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蓝釉瓷器鉴定特征,唐三彩中的钴蓝又叫什么?
钴蓝应用于中国陶瓷釉彩的最早例子是唐三彩蓝釉和唐青花。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唐青花出土很少,唐三彩出土较多,但三彩中有蓝釉的也比较少。这些情况表明,在唐代时钴蓝在陶瓷釉彩中的应用还属萌芽阶段。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国产钻土矿还未发现,所用的钴蓝都靠进口,来之不易,比较珍贵,所以不可能大量应用。唐代时中国与西亚地区的交往很多,丝绸之路畅通,不少波斯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当时唐青花和唐三彩所用的的钴蓝很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地区输入的。
钴蓝何时开始在中国得到应用?
过去,许多人都认为钴蓝最早在中国得到应用的例子是唐青花和唐三彩蓝釉。但是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在湖南长沙战国墓的出土物中就有采用钴着色的蓝色琉璃珠,这是在中国土地上见到的最早的钴蓝。研究结果表明,这个蓝色琉璃珠在化学组成上届P120-BaO-Si02系统,这是典型的中国制造的琉璃珠,所用的着色剂为低锰型钴蓝,同西亚地区出土的琉璃珠和陶瓷釉上的钴蓝属于同一类型,说明它是进口青料。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钴蓝就已从西亚地区传人中国,当时可能通过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以物易物贸易而输入的。
钴蓝的应用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
在埃及和西亚地区,钴蓝的应用历史很早,而且很普遍。埃及在公元前15到14世纪制造的香料瓶就已用钴蓝作为着色剂。此外,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在公元9到14世纪制造的陶器釉,很多都用钴蓝着色,这类出土物在当地很多,说明钴蓝应用的普遍性。相比之下,在中国,钴蓝的应用到宋代还很罕见,一直到明清才大量应用。
明代钧瓷的鉴定方法?
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壶、碗、盘、碟、枕等,品种不是很多,多为当时的日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有谁拿一件活环瓶造型,说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因为这种活环工艺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过程中,钧瓷艺人借鉴玉雕的艺术手法推出的新品种,古代是没有的。另外,还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没有,如虎头瓶、益寿瓶等,都是现代产品。
看工艺。古代钧瓷的制作为手工成型。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这两种成型方法都会在器物的内表面留下手工痕迹,如手拉坯的旋纹、肋肢纹,印坯手刮的泥纹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内腔而看到。而现代注浆产品的内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内有足窝与外足相对应。另外,注浆产品厚薄均匀,不像手拉坯下部较厚重。但要注意不能单以产品的轻重定真伪,因为注浆产品也可注得很厚。注浆产品与手拉坯、印坯产品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注浆产品坯体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对接缝处容易出现凸起线,有的为上下线,呈左右对称状,有的腰部呈现一圈线。所以,从成型工艺上看,注浆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当然,现代作伪也有用手工的,这就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判断。
看釉色。从时代特征上看,钧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而瓜皮绿、大火蓝釉产品,清朝之前是没有的,清末以后才有。从釉质上来分析,宋代的红釉往往发紫、发蓝,呈现乳光,色调深沉稳重。而后世的钧红釉,要么釉色纯红、乳浊度低,要么虽也发紫发蓝,但釉质玻璃感强,光泽明亮。如果作旧杀光,则又显得过于晦暗,显然与古钧不同。后世仿造的一种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釉里边混有钴的成分,色调与古钧有较大差别;而用还原焰烧成的铁呈色的天青釉产品,就须结合胎质、造型、做工、烧成等因素来判断其真伪。
看底足。宋代官窑钧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薄的青白釉,多数刻有一到十的数码字。但上好的器物当时均已选入皇宫中,不好的统统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间极少见有完整的官钧器物,若有者一般皆为仿品。但官钧残器碎片真品倒时有所见。宋元时期民用钧瓷器物,如碗、盘之类,由于当时是批量生产,故足部的旋削一般不十分讲究,比较随意自然,现在仿制的足部多旋削规整,这一点与古代钧瓷是不同的。
明永乐和宣德瓷器有哪些不同?
【文藏来答】明代永、宣两朝在30多年中烧造的青花瓷被后人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其异域风格的造型,超凡脱俗的纹饰,浓重明艳的呈色,在青花烧造史上堪称稀世珍品。
明宣德 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 直径23厘米
鱼藻纹虽属常见中国瓷器饰样,但如此妙作花口之碗,起伏之间,互映交辉,仿佛水光潋滟,添绘游鱼栩栩如生,实属陶瓷神品。此鱼藻纹,宣德以后续有仿画,入清以后或也有沿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例可资比较,然尺寸皆较小。此碗于201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2.29亿港元成交。
永宣不分家之说由于永宣两朝中间相隔的洪熙朝只有一年时间,所以以往曾有“永、宣不分”之说和“无款皆永乐”的说法。实际不然。永宣青花既有其共同点,也有许多区别之处。概括起来,永乐青花胎体较轻,釉层更为肥厚、莹润,青花十分浓重带有晕散,颜色稍深于宣德青花,造型圆润灵巧,许多器物尺寸不是很大,梅瓶下部近底处要比宣德梅瓶略显肥胖丰满,纹饰清新秀丽,笔道细,无桔皮纹,绘人物的极少,仅见青花胡人舞乐双耳扁壶。大多无款,仅见于缠枝莲纹压手杯的杯心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纹内暗花龙纹高足碗
直径15.2厘米 通体青花纹饰,淡描海水为地,碗外壁绘两条矫健五爪龙张牙舞爪、互相追逐,高足胫部再画四峰海水纹。碗内壁暗花饰两条五爪游龙,碗心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此碗于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6886万港元成交。
而宣德御窑青花瓷器则胎体略显厚重,造型朴拙,釉面白中泛青且橘皮纹较重,青花浓淡相间,多带有黑色结晶斑点,器型更加丰富,尺寸比永乐大,纹饰画法笔道较粗,讲究布局、层次,布局较繁密,绘画技巧更为成熟,用笔很有气势,大多写有年款。
明宣德 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
直径48.5厘米 这件青花大罐,造型规整,大气端庄。与这件云龙纹大罐相似的器物全球目前仅存3件,其余两件分别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东京出光美术馆,上绘纹饰均为正向的三爪云龙,此件则为回首的五爪云龙,更显独特。此罐于201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58亿港元成交。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文藏APP】!国内超多收藏刊物等着你呦!~
明代永乐时期御窑青花瓷器的款识不多,仅见于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里心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它是迄今为止所见传世和出土永乐御窑青花瓷器中,惟一一种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与明代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在永乐御窑青花瓷器的鉴定中,这种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标准器。
明永乐 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
高29.7厘米 口径3.6厘米 足长12厘米 足宽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意耳扁壶的器型受到中西亚陶器及玻璃器的影响。全器以青花为饰。人物的姿态与组合和14世纪伊斯兰祈求干涸泉水再度流动的画作相当近似。以人物作为装饰主题的如意耳扁壶存世目前所知仅有两件,除此件外,另一件收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十分可贵。
而宣德青花款识则曾有满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但主要还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其次是四字款、横款,一般写在口沿及器物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画粗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字体清晰。
(注:本文标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藏品图片由该馆提供。)
原文作者:许剑锋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2018年3月刊《永宣盛世——那一抹动人的青色》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中国收藏》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宋代蓝釉的特点?
宋代出现得到天蓝釉瓷器主要是五大名窑中的钧窑进行烧制,为主色调。
其中北宋时期的天蓝釉钧瓷碗为主要代表瓷器,其碗为大口,矮小但是腹部较深,瓷器的内外都施满了釉,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的时候会变为天蓝色,釉色较光亮,手感非常好,虽然瓷器内部和外壁都存在着细小的开片,但是因为其碗口微敛所以成为了它的一大特征,碗口的沿部釉色略微泛紫,“紫口铁足”的特征,釉面的色泽不容易脱落,所以通常都是直接在烧制好的素胚上进行直接的挂釉。
为什么有人说收藏界兴起回流热朝?
为什么有人说收藏界兴起回流热朝,回流真的都是精品吗?求大神们解答?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为什么有人说收藏界兴起回流热朝,回流真的都是精品吗?求大神们解答?
收藏界由于一开始就落入了“经济知识”的丑恶、邪恶、罪恶的泥潭,而偏离了“知识经济”求真务实、惟珍唯美、惟臻为最的金光大道,“学腐帮”、“师腐帮”、“技腐帮”又与“卖国帮”、“爱国帮”沆瀣一气,一方面极尽“捧杀”、“棒杀”、“扼杀”民藏,把收藏之真品、珍品与臻品以赝品之名、之价赶往国门之外,另一方面则又打着爱国旗号大兴收藏品回流之热潮,把大量伪赝之货盖上“回流精品”之标签,批量回归国内,坑杀无知大众,罪恶昭彰,令人发指!
其实稍有收藏知识之人就都知道,除了元青花是国内国外无差别之外,其余各朝各代的出口瓷都是远远不如各朝各代的官窑、贡窑瓷器的,即使八国联军抢烧了圆明园,真正的御窑瓷器也仅占国外拥有中国瓷器的极小的一部分,且已经大多被外国著名博物馆所收藏,而在市面上流动的中国瓷器则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出口瓷,中国官窑、贡窑瓷器极其珍稀罕见。
但是,“学腐帮”、“师腐帮”、“技腐帮”又与“卖国帮”、“爱国帮”狼狈为奸,编造“回流真的都是精品”的弥天大谎欺骗无知大众,公然无视历史、杜撰历史、强奸历史而信口开河、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打着爱国旗号干着掏空祖国的罪恶勾当,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罪该万死!
所以,收藏界的各位朋友应该睁大眼睛一定要看清“回流真的都是精品”的本质,如果说“回流真的有精品”是正确的,因为即使精品再少也不能说没有精品,但说“回流真的都是精品”就纯系胡说八道了,因为回流的不可能“都是精品”,其中普品众多甚至还有相当多的赝品,这才是客观真实!
上几件非回流精品瓷器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神级臻品霁蓝釉留白三鱼纹马蹄尊。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神级臻品五彩黄地折枝花鸟纹小斗笠杯。
北宋汝窑鼎盛期清凉寺窑神级臻品天青釉五芝麻钉弦纹三足小笔洗。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