻品黑釉红褐色木叶纹斗笠碗。

北宋吉州窑神圣之品黑釉外鹧鸪斑内剪纸三兔纹鸡心碗。

北宋吉州窑神级臻品黑釉外玳瑁釉内剪纸仨蟋蟀纹鸡心盏。

磁州窑瓷器宋代的到现在为什么有不开片的?

开不开片与当时的烧制温度有关,有的如哥釉就是开片的,大部分老瓷器到今天表面没变化,但也有的会有开片,这应该也与温度变化很大有关。磁州窑很多表面是不开片的

现仿钧红釉瓷的特点?

景悦陶瓷景德镇明代成化年间已有较精的仿钧红釉之作,但不久即中断。清雍正七年唐英曾派吴尧圃至河南调查钧窑釉料的配制方法,恢复了仿钧的制作。雍正仿钧釉主要有三类:

(1)雍正仿宋钧红釉

即习称玫瑰紫的通体红釉,多见于小花尊、圆式洗、花盆、罐、各式瓶、碗、盘及鼓钉等器物上,其中以仿北宋钧红鼓钉洗为zui近似,底部的酱色釉及亥,r字号码和釉面的蚯蚓走泥纹。

(2)雍正仿宋钧天蓝、月自釉

雍正仿宋钧天蓝、月白为主,兼有涂以红斑的器物。雍正仿钧釉虽然能仿得十分像宋钧瓷,但雍正瓷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如:一般说雍正仿钧红釉色较淡而釉层较薄,有的器物在凸出的出棱部位能看到白色胎骨;其器底虽大多涂有一层黑色釉汁,但胎土却为白色;有的红釉偶尔出现绿色小苔点。总的说,雍正所仿钧红或天蓝、月白色釉,其釉面都较宋钧滑润。至于仿钧釉品种中的大量具有清代特征的器形,那就更易识别了。而且雍正官窑仿钧器大多有“雍正年制”篆书刻款。

(3)窑变花釉

是雍正朝从仿钧釉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新创釉色,因此也可认为是雍正仿钧釉的一个品种。它以红为主,流淌交融着天蓝、月白、绿、褐等杂色,千变万状,犹如熊熊烈火的火光色谱,其中较红的称“火焰红”,偏蓝的称“火焰青”。除仿古器式外,亦能多见较大型的瓶、缸、罐、盆之类器物,其官窖器的特点是器物口沿部位往往有偏黄的芝麻酱色;大器的底部往往涂有一层姜黄釉汁,成斑块状,底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

定窑瓷器真品开片吗?

定窑瓷器真品开片。

北宋定窑瓷器没有开片。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

宋代白釉颜色偏黄,唐代定窑白釉呈色偏青,在造型曲线转折变化的积釉处,常呈现较明显的青白色。这是区别唐宋定窑白瓷的重要依据。

定窑颜色釉品种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系白胎,即与白瓷所用胎料完全一样,只是外罩色釉不同。这是紫定、黑定、绿定与其他窑口区别的重要标志。定窑均没有开片这是因为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