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纹特征,青花瓷之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三者?
青花瓷位居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被誉为人间瑰宝。在中国各类瓷器中,青花瓷的人气和收藏指数最高。据统计,中国最贵的十件瓷器中,青花瓷独占六件,其中,最贵的一件青花瓷是2012年拍得11亿港币的青花九龙缸,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拍卖价格最高的一件瓷器,至今依然未曾超越。青花瓷在收藏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明初 青花九龙大缸
瓷器文物市场,真品赝品良莠混杂,尤其是作为名瓷之首的青花瓷,赝品甚多。如何更加准确地鉴真辨假,一直是广大藏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天,玉斋君精心整理出了此篇历朝历代青花鉴定指南,以供大家作收藏参考之用。
一、各时期青花瓷的特点1.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青花瓷的萌芽期,处于初创阶段。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巩县窑青花花卉执壶
唐青花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壶、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2.宋青花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处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宋代青花瓷片
3.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多数器物的胎体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元青花 景德镇窑缠枝牡丹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青花 景德镇窑缠枝牡丹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青花主题纹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驾彗、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舞、古钱、海水、回纹、朵云、叶等。
元代青花鱼莲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的“五彩青花”使青花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落,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終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明初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
明宣德 青花四季花卉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不延元龙凶猛矫健。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背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钧窑真品胎土特征?
钧窑在今河南禹县八卦洞一带,又因金代属钧州长,故名钧窑。钧窑始烧唐代,盛大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青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窑胎土特征:
产品胎色较深,呈浅灰色或褐紫色,胎质坚硬;釉为乳浊,釉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紫和海棠红等品种;器物上单烛的紫斑几乎不见,绝大部分是青蓝釉和红釉互相熔合的玫瑰紫色;器内底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线,这是宋钧瓷特征之一;钧窑蚯蚓走泥纹笔洗宋钧瓷的另一特征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层芝麻酱色釉;
请专业老师鉴定一下这个破碗是不是元青花特征?
器物名称:青花人物纹碗 烧制年代:清道光 照片中这只瓷碗,青花未见晕散,显然是清顺治以后的制品(青花晕散现象直到顺治后期才得以解决,元、明青花瓷器一直都有晕散现象)。
此碗画片、造型、用彩体现的均为清道光时期地方民窑特征。综上所述,该碗并非产于元代,可判断为清道光时期的产品。雍正珐琅彩特征特点有哪些?
清代雍正珐琅彩瓷器的特征特点有以下这些:
有透明与不透明的,注重了色调的烘托效果。纹饰部局遍满通体,在器物面、盖、底部,均有装饰。雍正珐琅彩常在画好的图样上补上较深的颜色表示阴影,时而点上小点辅助装饰,花叶点深纹。雍正珐琅彩运笔工谨,图案部局强调趣味而疏于记实。雍正珐琅彩画面注重西方绘画笔法、技法,如时空、透视、明暗关系等。
缠枝纹瓷器出处?
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