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国家鉴定标准,瓷器鉴定除了通过气泡?
这位朋友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您至少已经跳出来“宏观表象鉴定学”这一传统瓷器鉴定的桎梏,开始涉猎到了“微观本质鉴定学”的范畴。
其实,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并不排斥传统瓷器的“宏观表象鉴定学”,只不过是绝大多数的传统瓷器“宏观表象鉴定学”的捍卫者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不肯接受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而刻意抵触、诋毁、蔑视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而已。
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的核心就是“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
众所周知,衰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衰变不可抗拒,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仿造和跨越;瓷器的衰变也是全方位的,但瓷器宏观方面比如胎质、胎骨、胎色,釉质、釉料、釉色、釉面等方面的衰变进度、进程、梯度、程度等都或者过于缓慢、或者差异过于不明显等原因而不适于作为标准和尺度来运用,只有瓷器气泡衰变具有最显著、最普遍、最具系统性序列性梯度性等可量化、以观察、最直观、最直接等内在本质特征,因而堪当瓷器鉴定年代尺度之重任,无可置辩、无可推卸、无可取代。
我是“以瓷会友”、“以瓷汇友”、“以瓷惠友”和“以瓷慧友”,是瓷器“微观本质鉴定学”中国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有关详细内容我将择机适时发布,以惠瓷友,敬请期待!
瓷器“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尽管不能准确标识出瓷器距今的精准年月日时,但能准确分辨出大体年代业已基本够用,比单纯地靠“宏观表象鉴定学”的蒙赌已经靠谱多了,而且两相参照即可大幅度提升鉴定结论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靠性,相得益彰,何乐不为?
综上所述,以瓷器的“微观本质鉴定学”也就是“气泡衰变尺度衡量学”为瓷器鉴定的纵向年代尺度标准,首先断代被鉴瓷器的大致年代,然后以传统瓷器鉴定的“宏观表象鉴定学”的型、胎、釉、饰、工、款的时代典型特征进行横向具体辨识,是本窑产品,还是当代其他窑口的仿品,这样纵横结合,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而且无论是私藏私鉴,还是公鉴众藏都不会出现错判、误判,益人益己、利人利己、利国利民,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无可辩驳、确凿无疑,不应该大胆尝试、全力普及与推广吗?
发些图片,以饷瓷友!不喜勿喷,不懂勿评!
元青花大罐内面是怎样的?
亲爱的藏友您好:
元青花是瓷器金字塔的顶端,也是无数个古瓷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极品。有的热心藏友回答了,说我国从民间收藏和博物馆收藏一般都釆用隔窗玻璃式供爱好者参观,在国外有的博物馆是允许上手,观摩的。在国内只有几家拍卖公司高端客户,才享有机会。真是这样啊?确定吗?
您为什么舍近求远呢?您难道没有看到,最近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国宝收藏家??元青花对于他们来说,那只是一个标配而已。他们基本上每个人都收藏有全系列的国宝:元青花,宋代五大窑,永乐成化宣德官窑,清三代官窑珐琅彩,,,对于这些国宝,普通的藏友一辈子别说拥有一件了,连摸都摸不到的,可是有的大收藏家光是元青花就有十多件,您羡慕吗?您嫉妒吗?
您想看看元青花大罐的内面?那都不是事儿!
我告诉您,光是元青花大罐,就我自己知道的头条号就不下十几位收藏家都有,来,我给您引见一下:
您知道顾林昌顾大帮主的大名吗?
您看看人家,他家里就像一个元青花作坊,这么多元青花大罐,够不够您看的?不够?好吧,那我再给您介绍下一位大国宝收藏家:
如果您常去头条,不可不知这位大国宝收藏家,俗话说:雨辰的成化,林衡的名画,顾林昌的元青花。然而这都是针对这些收藏大咖们的简单介绍,其实他们基本都是全系列的国宝,您看,这不雨辰大师也有元青花大罐吗?看够了吗?还有,请继续往下看:
这是以瓷惠友大师的,他说他在鉴定瓷器有三十多年的经验,元青花大罐有吗?作为大国宝收藏家,必须有啊!好了,我再带着您去膜拜下一位:
这位收藏家名声不如前几位,也算是新秀,不过他的元青花大罐也值得一看呀!
您是不是已经眼花缭乱了?还多着呢,咱们继续!
您瞧瞧,都说国宝重器,举世无双。但那些国宝大师会告诉您:无双个屁!我就有一个鬼谷子下山罐!
咱们再来看这位国宝大师,人家都敢把博物馆馆藏品和他的元青花大罐对比,您佩服这勇气吗?这是何等的自信,就问您服不服?
您瞧这位国宝收藏家说了,元青花在民间并不少见!您不是想看看元青花大罐啊,那我带您看个够!
这位国宝大师的元青花大罐,也是您不可错过的学习机会,哥们儿,这可是元青花釉里红啊!
大唐春雷大师的作品也强烈推荐!如果您还想看其他国宝重器,这些大师永远不会告诉你这个真没有,而是这个可以有!!
如果这些国宝大师们也交流聚会,这位百年藏宝阁大师会说,元青花我这里就最少能拿出十件,你们何人敢和我比?所以说这也是您极好的学习机会,您想想,单这一位大师就有这么多元青花,连国家博物馆都羞愧的不敢说话了,您赶紧私信交流学习啊!
这位瓷悦一生大师,作为收藏家协会的会员,如果拿不出一件元青花大罐也汗颜是吧,所以说您既然要欣赏和研究元青花大罐,走过路过,瓷悦大师不可错过。
这位一生闲堂大师虽然是新手,但您绝不可小看!我们都知道古董精品成双成对极为罕见,人家国宝大师,一下就给您晒一对元青花大罐,您看的目瞪口呆了,是吗?哈哈😃😃😃
如果我要继续带您看看其他国宝大师的藏品,抱歉真的做不到。太多太多了,实在不行您就自己搜索一下吧,您就会发现,去超市买白菜不见得能买到,可元青花不缺!!😃😃😃
我像一个导游,给您介绍这么多国宝大师供您学习,您高抬贵指,给我点一个赞,不过分吧?谢谢!!
如何鉴别青花瓷?
看釉面
从青花瓷的釉面来看,元青花的釉面大多为卵白色,一部分泛青色,积釉部位呈水绿色,釉面给人一种肥厚凝重的感觉,而青花瓷赝品釉面浮躁,没有老旧感,整体釉面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这只碗是元青花吗?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存世量最大,最为普及的瓷器。明清以来,家家户户所用的碗盏杯盘,几乎都是青花瓷。青花瓷是用钴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施釉烧成后呈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确切来说应称为:釉下蓝彩:,:青花:是一种通俗的称呼。青花瓷最早見于唐代,成熟的青花瓷是在元代。元代早期青花瓷在浙江杭州,江西九江,南昌等地墓葬中均有发现,器物都施青白釉,青花呈色大多灰褐而不鲜艳所用钴料应为国产料。目前所最早有准确年代可考的元青花瓷,当推杭州至元十三年墓出土的观音塑像(1276年)见发图一。二十世纪40年代以前,元青花还不被人注意。至50年代,美国学者玻普根据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所藏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記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中亚地区土耳其,伊朗宫廷和寺院所藏青花瓷进行研究,定出一批特征相类似的所謂:至正型:青花器,将其作为标准器,元青花瓷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题主所示图片是一青花碗残件,如仅根据豌内底有:元字:就断为元代青花,还是过于草率因在明代早期瓷器就在器底用钴料写堂名款等,如成化:天字罐:的:天:字。要认定是元青花器吗?单凭这图片还是不科学的,最好用实物根据胎釉,青花所用原料及器底的火石红,請专家上手实物鉴定。因要确定是否:元青花:其过程不是那么轻易的事,而这:专家:又需社会认同认定,其鉴定的权威性。而在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的平台上的创作者,(包括优质)的权威性是远远不夠的。仅供参考。謝邀答!謝謝编辑!!(图片摘自吴战垒先生著:鉴识青花瓷;謝謝)
请问元代麻仓土怎么区别于高岭土?
我的见解和史爱平教授的研究是一致的,他的论文使用的标本就是内蒙古包头出土的元青花瓷片。所以证据充分,我珍藏的元青花瓷器各种特征,与史爱平教授所论述的元青花所具有的所有特征都是一样的。
用明朝的墓葬和沉船所出土的青花瓷来研究元青花是不正确的,证据不足,明朝墓葬出土的瓷器不能足以证明就是元青花瓷器,明朝也大量烧制青花瓷,因为明朝推翻了元朝,对元朝的文化思想是不认可的,尤其是明朝的皇族大臣不可能去珍藏元代的东西!当时的大明王朝的政策也不允许。
下面是麻仓土与高岭土的区别(一点愚见而已)
1)元代麻仓土,由于陈腐时练泥都是脚踩(还是这二元配方的事)没有机械那么到位,所以会在胎体里产生气泡孔,这一特征是它的独有的,在元朝末年至正时期的青花瓷器,使用了麻仓土和进口苏麻离青原矿料,并且麻仓土在明万历十一年就枯竭了,明初也可能用过麻仓土,采用机械练泥了(但是使用的已经不是苏麻离青矿物料了),颜色发灰了!
2)元代的麻仓土具有的气泡孔,是至正型元青花唯一的身份证,并且透过气孔可见玉一样的白瓷胎,这是麻仓土的胎体气泡孔具有的另一个特征 见下图足底气泡孔和出土瓷片的图片特征。
3)气泡孔是布满麻仓土的胎里的,断面表面都有,不是在局部某各部位。
4)由于元青花瓷胎体里具有很多的气泡孔,所以它和高岭土的瓷器比起来要轻一些,同体积的瓷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致密没有气泡孔更重一下。
5)麻仓土里含铁高,高温下与釉厚处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后,会有褐色铁锈斑产生,是从胎里钻出来的,不是浮在表面,无釉处有很多类似于小糖点东西。
6)麻仓土和高岭土的矿物成份含量不近相同,麻仓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有很多气孔,用麻仓土烧制的瓷器釉边缘有一线火石红现象,有黑痣,烧出来的瓷器有鼓包现象,或对釉面有炸裂成豁口,或出现棕眼。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几乎没有以上现象。这些自然现象,高仿瓷器是除采取人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 麻仓土为粘土,具滑腻感,干燥后成粉状,吸水性,煅烧后成白色。麻仓土含量的多寡,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麻仓土的含量高,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反之则显粗糙.高岭开采在后,麻仓开采在前。麻仓土为高岭土的前身。
万历中期以后,文献已不再见麻仓土开采的记载,取而代之的则是高岭土。
7)实际意义上的高岭土也在1989年也已经枯竭了!现在使用的不是真正的高领土。
我的论述,不知能否对您有所帮助?也许和有些专家相佐,因为诸多的样品来源就存在疑问?这不奇怪!关于元青花的论述还有很多,苏麻离青矿物料的特征、釉面特征、铁锈斑、凹凸不平、足底釉斑来源等,以后论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