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功能及特点,万历斗彩瓷器特点?
清中期的《南窑笔记》的作者说道:"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善静堂制瓷器是哪年的?
善静堂制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著名瓷器制造家朱景玉在景德镇开窑制瓷,后来他的弟子邓岚在琼岛陶都也开了陶窑,创办了善静堂,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善静堂制瓷器是中国历史悠久且著名的陶瓷品牌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善静堂制瓷器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善静堂是中国历史悠久且重要的瓷器制造家族之一,其瓷器以造型新颖、刻画精细、釉色豁然、匀净细润而闻名于世。善静堂的瓷器产品主要有青花、五彩、釉里红、铜钧、铁棕等系列,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中国湖陶瓷之美体现在?
中国古陶瓷素以造型丰富、式样优美而著称于世。由于陶土和瓷土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与金属材料、石质材料、木质材料等相比,陶瓷材料不但取材容易、价格低廉,而且在塑造形体方面更便于操作,因而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易于普及。
但由于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不同,致使各时代的陶瓷造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如唐代瓷器造型之圆润饱满、宋代瓷器造型之秀丽典雅、元代瓷器造型之雄浑朴拙、明代永乐宣德瓷器造型之端庄稳重、明代成化瓷器造型之隽秀典雅、明代嘉靖万历瓷器造型之复杂多变、清代康熙瓷器造型之刚劲挺拔、清代雍正瓷器造型之文雅精细等
铁锈斑驳的青花瓷为何能成为藏家眼中的珍宝?
大家好,我是优画君,优画网主编。优画网,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艺术电商。我们的口号是:“简单艺术,简单生活”,我们的愿景是:“让艺术创造价值”。很高兴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丛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清代龚轼《陶歌》
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瓷器史上从白瓷向彩瓷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釉下彩最成功的代表,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国瓷”。
瓷器历史上,有一个最神秘的词“苏麻离青”,它是一种用来画青花瓷的颜料,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
明代的史料中,有明确的关于苏麻离青瓷器的记载,其中反映出当时的皇室对于苏麻离青瓷器的推崇与热爱,风靡一时,流于民者甚少。
历史上,元代开始对外开放,阿拉伯人将他们本土出产的宝石、香料等通过丝绸之路运送到中国进行交易,苏麻离青进入中国。
又因明初郑和下西洋的缘故,进口的“苏麻离青”成为了元末明初的潮流之主。
由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苏麻离青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状况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点:苏麻离青,深入胎骨在鉴赏瓷器时,了解其历史源流与历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青花瓷经历了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和明清青花,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最具代表性。
永乐、宣德时期(明早期)苏麻离青的呈色具有靛蓝、晕散、结晶斑等特征,其青花釉色清雅朴素,纹饰超凡脱俗,苏麻离青深入胎骨,错落的散晕斑点有如水墨画的墨晕,淡淡晕染出超然之境。
不止于此,苏麻离青在青色中隐隐有蓝色光泽,以天青调和柔碧,在深沉与端庄之外多了几分隽永与清丽,端庄凝雅,观之心喜,也符合明代早期的皇室审美,也就难怪苏麻离青被称之为明代最珍贵的青料了!
它既有自然晕染的朦胧,又不失宝石般的光泽。
如果说“中国红”热情奔放、吉祥喜庆,那么青花瓷上的“中国蓝”则优美典雅,清新温婉。
【青花人物罐】胎釉精细,青色浓艳明快,造型新颖多样,纹饰优美生动,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的典型。
(明早期) 青花人物罐
口径:19cm 高:29cm
鉴定:岁月的产物不可仿制随着近些年来高科技界对我国古代陶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苏麻离青”这种钴料的本来面貌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随着如今收藏的升温,和造假技术的不断提高,防止“打眼”是青花瓷收藏人士们的必修课。“辨真伪”“断年代”“定窑口”“评价值”是青花瓷收藏者都很熟悉的四句行话。
苏麻离青烧制的青花瓷有以下特征:
一、色泽通透
用苏麻离青烧制的青花瓷深蓝中透着纯蓝,格外亮丽、晶莹。
铁在青花里烧成的颜色是黑色,这是铁发色的黑釉,锰烧出的是紫色。而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制下就没有紫色,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
二、蜘蛛网纹明显
蜘蛛网纹,是苏麻离青钴料在高温下形成的自然现象,它是特殊高温环境下的特殊时间里形成的。
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这些精美的“蜘蛛网纹”是“苏麻离青”钴料在1300度高温下的杰出作品,完全是由钴料中的钴、铁等元素决定的,它的形成,是人工无法控制的。
三、有晕散
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存在的。
铁是一种强助熔剂,青花料在窑里面烧的时候会完全熔解,就像冰块化了后就到处流淌。
苏麻离青在窑里烧的时候向四周渗透扩散,就形成了晕散。晕散现象新颖别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焦墨技法的奇特效果。
青花瓷制成后,其分子经数百年的自然运动,瓷器纹饰边沿淡淡出现了毛茸茸的晕散感,这种苏青料经数百年分子运动所表现的特有现象是不可仿制的。
四、有黑斑
苏麻离青里的铁含量很高,就导致在窑里烧的时候过饱和了,一些铁元素析出在青花的表面,形成黑色的结晶,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就是所谓的黑斑。
褐色结晶斑是青料中的铁分子历经数百年活动,游离于釉面经氧化形成不规则,不均匀的黑斑,给人的感觉好像从釉内长出来的,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也是极难仿制的。
价值:物以稀为贵随着苏麻离青的引进,中国青花瓷烧造工艺达到了高峰,被专门用于官窑和大小不同青花瓷器的描绘。
其中以大梅瓶、大罐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可惜在明朝宣德年后就此绝迹。苏麻离青这种青料珍贵并且稀少,自然被当时的人们奉为无上至宝。
随着苏麻离青青料的用量逐渐增加,瓷器上的花卉、山水、枝叶纹饰也愈来愈复杂,苏麻离青青料渐渐不够用了。由于受到青料容易晕散和不足的限制,人物和花鸟图案在明早期青花上极为少见。
永乐和宣德的瓷器,是青花工艺的典范。它不仅为明代宫廷所喜爱,更受到了外国王室的推崇和西方上层社会的追捧。
永宣青花瓷器如此珍贵,不仅在于烧制工艺的精湛,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外往来密切,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频繁,而青花瓷深为当地贵族喜爱,很多珍贵的青花瓷大量地流传到海外众多地区,国内的青花精品存世量不多。
再加上青花瓷器的特性及炼制过程复杂,烧制过程成功率低,且易裂易碎,这些能留存下来的青花瓷器,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物以稀为贵”是收藏市场中永恒不变的规律,毋庸置疑,永宣青花瓷精品的身价随着时间沉淀,将会成倍上涨。
民国珐琅彩瓷器特征?
在民国初期瓷器主要还是延续了晚清以来的产品,以青花、釉上彩和颜色釉瓷为主,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仿古瓷,颜色釉多仿明代,青花、彩瓷则多仿康雍乾三朝。“古月轩”瓷是民国时期古董商对清代康雍乾时期珐琅彩瓷的一种叫法,所以在鉴定民国瓷器时候看到一些有“古月轩”款的珐琅彩瓷,都是在民国时期制作的,大部分民国仿珐琅彩还是流行书“乾隆年制”四字料款。在民国瓷器鉴定中,大部分民国仿珐琅彩瓷,大部分其胎釉明显地具有晚清民国时期的特点,胎面不够光滑均匀,胎质较疏松,釉薄色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