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收藏哪些品种,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
在古代,皇上可是说一不二的天王老子。人人敬畏,得了皇上的恩典,可以说是祖坟上冒青烟,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影视剧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段话“赏黄金万两,丝绸百匹,钦此”
通常皇上的打赏的确以黄金白银为主,但金银制品也并不少见。
记得《甄嬛传》中,皇上就曾赏赐给沈眉庄一把“金瓜子”。
当时沈眉庄说要分给苏培盛一些,可苏培盛却忙说“不敢不敢。”
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为何连大红人苏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金瓜子的制作工艺虽然是金瓜子,可它并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纯金部件这么简单。
金瓜子,顾名思义,即金子做的瓜子。
可是金瓜子的制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固定的重量,制作随缘。
也正因如此,金瓜子的造型憨厚可爱,浑然天成,世间难寻完全相同的两枚金瓜子。
由于形状如冶炼方式一样随意稀少,加之在清朝“金瓜子”已经成了皇上的私有御用之物。所以得了金瓜子的赏赐,无异于光耀门楣。
如果说起金瓜子你觉得陌生,想必“黄马褂”你应该比较熟悉吧。
记得有一部《神医喜来乐》的电视剧。剧中的喜来乐因为治好了珍妃,得了皇上赏赐一件黄马褂。
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他的徒弟德福偷偷穿上,上街炫耀。
到剃头匠那里剃了头说“你这椅子可是黄马褂坐过的”。
剃头匠连忙收起椅子好生供着。于是这德福穿着它招摇过市,好不得意。这金瓜子的地位与黄马褂不相上下。同样是皇上御赐给有功之人及心腹的稀有之物。
以前在古代的流通货币主要是金银,后来有了纸币银票流通。
明初的时候,皇上下令,民间不可以流通金银,于是金瓜子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属。
到了清朝,更是成了皇上一个人货币玩物。
不过,虽然金瓜子是金银,却并不被作为货币使用。要知道得了这个赏赐可是莫大的荣耀。皇上的打赏并不像影视剧里几罐几盒那般阔绰
通常情况下,一次打赏几颗,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几颗。
这样一来,金瓜子就显得尤为珍贵。
一方面它可是实打实的纯金,一颗金瓜子大约二十克。无论古今,都是一笔巨款。
另一方面,在皇权至上的社会,它有着非凡的意义,象征着皇上的恩宠,标志着功劳成就。
别说花出去,送人更是舍不得。就算一不小心弄丢了,搞不好都是要掉脑袋的死罪啊。
金瓜子到底有多值钱呢?要知道,金子的密度是很大的,金瓜子看着虽小,却也大约重20~30克。
古时金银锭的标准是一两左右。按照当时的兑换标准一比十来算的话,也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这样一来,两颗金瓜子大约一两重,也就是一万文铜钱了。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也不过才45两白银,所以手拿金瓜子,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金瓜子在古代值钱,在当代更值钱。今天我们的金价大约是285.9元/克。
如果一颗金瓜子按25克来算,就是7147.5元。这一把金瓜子可就是不到20万了。
被雍正称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张廷玉,历事三朝,官拜爵相。
对他最高的一次赏赐也不过白银两万两,若是换成金瓜子也就一把足矣。
所以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是一罐金瓜子的实在是伪造历史了。皇上若是这般挥霍,国库再有钱也架不住这么得瑟啊。
这要是多几个受宠的妃子,有功的大臣,皇上真的没事就赏几罐,怕是大清轮不到慈禧和侵略,早就亡了。
四爪龙瓷器是什么年代?
清代青花罐,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
具体清代什么年份还要观察细节。
中国瓷器跨越千年。古人曾云:“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色泽单一,但却从不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皆使人美不可言。美轮美奂的青花瓷萌芽于盛唐,厚积于宋,薄发于元,登峰造极于明清。
青花瓷器是最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它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上服务于皇室,下普及于民间,外远播于世界,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江苏省外很多人只知道洋河的蓝色经典?
我知道的也不是特别多,虽然是江苏的,但是喝酒也基本是蓝色经典,其他类偶尔喝,不多。洋河大曲系列:天蓝、蓝瓷、精制、八角、象耳、青瓷
洋河敦煌系列:(金敦煌、红敦煌)
洋河老字号系列:清字号、明字号、元字号、名品、特品、优品、特曲、头曲、优曲、紫坛、金坛、红坛。
当然还有好多,等再熟悉了在说。
大清康熙年制款识延续到什么时间?
康熙朝长达61年(1662年至1722年),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在这期间景德镇窑业硕果累累,烧造出了大量精美绝倫的瓷器。康熙中期以后官窑业的大规模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极监烧了景德镇瓷业(世称郎窑)取得重要成功。从传世实物看,康熙朝官窑瓷品种多样化,许多同类品种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如:几种款识的书写字体前后均有一定的差异,可见这些款识的书写分属于康熙朝的几个不同时期。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中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看,康熙瓷的制作是具有较高水平的。从品种看,各种釉彩应有尽有,尤其是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更使彩瓷烧造锦上添花。由于康熙朝烧造时期长,各时期产品有各时期特征,如青花,其中以:翠毛蓝:宝石蓝:色为最佳。康熙朝官窑器价值很高,后各朝及晚清至民国仿品极多,如青花五彩,三彩,洒蓝釉天蓝釉,豇豆红釉,郎窑红,乌金釉,珐琅彩等,由于后朝大量的仿制,康熙朝的款识本应延续至雍正朝,随着雍正瓷器的更加精美而结束。但随着晚清和民国仿前清三代瓷器大量烧造,那么我个人认为这:大清康熙年制:款识最晚延续到了光绪朝,这也是仿前清三代瓷器最多的一朝,也是仿品质量最高的一朝。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謝謝编辑!!
酱釉瓷器如何断代?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因釉色似僧人常穿的袈裟,在明代被称作”老僧衣”。清官窑每朝必烧,品种除内外壁均施酱釉外,还有内白外酱釉的。
分享一个酱釉精品供参考:
此式团凤纹碗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多见红彩描绘,酱釉描金少见。内外均烧造酱釉,且金彩保存状态较好。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端庄,曲线柔美。碗内外壁施酱釉,釉色纯正匀净。碗内底及外壁以金彩绘展翅团凤,凤身以圆形为界,舞动飞转,身姿优美,高贵华丽,极富动感。纹饰清晰,布局简洁,绘制精细,金彩团凤纹映衬在酱色底上,给人以沉稳精雅之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与观赏性。底部施白釉,中间有青花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