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瓷器的发展原因,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都跟什么有着重要的关系?
讲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有非常多的理由。最主要的是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始终在不断创新和更新;
二是我们始终在开放。正因如此,我深信中华文化凭借其强大生命力,可以保持长盛不衰。举两个案例。
第一个例子,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以独特的方式一脉相承。当初有不少负有改革思想的专家学者曾经希望方块字融入世界主体、成为拼音文字,但都没有成功。我想未来数字化技术也不能改变方块字本身的特点。但现在回头看,我们也会发现,汉字本身是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到钟鼎铭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文字本身在不断简化。很多人以为汉字的简化是上世纪50年代发生的,但有关专家告诉我,在当时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其实没有一个字是新造的——最早的简化字可以追溯到东汉、东晋,更多的其实是出现在宋元明清。
第二个案例,我想说云岗石窟。我们都知道,云岗石窟是从犍陀罗艺术直接引进的、没有经过渐变环境——北魏时,犍陀罗艺术直接传播到了云岗。但到了云岗以后,为了当时统治者北魏皇帝的需要,这样的犍陀罗艺术马上北魏化了——最有名的“昙曜五窟”中的佛像就是按照北魏皇帝雕塑的。与此同时,云冈石窟又把希腊艺术等一些西方因素都引进来了。
所以,我们今天在云岗石窟能看到丰富地反映希腊艺术的作品,甚至反映出西方的音乐、艺术、舞蹈等。犍陀罗艺术在短期内传到了云岗,一路发展,影响了包括龙门石窟在内的一系列石窟,出现在华北一系列的佛像、造像上。这一切,正是基于这种开放的心态、开放的举措。尽管中华文明由于通过演绎成其他文明而实现开放并不容易,尽管中华文明此前并不了解外界文明,可能往往缺少自觉开放的那种自觉性,但事实上,开放始终在进行。
正因如此,我们才有了今天辉煌的中华文明,及其产生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我用“茶和食物”作为华族的慢活美学叙事方式走游慢活族,常居清迈的中国人,主要有三类:养老的、经商的、陪读妈妈。据居外网显示,2018年总投资价值排名中,泰国位列第4,其中23亿美元投资来自中国,位居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之后。泰国的国际学校提供了多元的选择,从学龄前1到3岁到高中17岁,甚至还提供技术相关的种种选择。从教学体制上来说,国际学校可以选择美国加拿大制,英国制,和国际文凭制,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还有自己国家的学术标准来选择。为了保证文化的多样性交流,有的学校对语种还按比例招生。比如华文语种只能占20%,这就包括台湾、香港和大陆学生的总和。
这些学习全英语教学,幼儿园毕业至少掌握了三种语言,英语、汉语、泰语。小学开始就有二外、三外的选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学年选一门乐器学习,到小学毕业,一位合格生至少掌握了5门语言,6种乐器,如此开挂的起跑还担心没有未来?而且,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前往海外深造,泰国顶级国际学校,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牛津、哈佛等世界前50的大学。欧美的国际学校不用说,费用又贵,距离还远。而国内的国际学校,很多清一色的中国学生,质量不一定高,但是价格确实让人咋舌,相比而言,清迈就便宜多了。便宜的一年3-5万人民币,贵的也在20万左右,而国内国际学校20万只是起步价。
泰国的签证申请周期短,办理入学手续仅需一个月左右。清迈大部分国际学校,都能够为国际学生提供申请学生签证所需的文件材料。而且如果孩子持有学生签证,那么父母中的一方可以申请陪读签证。同时,清迈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与中国相似,社会治安很好,距离也较近,便于回国和家长探亲旅游。在清迈的三年多时间,感受到自已的变化,原来的急性子变得平和了,甚至连价值观也改变了,名牌服装冷在衣柜里,换以简单干净的短衣长裤。因为这里少有攀比的市场,更看重教养和知识。
工作半年玩半年的澳洲人,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好像在欧美国家比较多。因为他们社会福利好,工资高,工作半年来东南亚呆半年是完全可行的。?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他:“很多,英语老师,泰式按摩师,餐饮厨房卫生检测师等。”我:“你还会泰式按摩?”他:“我之前在泰国学过。”我:“你在清迈多久啦?”他:“三个月,我现在基本上每年都会来清迈几个月,不去其他地方了。还是最喜欢清迈,这里的人真tm好!”这就是为什么“走游慢活族”设计策划走游慢活清迈,琅勃拉邦,大理丽江等慢活发生地。
在这个痴迷成功学的时代,人们会很注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我是“走游慢活族”创始人,但我根本不喜欢这样。我发的只是我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诚实,人们始终会知道的。“在中国这样的地方,生活代价高昂,人们忙得连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别说走游慢活慢活发生地,甚至周六周日都让人有愧疚感。我们常常忘了,快乐其实来自一些很单纯的东西。”“食物之所以能制造回忆,是因为它关于感觉,关于人。”好好吃饭,好好对待一起吃饭的人,才算好好拥抱了生活。我用「茶和食物」作为我的叙事方式,当食物、茶和人在一起,就可以创造一个故事。
最好的葡萄酒都产自酒庄⋯⋯它们有着天鹅绒般柔和的质感和魅力。饮用它们的最佳时间是当它们达到完美成熟的状态,也就是当它们陈酿3到4年的时候。”可在中国古代人学会将多出来的食物进行发酵酿造时,发酵茶就已经和人类产生了十分紧密的关联。显然,在那个时代,发酵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始的。当然,最初的“红茶普洱茶”和我们所知的都不一样,全发酵就像是任何一项传统工艺般,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没有特别的曲,也没有特别的酵母菌株,跟不用说是清洁、温度控制了。那是神话统治知识的时期,发酵的文化自然也难以创造出来。就这样,这种发酵史前时期,持续了好几千年。云南的迷人之处,最为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在民间,在红茶普洱茶的世界中,云南除了接连创造出全世界最前卫发酵感的茶风,也保留住了少部分只有时间才能酿成,最老气过时,却也最难得珍贵的时光滋味。"走游慢活族"慢活美学将这些最老气的发酵感茶呈现给大家,我们以高级厨师的素养去发现,最真诚的发酵感。"走游慢活族"慢活美学族茶(红茶·普洱茶)给茶一个慢活新高度。
茶最早在中国被驯化,随后因为人类迁徙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和绿茶乌龙茶相比,同家族的红茶普洱茶就显得有个性了。同样是经过了千年的栽培,它并不像绿茶那样归于平淡,而是变化出了极其丰富的发酵感和口味。我还记得《舌尖》中的一句话,“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从清苦到发酵感,来自荒野的植物或许还将以全新的名字和模样出现,走入我们的生活。而不停回望的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个脚印串联起的一路走来的证据。我想这就是写"走游慢活族"慢活美学族茶的意义吧。那么古人将荒野的植物被驯化了茶,那么"走游慢活族"以慢活美学文化驯化现在的茶,一天当中的任何一个时段,只要你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喝杯发酵感"走游慢活族"慢活美学族茶,这都可以叫作慢活美学,禅修慢活美学,幸福随处可见,只是常常被人忽略了“走游慢活族”一点慢活美学。幸福一说,从来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也”。
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历史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经济政治特征 [政治] 秦汉:夏--王位世袭制,周--分封制、宗法制、秦--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中央集权制(置中朝、设刺史、推恩令)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两宋:“权、钱、兵”加强中央集权,二府三司制 元明清:元--一省制(中书),明-废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设立内阁,清-军机处 [经济]
秦汉:
1.耒、耜、石、骨
刀耕火种;
2.井田制;
3.青瓷的出现
4.耧车(播种工具)
5.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魏晋南北朝:
1.铁农具(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2.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
3.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
4.土地私有制发展,井田制瓦解,租佃方式产生;
5.经济中心南移;
6.钢铁冶炼的冶炼;
7. 白瓷的出现;
8.政策:重农抑商
9.翻车(灌溉工具)
隋唐:
1曲辕犁(传统犁耕基本定型);
2.唐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3.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南青北白)
4.通、丝绸之路;
5.柜坊(最早银行雏形)、飞钱
两宋:
1.南宋时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
2棉织业出现;
3青花瓷、“瓷都”景德镇;
4最早的纸币出现(交子);
5集镇、夜市兴盛
元明清:
1元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江苏松江-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2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3明中后私营才占手工业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
4白银为主要货币;
5闭关锁国;
6资本主义萌芽(标志)
[对外] 秦汉 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 魏晋南北朝 发展 隋唐 对外交往活跃。
两宋 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
元明清 闭关锁国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永宣青花瓷器说的是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历时33年(1403-1435年)所生产的青花瓷器。
明代自永乐朱棣黄帝至宣德朱瞻基黄帝的33年被称为“永宣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五大盛世之一。永乐、宣德两朝的瓷器,秉承宋代辉煌的制瓷技术、发扬元代“苏麻离青”钴料在瓷器上绘制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精湛工艺、引进西域地区器物造型和装饰纹饰,创造出来了被后人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此时期的瓷器画面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画面富有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永宣盛世”,威压四海之气势。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其胎质坚实细腻、釉面精细纯净,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享誉盛名。
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201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价11,052万HKD(图片来自雅昌网)
明万历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就这样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自明代成化时期开始至晚清民国均有大量仿制,最为成功的当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们用当时清宫旧藏的永宣青花瓷器作为蓝本,从器型、尺寸、装饰纹饰、暈散等均去精心仿制烧造,充分说明后世对永宣青花瓷的高度认可和推崇。但这段时间的青花瓷器不管是器型、胎质、釉面、发色还是画工、纹饰等各个方面均大同小异,因此在收藏界有永宣不分家之说,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明永乐青花葡萄折枝花卉菱口折沿大盘(直径45cm)2019年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价19,550RMB(图片来自雅昌网)
1. 永乐(1403-1424年)朱棣在位22年、洪熙(1424-1425年)朱高炽在位10个月、宣德(1426-1435年)朱瞻基在位10年,历经33年,其中洪熙只有10个月的时间,所以永乐宣德从时间上保持了不间断的连续性;
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大罐高48.5cm,201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158,040HKD(图片来自雅昌网)
2. 永乐、洪熙和宣德三朝更替平稳、政局和社会顺利过渡,保证了永宣时期生产条件的基本一致,很多御窑厂还是同一个御窑厂,所用瓷泥(麻仓土)、釉料、青花钴料、工匠、工艺等均平稳过渡和顺利传承;
明宣德青花折枝“事事如意”纹大盘直径43.6cm 2018年上海福铭拍卖成交价2,070万RMB(图片来自雅昌网)
3. 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所用呈色剂同样为“苏泥勃青料”,青花用料是一致的;
4. 永宣二朝官窑瓷器泥土均为景德镇的高岭土(麻仓土),具有同样的:胎质紧密、细腻、坚硬、颜色干净等特征;
5. 永宣瓷器均具有釉润如脂,釉色泛青似湖水的共同特点;
6. 永宣瓷器纹饰风格、题材纹饰、画法、器物造型基本一致(永乐瓷器相对略显纤细、雅致),难分伯仲,整体纹饰画工臻熟超绝,以写意代工,笔法遒劲有力,粗旷豪放,软笔勾勒、点染,线条连绵不断,多用没骨画法,一笔点画,布局虚实错落,层次丰富,整体清朗灵动,典雅,规整端庄。
7. 款识,宣德期间的官窑青花瓷,大多书四字或六字行书款:《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而且写款位置随性没有固定位置,永乐官窑青花瓷器大多无款;极少的有款瓷器多为篆书款《永乐年制》或刻(包括暗刻)划《永乐年制》篆书款;
因此几件永宣青花瓷器摆放在一起,如果不去靠寻找器身上的款识,是很难准确区分哪件是永乐哪件是宣德时期的器物,从而形成了青花瓷器永宣不分家的说法。而实际上收藏界目前普遍把没有可供明确断代款识的同等级瓷器划分为永乐时期的瓷器。因为宣德官窑一般都有写款。
(本文分享的参考图片来自网络藏家)
1. 有篆书款《永乐年制》款青花折枝花卉两系扁壶
2. 永乐(无款识)瓜瓞绵绵青花大盘直径45cm
3. 宣德青花喜鹊登枝大盘直径45cm
4. 宣德翼龙纹青花大罐
宋元文化的历史意义?
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1.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3.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发展
4.开始总结传统科技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发展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文化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
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1、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2、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3、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4、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包括外来宗教),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5、国家的相对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6、前代科技文化成就奠定的基础。 总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宋元时期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