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瓷器鉴定机构中心,福州去哪里购物比较好?

福建省 枇杷、龙眼、荔枝、菠萝蜜、坪山柚、文旦柚、橄榄、天宝香蕉、凤梨、柑橘、海田鸡、金定鸡、扇贝、鲍鱼、东山龙虾、津浦对虾、紫菜、武夷岩茶、铁观音、福州茉莉花茶、古田瓶栽银耳、香菇、凤尾菇、福建蜜饯、燕皮、肉松 (空)、馆溪蜜柚、漳州芦柑、闽笋、石狮甜棵、安海捆蹄、蚝煎、清泉茶饼、七星鱼丸、佛跳墙、龙眼木雕、惠安石雕、德化瓷器、改良竹编、香珠香袋、马蔺草编、平潭贝雕、寿山石雕、角梳、纸伞、福州软木画、福州脱胎漆器、八宝印泥、漳州木偶头、漳州棉花画、漳绒、厦门珠绣、漳州贝雕。

石狮瓷器鉴定机构中心(福州去哪里购物比较好)

西游记里人参果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有人说《西游记》里的镇元子是地仙之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隐居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隐居神仙,与菩提祖师有得一比。其实这样说就有点抬举镇元子了。

据说仙界修行可分为五仙: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天仙最上层,其次神仙,地仙只排第三。镇元子虽为地仙之祖,也许他的修为已达天仙之境,但仍在地仙之层徘徊,终未登大流。有人说,镇元子,即镇园子也,说白了也就是个看园子的。看园子里的什么?就是这园子里的人参果树。这人参果树乃混沌初判、开天辟地时孕育的灵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才结三十个人参果。有缘的,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能活四万七千年,是修成地仙的最上最好之仙品,一般修行在人仙、鬼仙境界的修行者,闻一闻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能品尝了。一旦能品尝到,那就等于一步登天,可成为地仙。就可增寿四万七千岁,差不多就相当于长生不老了。

正因为这人参果是修成地仙的极品,当天地初开时,鸿钧道祖就让自己身边的一小童看守这园子中的人参果树,由他掌管成熟人参果的分配,始称镇园子。因镇园子镇守着这人参果树,掌管着人参果的分配,那些修为在鬼仙、人仙之境的修行者们,自然极想快速进达地仙之境,自然就非常趋奉镇园子,称镇园子为镇元子,以表尊敬。这镇元子虽与三清同时,但辈份应在三清之下,就像《封神演义》中紧随元始天尊的白鹤童子一样,还得称姜子牙一声师叔。因镇元子靠食人参果得以修行加持,早早去看守万寿山五庄观的人参果树,鸿钧道祖就只传他一个上品绝技袖里乾坤,对未跳出三界外,尚在五行中的仙凡鬼怪人等都十分有用,但道法修为却远逊三清等圣人。

然而,镇元子却依仗曾是鸿钧道祖的小童,不甘居三清之后,因此人前人后总夸口三清是自己的朋友,四帝是自己的故人,九曜是晚辈,元辰是下宾。号称与世同君。因他的确曾是鸿钧道祖身边的小童,三清四帝及众仙佛神等也不和他计较,看在鸿钧道祖的面上,也都让他三分。镇元子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对三清四帝的诏喻邀请,那也是十分上心的,自然会屁颠屁颠的前去应命。因此镇元子一得到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他就只留下两个最小的道童清风明月看守园子,其他四十六个徒弟都跟着他去了。

我们读《西游记》不知注意到没有,在唐僧来五庄观之前,妖怪们抓唐僧,只同吃一般人一样为了食用;等过了五庄观以后,众妖怪们抓唐僧食用或与他配婚汲取他的精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因为唐僧肉能长生不老。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唐僧在五庄观食用了一颗人参果。唐僧是肉体凡胎,食用了人参果,不会用它来助自己延年益寿,只能停留在他的体内,只有等他有了仙道之体时,才能用食用的人参果来加持自己的修行。妖怪们如果食用了唐僧肉,就等于食用了那只人参果,自然就可达到长生不老了。

那么一路上的众妖怪们只知道不惜性命地抢抓唐僧吃,以求长生不老,为什么就不知道去抢去偷五庄观的人参果吃,以求达到长生不老呢?

其一,五庄观属于仙家秘境,只有有缘者才能遇见才能进入。人参果树乃天地灵根,为了保护好这一天地灵根,鸿钧老祖必定会施大法,做结界,来保护好这一灵根的。因此万寿山五庄观在三界内属秘地仙境,一般的人仙鬼魔怪是很难找到发现的。之所以唐僧师徒有这个缘份,能进入万寿山五庄观,那也是因为唐僧师徒有这个缘份,有这个造化。更何况这也是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一难,唐僧食灵根是为以后成佛成仙必不可少的一步,西天也许是有意如此安排的吧。

其二,镇元子也属于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仙了。虽然镇元子在鸿钧老祖那里只学到了些微末之术,上乘法术只学了个袖里乾坤。但只此一术,已足可对付三界内的各种妖魔鬼怪了。我们知道,其实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也没学多少绝技,只学了他的七十二变术和筋斗云,但也就是这两项绝技,孙悟空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就足可横行三界了。鸿钧老祖是上神中的上神,上仙中的上仙,是天地大道的化身,能得到他的微末指点,天地间行走,就足可绰绰有余了。即使是战天斗地的孙悟空,已成天仙,因仍是太乙散仙,未入真流,未脱五行束缚,在袖里乾坤面前,也是束手无策,只能乖乖被擒,更何况其他不如孙悟空的妖魔鬼怪了,就是给他们一个胆,他们也不敢踏入五庄观半步啊。

而且呢,镇元子手下还有众多弟子,恐怕也都不是白给的吧,但两个最小的清风明月,也都在一千二三百岁了。活了这么长时间,没有点过人的本领,恐怕说不过吧。

其三,人参果可望而不可及。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一成熟,短头一万年方结得三十个,非常有限啊。一般那些修行的妖魔鬼怪,哪里能等得上如此长的时间呢?而且呢,人参果只在隐秘的五庄观中生长,仙境秘踪,还有地仙之祖把守,不像唐僧,西天取经,要途经很多地方,安全措施多有纰漏,方便劫持。因此,人参果虽为修仙上品,对于那些妖魔鬼怪来说,却着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此,正因为有此以上三点主要原因,妖魔鬼怪们虽知道人参果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却从未有妖怪去抢去偷的情况发生。

潮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最美好的旅行总是来自于街头巷尾,这句话在潮州古城内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只要在潮州古城的小巷子里走走你一定会发现这座城给你带来的惊喜,遇见这座小城的市井生活,遇见这座城的古早味,遇到这座城的古迹,我把这种叫做慢生活。

首先,就先来认识一下潮州!

很多人会把潮州作为潮汕,其实潮汕主要包括了潮州,揭阳和汕头。但在这三座城中虽然潮州名气不如汕头,古建筑保存的不如揭阳。但是个人更喜欢的还是潮州,潮州的名字,源于591年,从“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中得来,更可以代表潮汕文化,何况他还是一座广东为数不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来到潮州有哪些必看的地方:

1.如果喜欢打卡的话,那么潮州的牌坊街非常适合你,尤其是那些不想做攻略的懒人,走走逛逛,吃吃当地的特色美食。

据记载,潮州城内最辉煌的时候有着91座牌坊,而目前最热闹的太平路就占据了一半,虽然曾经被推倒,不过目前太平路的牌坊街修复了22座牌坊,规模在国内依然是翘楚,虽然不是古建筑,但个人觉得对于研究潮汕建筑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太平路几乎贯穿了整个古城,地理位置优越,城内的景点也都林立在太平路附近。

牌坊街看点:

每一座牌坊都有它独有的历史和故事,比如状元坊就是为了纪念当年曾经古代状元而建,其他四进士坊、文宗方伯坊、圣朝使相坊、理学儒宗坊、柱史坊、三世尚书坊、宗伯学士坊、盛世元凯坊都各自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如果是人文爱好者不妨提前去了解一下。

牌坊街怎么去:

从潮汕站公交站乘坐2楼公交车,到达南桥市场站下车,步行两分钟就能到达。

2.藏在潮州城内的老街小巷

相比牌坊街,我更喜欢那些藏在老城内的老街小巷,这里更具生活气息,你甚至可以早起,前往这些地方去感受他们的早市。这些早市往往集中在上东平路,卫星二路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推着三轮车做买卖的当地人,也可以看到卖鸡鸭的老人,叫卖声也是此起彼伏。

当然如果你喜欢看古建筑的话,那么甲第巷是最可以让你体验潮州建筑的地方,在潮州城内有‘猷、灶、义、兴、甲’四条街,他们概括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这几条街地处古城中南部,并且并列一字排开,也是曾经潮州城内达官贵人的居处,到如今依然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而甲第巷又是精华中的精华。

甲第巷看点:金漆木雕、潮州嵌瓷、民居上的壁画、门楼彩绘等,也就是下面小马在当地实拍的这些,只有近距离才能感受到他们的传神之处。

3.不能错过的烟火之地

一直以来有古城的地方就有烟火气息,每一座城都有一座当地信仰的寺庙,对于潮州而言这座烟火之地就是开元寺,潮州开元寺始建于73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潮州开元寺和其他地方寺院庄重相比,这里显得非常的平易近人,就像是一个城市公园,有人在这里闲坐,有人在这里祈福,也有人就把这里当作周末的休闲之地。

潮州开元寺看点: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石经幢,元代至正六年丙戌的铜质大云版等。

除此之外,潮州城内还不能错过的景点有著名的广济桥,潮州建筑精华的许驸马府和己略黄公祠。

4.品尝潮州的市井味道

当然到了潮州,自然不能放过的就是潮州味道。仅仅是在牌坊街,从街头到街尾,就可以尝到潮州的部分美食,比如粿汁,粿条,芝麻糊,粽球,春饼,肠粉以及鸭母捻等,足够让你品尝到市井味道。

下面我来分享几个自己尝过还不错的小吃铺“

镇记老尾牛杂:环城西路103号

春饼:西马路有两家做的还不错,具体地址忘了,自己可到西马路找。

红桃粿:吴进平小食店

鸭母捻:胡荣泉(牌坊街)

甘草水果:好多地方都有卖,自己路上找找吧!

咸水粿:开元上西平咸水粿

粿汁:开元老七粿汁

怎么去潮州:

前往潮州一般建议选择乘坐飞机,飞机的话需要乘坐到潮汕站,因为这里不算热门旅游地,所以经常可以买到200左右的机票,性价比恨到。

潮汕机场地处揭阳,也是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方的中心,所以去这三个地方都不算远,况且都有机场大巴直达。

以上就是小马分享的关于潮州的旅游景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

泉州有哪些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1.弥陀岩 (元): 丰泽区清源山,1961年5月公布。

2.瑞像岩(北宋):丰泽区清源山,1961年5月公布。

3.姑嫂塔(南宋):石狮市宝盖山,1961年5月公布。

4.万寿塔(宋):石狮市宝盖山,1961年5月公布。

5.陀罗尼经幢(北宋):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1961年5月公布。

6.石笋(北宋以前):鲤城区浮桥笋浯村,1961年5月公布。

7.磁灶古窑址(南朝至宋、元):晋江市磁灶,1961年5月公布;金交椅山窑遗址(宋):晋江市磁灶镇前埔沟边村,与“磁灶窑遗址”合并,2005年5月公布。

8.府文庙(宋):鲤城区泮宫内,1985年10月公布。

9.李贽故居(明):鲤城区万寿路,1985年10月公布。

10.崇福寺(宋):鲤城区梅峰,1985年10月公布。

11.碧霄岩石佛(元):丰泽区清源山,1985年10月公布。

12.西资岩石佛(晚唐):晋江市金井,1985年10月公布。

13.清水岩(宋):安溪县蓬莱山,1985年10月公布。

14.安溪文庙(清):安溪县凤城,1985年10月公布。

15.南天寺石佛和摩崖石刻(宋):晋江市东石岱山,1985年10月公布。

16.安溪瓷窑址(宋至清):安溪县,1985年10月公布。

17.真武庙(宋):丰泽区东海石头街,1991年3月公布。

18.杨阿苗故居(清):鲤城区江南亭店,1991年3月公布。

19.龙山寺木雕千手观音(明):晋江市安海镇型厝龙山寺正殿内,1991年3月公布。

20.丁氏祠堂(明):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1991年3月公布。

21.贤良祠(清):安溪县湖头镇,1991年3月公布。

22.东关桥(南宋):永春县东平镇东美,1991年3月公布。

23.俞大猷墓(明):晋江市磁灶镇苏按村,1991年3月公布。

24.施琅墓(清):惠安县黄塘乡虎窟村,1991年3月公布。

25.南坑窑遗址(宋至明):南安市东田乡南坑村,1991年3月公布;寮仔窑遗址(宋):南安市东田镇蓝溪村,与“南坑窑遗址”合并,2005年5月公布。

26.弘一法师墓塔(1952年):清源山上,1991年3月公布。

27.六胜塔 (元):晋江市石湖,1991年3月公布。

28.衙口施氏大宗祠(清):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1996年9月公布。

29.永宁城隍庙(清):石狮市永宁镇永宁村,1996年9月公布。

30.五塔岩石塔(宋):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龙水山,1996年9月公布。

31.延平郡王祠(清):南安石井,1996年9月公布。

32.安固石亭(北宋):惠安县涂寨镇岩峰顶东山村,1996年9月公布。

33.沙格灵慈宫(清):泉港区南埔沙格村,1996年9月公布。

34.赐恩岩观音石刻造像(宋):泉州市清源山上,1996年9月公布。

35.莲花峰石刻(宋至清):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1996年9月公布。

36.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清):石狮市蚶江镇前安村,1996年9月公布。

37.王潮墓(唐):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1996年9月公布。

38.蔡资深民居(清):南安官桥,1996年9月公布。

39.九仙山弥勒造像(宋、元):德化县九仙山,2001年1月公布。

40.回族郭仲远墓(明):惠安县百崎乡下埭村,2001年1月公布。

41.净峰寺弘—法师旧居(民国):惠安县净峰镇山透村,2001年1月公布。

42.青山宫(清):惠安县山霞镇下坂村,2001年1月公布。

43.古檗山庄石刻(1916—1918年):晋江市东石镇梁谷村,2001年1月公布。

44.开化洞阿弥陀佛像(南宋):南安市柳城街道祥塘村,2001年1月公布。

45.诗山塔(南宋):南安市诗山镇山二村,2001年1月公布。

46.延平郡王祠(清):南安市石井镇,2001年1月公布。

47.南安中宪第(清):南安市石井镇廷平东路,2001年1月公布。

48.魁星岩西方三圣造像(五代):永春县石鼓镇桃场村,2001年1月公布。

49.泉州闽国铸钱遗址(五代):鲤城区南俊路承天寺西南侧,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0.德济门遗址(宋—明):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1.王审邽墓(唐):新铺村皇绩山。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2.泉州明代丁氏回族墓群(明):丰泽区圣墓村。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3.施世纶墓(清):惠安县黄塘镇顶庭山。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4.承天寺经幢(宋):鲤城区南俊路承天寺内。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5.惠安刘氏民居(明、清):惠安县螺城镇中山北路。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6.施琅故宅(清):鲤城区东街菜巷。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7.靖海侯府 (清):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8.聚奎楼 (清):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59.黄素石楼 (清):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60.巽来庄(清):永春县五里街镇仰贤村。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61.通淮关岳庙(清、民国):鲤城区涂门街。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62.惠安孔庙(清):惠安县螺城镇西北街城隍口5号。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63.南安林氏民居(清):南安市省新镇满山红村。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64.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清):鲤城区涂门街。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65.妙峰山弥陀造像(宋):南安市仑苍镇蔡西村。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

66.庵山沙丘遗址(靑铜时代):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67.丰州古墓群(西晋~唐):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桃源村等。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公布。

68.留公陂(南宋):洛江区双阳街道坝南村、惠安县洛阳镇陈坝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69.开元寺祖师塔(元):丰泽区北峰街道招丰社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0.濠溪桥(明):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霞溪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1.星塔(明):晋江市安海镇安东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2.福全所城(明、清):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溜江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3.浔浦顺济宫(明、清):丰泽区东湖街道浔埔社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4.石门玉湖殿(明、清):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5.祖闾苏民居(清):鲤城区海滨街道涂门社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6.锡兰侨民旧居(清):鲤城区涂门街。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7.花桥慈济宫(清):鲤城区中山南路。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8.急功尚义坊(清);丰泽区东湖街道凤山社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79.泉州黄氏民居(清):鲤城区鲤中街道和平社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0.东石寨(清):晋江市东石镇白沙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1.凌云叶氏家庙(清):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2.大演洪氏民居(清):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3.石狮城隍庙(清):石狮市凤里街道城隍街。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4.西坪土楼(清):安溪县西坪镇赤石村、平原村,包括聚斯楼和映宝楼。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5.新坂堂(清):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6.富美宫(清~民国):鲤城区南门水巷后富美村。附属文物《奉督抚两院示禁》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公布。

87.安福寺石造像(唐、宋):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8.仙公山摩崖石刻(宋~清):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89.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清):晋江市东石镇第四社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90.王顺兴信局旧址(清):鲤城区浮桥街道王宫社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91.霞美陈氏民居(民国):南安市霞美镇霞美村。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92.安礼逊图书楼(1927年):鲤城区开元街道培元中学。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93.“惠安暴动”旧址(1930年):惠安县山霞镇后洋村、东桥镇屿头村,由飞凤寺和屿头山土地庙组成。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公布。

三道堰古城四个特色?

成都郫县三道堰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道堰古镇素有“天府水乡”之誉,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西蜀古镇,位于成都市郊的郫县(郫都区)境内,距市区仅22公里。依水而建的川西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卵石的小道逶迤弯曲,无不展示出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有两条河穿城而过,有水乡文化广场、吊脚楼、阅江楼、望江楼、永定桥、堰桥、三道堰古镇大牌坊、千米水乡文化长廊等景观,广场上的龙舟雕塑格外引人,是游客必合影的标志地点。

三道堰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国时期就有“川西小少林” 之称,可见古镇历史文化之悠久。

三道堰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白鹭、垂杨,鸟语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游客可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

三道堰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早在三国时代,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

三道堰古城还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竹编、棕编、草编的“三编”之乡,其编织工艺源于宋代,产品精巧纤丽,远销东亚、东南亚一带,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三道堰古城镇还有占地近40亩的川菜博物馆,博物馆具有川西民居的风格,其带着泥土的汉砖、明清时代的小青砖,古朴的石马、石狮……让整个博物馆显得古朴而大气。

博物馆中有3000多件从省内各地收集的历朝历代的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材质从陶、瓷、木、竹到青铜、牙骨、铁器等包罗万象。

武术,竹编,川菜水乡是三道堰古城的四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