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赢洲元明清瓷器签定,耿宝昌的师傅是谁?
耿宝昌的师傅是孙瀛洲。
孙瀛洲是位传奇人物,他是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的师傅。1906年来到北京,1923年他在北京开办“敦华斋”古玩店。
建国后,孙瀛洲先生将多年收藏积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充实了院内的文物收藏。其中仅陶瓷一项就有2000多件,著名的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在他开古玩店的这三十多年中一定经历了许多传奇故事而不为外人道也。
把你收藏的最好的元明清藏品发出来让大家欣赏交流下?
本人收藏的元明清的藏品好象唯有瓷器,也没有可称得上是“最好的”。一来我国元明清的瓷器窑口众多、品种众多,什么是“最好的”各人有各人的审美观,正所谓“众口难调”;二来就平台所见,诸多大神的藏品,尤其是完整器都很好、很美,都比我強,因为“好”、“最好”是需要比较的;三/、我自认为我最好、也最喜欢的藏品是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残!有自然的窑裂。)。所谓的“虽残犹珍”在这个残碗之上,的确体验到许多感性的成化瓷的魅力:1/、反复仔细端详着此碗,尤其是窑裂显露的胎体,真正体会到孙瀛洲老先生的正确论断,成化窑“胎质细腻纯洁,白釉莹润如脂,彩色柔和,笔法流利,造型轻灵秀美,表里精致如一”,在这段话中,虽说“彩色”主要指各种色彩,其实也包含了时用淡雅的平等青。2/、以往大家都说成化瓷器的一大特点是胎泛肉红色,也有呈牙白色的,而其中涉及胎呈肉红色仅是在器物胎骨稍厚的地方才会呈现出耒,而且从厚向薄胎处过渡,肉红色也显得渐弱,过渡自然,绝非当今仿品满器通红的状况,这点听多想多不如看此残碗更具形象,深印脑海之中。以下各图均为在自然光线下所拍摄的,图Cc1-6的现象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感觉。
从向大家交流学习出发,还是不能錯过此机会,故之,不端冒昧试着发上此件成化残碗,有请大家审阅一下,有盼指教了!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残!有自然的窑裂。)
碗高7厘米,口径(正常部位)15.1厘米,足径5.6厘米。具体形态见下图Cc1~9。其中图Cc1-8、9系残碗外壁上的微观。
随评,谢了!
元明朝瓷器的糊米底与锅巴底是如何形成的?
糊米底大部分是由垫烧材料粘附形成的,在露胎处形成诸如砂锅糊米似的黑褐色斑点,器底儿由里向外密度减少,相对分布均匀,大部分凸出于瓷胎表面;还有一种呈现隐在胎内想歪扩散的斑点,隐隐约约,分布不均匀,应该是胎内铁质受环境影响氧化变色现象,孙瀛洲捐献故宫的一件夔龙纹器皿,底足玉壁底露胎就是这种感觉。
问一下大概值多少钱?
只要和元青花瓷贴边就价格不菲,动辄千万,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2.3亿元的天价,元青花瓷被炒作的沸沸扬扬,神呼其神;仿品也铺天盖地,受过伤的人一谈元青花就说假,简直到了谈虎色变的境界!结果国内很多元青花无人问津;真假难辨,假若你练就火眼金睛,能够立辩真伪,也许你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买到品像很好的元青花!我就有件和沈阳博物馆藏的那件“松、竹、梅、兰。"的一件元青花几乎一样,据传这件元青花被估值2个亿,而我这件却无人问津!这件元青花外部特征都和专家们鉴定元青花外部特征相似度很高;比如,有明显的串珠现象,铁锈斑,釉面因铁锈斑下沉形成桔皮纹,侧光看能看到凹凸不平的斑痕,显微镜下看到网纹,铁锈黄腊状的斑点!露胎处有浅淡窑红。根据以上几点,绝对可以证明这件青花大罐是珍贵的元青花!现晒出来看到底能值多少钱?罐高40㎝、口径14㎝、肚径33㎝、底经8.5㎝。
宣德年制与大明宣德年制的区别?
大明宣德年制是真品,大明宣德制是赝品,官窑统一落款是大明宣德年制。
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朝寄托年号款。落款部位,除天启的部分瓷品外,概在底面。款字两行排列,以青花楷书为多见。边饰有青花单圈、青花双圈、双线方框、双线长方框四种。部分无边饰:该款比“大明宣德年造”款多见。
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宣德款识遍器身”。多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双圈是用毛笔借助旋转陶车在圈足上写就,显得工整规矩,但圈线的色料浓淡不一,圈线的粗细也不一致。如果落款位置在器壁上,则多采用单行横排,外面不加圈栏。
楷书“宣德年制”款有的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有的单行横排,无圈栏。篆书款极为少见,但景德镇明代御器厂故址出土了两件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青花款残器。
扩展资料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