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古玩鉴定专家,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抬枪,是大清“自主研发”的装备。

这种看起来“非主流”的武器,却是大清的主流武器。

清军十分喜爱这种武器。即使在大清引入了大批“高级货”后,依然对抬枪情有独钟。

这可不是大清没钱买不起好装备,而是在大清独特的战术体系下,抬枪“真香”。

大清对抬枪的“情有独钟”

大清“闭关锁国”后,火器发展缓慢。

不过,大清也不是没有发展火器。自康熙到道光,大清“研发”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火炮、枪械多达数百种。

道光年间“出品”的抬枪,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种武器的特点是:长,长度1.5-3米,口径大,约30毫米。

这种武器一般要4个人才能使用:行军时一起抬着走;打仗时,摆放炮架、装填弹药、调整角度、点火发射各1人。

抬枪,成了清军的“制式装备”。一用,就一直用到了甲午战争!

鸦片战争后,尽管大清深感洋人船坚炮利,知道自己武器落后,但他们对鸟枪仍然非常自豪!

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被打得没脾气。林则徐、魏源却开始猛吹鸟枪。

魏源的《海国图志》,力陈大清武器落后,但还是不忘吹嘘:“不如多用扛炮、轻炮(抬枪、抬炮)易演练、易运负、易挟攻追剿、易横放直透,可及百丈···“。

魏源还不忘以鸦片战争的定海之战为例,说定海总兵用抬枪与英人激战数日,歼敌数千(好大的牛皮)。

看来,魏源是觉得抬枪比英国人的火器还好用呀!

中法战争时期的广西徐廷旭则更是认为:抬枪,比法军的火炮还好用!

此外,许多打仗牛逼的、见过世面的人,也都钟情抬枪。

曾国藩编练湘军时,明显增加了抬枪的比例。

太平军的杨秀清在《行军总要》中,也将抬枪的配给、使用、战术作了详细规定。

洋务运动后,尽管大清官员都见识了世界先进枪械,但他们对抬枪依然情有独钟。

为此,他们引入先进的击发技术,改良出了“后装式抬枪”。还是要用抬枪!

左宗棠在经略西北,创办西安机器局时,抬枪是该局的主要产品!

即使是靠与”洋枪队“合作起家,见过世面的李鸿章,虽然后来推行洋务,给军队装备了大批世界一流枪械,但抬枪的比例依然很高!

如果只是1、2个人吹嘘抬枪,那可以说是人家没见过世面。但如此多当时的一流人才都说抬枪好,那就不是简单的“见识问题”了。

抬枪“真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杨秀清、左宗棠、李鸿章,这些当时最优秀的人物,都不约而同地偏心于这个笨重的家伙,说明抬枪是“真香”。

1、轻型野战火炮。

抬枪作得这么长、这么大,就是为了增强火力的射程和威力。

所以,抬枪可以被看成是大清的“轻型野战火炮”。

在平定张格尔之乱时,抬炮就当作火炮用,“扛炮轰城”,一举破敌!

同样,太平天国时期,伶俐说太平军曾用缴获的抬枪射击清军船只,击毁船只多艘。

可见:抬枪,因其火力猛,既可作为轻型攻城炮,也可作为反器材炮。

2、可装备散弹。

在1830年平定回疆之乱时,面对“贼步骑万余来犯”,抬枪发射霰弹,一炮下去,敌军倒下一片,杀伤巨大。

中法战争前,那位认为抬枪比法军火炮厉害的徐廷旭认为:装备霰弹的抬枪,一炮可以容三十多子,而且打起来不需要什么铜帽逼码,不怕浪费子弹···

可以说,在对付集团冲锋、密集队形的叛军时,装备霰弹的抬枪威力非常了得。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英法,不学习咱大清的“先进武器”呢?

因为,只有咱们觉得“真香”。

战术之殇

大清之所以一直觉得抬枪“香”,是因为大清独特的战术。

洋务运动后,大清引进了洋人许多高级货,但战术并没有更新。

绿营所用战术,是“进步连环之法”。

湘军组建时,仿照的是戚继光的战法。(当然,也不是照抄,火器比例大幅提高了)

这些战术,不一一展开细说了。

但他们的特点基本一样:远则用炮,近一点打抬枪,再近一点打步枪,接着就是冷兵器近战;近战僵持不下,远程火力撤退后再次射击···。

这基本上延用的是明朝战术。

在这种战术中,抬枪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可以想象的是:在面对密集队形的农民军时,发射抬枪发射的密集霰弹对对手身体、士气的打击将比英法先进步枪更大!而在面对“据城坚守”的叛军时,笨重的火炮运动困难,抬枪的大火力可以当蹩脚的“轻型火炮”使用。

可是,这种战术的前提是:对手的火力不如你!

所以,这种战术在面对西方、日本装备先进的对手时,是很不靠谱的。

遗憾的是,洋务运动,尽管在武器制造、引进上颇为得力,但对战术并没有进行原则性的改进。

所以,甲午战场上,同为从“闭关锁国”中走出来的军队,中日两军总体装备水准在伯仲之间,但装备结构、战术特点却完全不同。

日军,已完全西化。他们一板一眼,完全是东方普鲁士。步兵装备也是标准的步枪+刺刀。

相比之下,大清的装备、战术,简直就是在玩魔兽。

大清的装备,既有雷明顿步枪这种“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也有鸟枪、抬枪这种“土货”,更有青龙刀、红缨枪这种古代装备。

大清的装备如此奇葩,不是因为没钱买不起好枪,而是战术所致!

尽管大清引进了西方的装备,但战法却只是在过去体系上做出改良,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

甲午战争后,大清认识到了全面差距,遂决心以西法练兵。

至此,抬枪才逐渐退出清军正规军的编制。

但是,在义和团,甚至后来的民国时期,抬枪仍然常常被各支中国军队所使用。

总的来说,抬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抬枪本来算是一个不错的装备,但被拔高到如此地步,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大清尽管引进了先进装备,但战术上的止步不前,使抬枪一直都不合时宜的“真香”。

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要想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要系统地学、全面地学。只学个表面工夫,花架子,又有什么用呢?

祝君胜利!

兰州古玩鉴定专家

收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一要有钱,没钱,看到喜欢的好藏品买不了,就不可能收藏。第二要有闲,如果很忙碌,没时间交流,没时间淘换东西,那也看不到喜欢的藏品。最后要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去了解,不可能去专研,也就不可能懂藏品,那也就不可能走上收藏之路。因此有钱有闲有兴趣是收藏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你的收藏之路走不远,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来说说你最远的一次旅行走了几天?

目前最远的一次旅行是去新疆,玩了11天,全程约8000公里,花了不到7000元。

2017年8月11日从西安出发,坐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硬卧,开启了我为期11天的新疆之旅。此次旅行以北疆为主,都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这次旅行让我把北疆的精华风景都看了个遍。下面是详细介绍:

第一站:乌鲁木齐 最炫民族风

乌鲁木齐市区并没有什么太多值得去看的风景。自治区博物馆算一个,大巴扎算一个,红山公园勉强算一个。作为第一次来新疆的我,第一站选择前往自治区博物馆。

很多人去自治区博物馆是奔着干尸去的博物馆,我却独爱这里的民族风。

从满族到蒙古族,从塔吉克族到锡伯族,从维吾尔族到柯尔克孜族……在博物馆里可以充分领略到新疆民族的众多及它们各自的民俗风情。

知识点,拿笔记:除了蒙古族叫蒙古包外,其他游牧民族的房子都叫毡房!

逛了博物馆,天还比较亮,再去有名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逛逛。

异域风情的建筑,各色美味干果,独特精美的手工艺品……让这里称为外地游客必来之地。各色的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美味干果,让人眼花缭乱。葡萄干爷爷的爷爷,葡萄干奶奶的奶奶……好淘气的葡萄干名字!

晚餐选择了比较有名的海尔巴格,装修别致,点了酸奶,手抓饭和拌面,感觉没有评价的那么好吃。

第二站:梦幻天池 考验人品

天山天池算是是新疆必去的景点了,可惜抵达的时候是阴天,坐着摇摇晃晃的景交车穿行在浓雾弥漫的山道上,越走越失望,我想肯定是看不到天池了。没想到一走到天池边,云开雾散,天池露出了绝美的容颜。

值得一提的是天池的羊汤和烤馕,真的太好吃太好吃了,若你去了,一定要吃!

晚上住布尔津,已是凌晨,但仍被街上高低起伏的俄式建筑所吸引。

别致的建筑风格,加上灯光的装扮,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第三天:恋上喀纳斯 翡翠色的蓝

喀纳斯作为北疆必游之地,确实值得前往。牛奶绿的湖水,有点普吉岛的既视感。爬上1068个台阶,就登上了观鱼台,可以俯瞰喀纳斯湖全景。

随后又去了喀纳斯老村,做客图瓦人家。女主人介绍着木屋里的各种装饰,我们喝着奶酒欣赏着精彩的图瓦人表演,跳骑马舞、呼麦、吹苏尔……让人难以忘怀。

第四站:漫步喀纳斯湖畔,初见禾木

早上早起去逛喀纳斯,俯瞰过月亮湾后,顺着栈道下到了喀纳斯湖畔,一路沿着栈道前行,路两旁是各种各样的绿色植被,让人心旷神怡。一路晃荡到卧龙湾,远远眺望,奶绿色的湖水中,一条恐龙横卧其中,太逼真了。

中午来到了禾木,可能期望值太高,见到后有些失望。就是一个宁静古朴的小村庄既视感。村头的那家院落,很适合拍照。大片大片的格桑花,民居掩映其中,静谧中不乏神秘。

第五天:告别雨中禾木,邂逅阳光灿烂的五彩滩

要说禾木最迷人的瞬间,莫过于日出时分。但我的这次新疆之旅在禾木遇到了下雨,看不到晨雾,有些遗憾。

因为路线安排,又一次来到了布尔津,这次抵达的时间比较早,先去逛了五彩滩,晚上又去河堤夜市吃了期待很久很久的烤狗鱼,喝了格瓦斯,确实美味的很。

第六天:神秘魔鬼城 原来磕头虫长这样

这一天行程最轻松,睡到自然醒,乘车来到乌尔禾。这是克拉玛依的一个区,魔鬼城是这里唯一值得看的风景。

因为魔鬼城最适合傍晚去看,所以我们特意选了午后时分,高大的风蚀地貌,在光影的变幻下,时而壮丽,时而神秘,特别壮观。虽然来之前做了很多攻略,但到了才知道这里一亿年前曾是恐龙的乐园,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

第七天:蔚蓝赛里木湖 冻死人的节奏

来新疆之前一直觉得赛里木湖是一个圆圆的湖,来之后才真正领略到了它的广阔,蔚蓝。真的是一个奇特的湖泊,和青海湖一样,走近看,清澈见底;离远看,蔚蓝无比。

乘坐着景交车,环湖游玩一圈,远远看到了白天鹅,好幸运。

晚上住果子沟旁的毡房,11个人住一间,还有小朋友们表演歌舞,久违的集体生活,令人兴奋。

第八天:看日出偶遇日照金山 这运气好到爆

为了看赛湖日出,六点半就爬起来了。抵达时,天还是深蓝色的,湖水拍打的岩石,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湖边特别冷,很多队友把睡袋都拿出来裹上了。一边跺脚一边等候。本想拍个延时摄影,拍了一会儿手冻得不行,果断放弃。

不经意间转过头,看见左手边的雪山顶被照亮,运气要不要这么好,所以捕获一张日照 金山。

太阳出来啦!一会会时间便金黄灿灿,洒满了湖面。那瞬间的变化太过神奇……

在清水河吃过早饭后,来到了解忧公主薰衣草农场,已过花期,只看到一排紫色的薰衣草摇曳。那紫色的芬芳与浪漫就留给下次的 新疆 之旅吧!

第九天:做客空中草原 天鹅湖碰见癞蛤蟆

空中草原那拉提算是新疆有名的草原了。笔直的冷杉一排排挺立在山腰中,就像一个个卫士。

除了牛羊马,那拉提还有鹅。

骑骆驼的小女孩,好萌好萌,莫名有种熟悉感,好像似曾相见。

也不知道咋想的,给我安排了这样一匹又老又瘦的马儿,走起来就很给力,再加上我,快累瘫了~

我给这幅照片起了名字:我骑,马塌了。。。

从那拉提到巴音布鲁克,会穿越 新疆 最美的公路—— 独库公路 ,透过车窗拍一张,有没有被惊艳到?

一路云杉相伴,妙不可言。

巴音布鲁克的天气真是变幻多端,抵达的时候还是阳光灿烂,不一会了竟然乌云密布,下起来小雨。本来可以在天鹅湖邂逅天鹅的,无奈被雨打消。

有趣的是,在天鹅湖畔的草原上,一只只石雕瘌蛤蟆坐落其上,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寓意,挺逗。

著名的九曲十八弯日落。虽然只拍到隐约4个太阳,我也心满意足了。

巴西 里克观景台非常广阔,除了能欣赏到蜿蜒的九曲十八弯外,还可以欣赏到开都河其他唯美的身姿。

牛养成群,你看到了吗?

回到镇上,在这家解决了晚饭,一个烤羊肉串和西红柿拌面,特别是肉串,味道好爆,肉超级鲜嫩,只要5元。

第十天:最长的路程 用心去丈量

这一天是整个旅行中路程最长的一天,一大早就起床出发,终于赶在下午五点到了吐鲁番的交河 故城 。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行走其中,仿若穿越了时间长廊,回到了历史深处。

第十一天:坐驴车吃葡萄 最惬意的新疆之旅

一早坐上豪华驴车,在吐鲁番的街道上行走,如此豪华的阵容,立刻吸引了路上的行人,我们也成了免费的模特。

小朋友们特兴奋,与驴车各种合影。

惬意的清晨,听着叮叮当当的铃声,乘坐着骡车,在两旁绿树的公路上行驶,也成了别人眼里一道亮丽风景。

吐鲁番 的葡萄超好吃,这便是传说中的无核白,小小的,甜甜的,是夏日解暑的神器。途经火焰山,下车拍了拍照就来离开了。并不是什么值得花时间去游览的地方。

旅行到这里就结束。 11天下来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新疆是个好地方,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期望2020年有机会可以去趟南疆,看一看独属于新疆的人文风情!

银元收藏有多大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

首先要了解银元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必须要了解银元在各个时期的发行量和历史,这样才能弄清银元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例图

'

民国十八年孙中山正像背三帆船银币,当时民国政府委托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试铸样币,由于呈样期晚了点,所以记载少知道的人不多,然而此币又真实存在,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可以想想的。

光绪银币甘肃省造,乙已库平一两,这枚银币是左宗棠收復新疆时,抬着官材<由于左大人年过七旬〉爱国而铸,至少左宗棠是个民族英雄吧。由于缺少军费,几万湖南、湖北湘军将士穿着单衣而到西北的天寒地冻去收復被沙俄侵战的新疆领土,而在兰州铸造的银币,这枚银元在收藏界知道的人不多吧,那么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以及存世量,大家都应该清楚吧,〈飞龙代表光绪皇帝,奔马代表左宗棠的湖南、湖北湘军蒋士们〉。

第三图是

光绪皇帝臆造币,在我国封建社会,皇帝生曰时,各地地方都会去祝寿,祝福,这枚银币是广东省为光绪皇帝生日而铸造的双龙祝寿币,之所以银元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都是要看存世量和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发数量来决定。还有军阀银币、纪念币、光绪元寶、袁大头、船洋、孙小头等等。

你捡过最大的漏是什么?

2016年5月的一个周日早上,我闲暇无事,就到市里的花鸟市场去闲逛,虽然叫做花鸟市场,但是主要是卖杂货和卖花草的,可能早些年真卖过鸟雀吧。就在当天我捡了一个大漏,使得我后面的这5年都没有再缺过零花钱。

我对花花草草不怎么感兴趣,就直接往卖杂货的地方走过去,那边不仅有卖闲置物品如家里台灯、手电、充电器的,还有卖旧衣服、旧瓷器、手串、旧书的,我对其他东西都不怎么感兴趣,就是喜欢看书,新华书店的书太贵,买不起,只能从这里淘一些旧书回去看。

我买书不为收藏,就是喜欢看里面的故事,买旧书还有一个好处,看完了还可以拿回来再加点钱换其他书,卖旧书的老板最喜欢我这样的顾客,一进一出,又可以再赚一遍钱,反正是旧书,也没有折旧费,还可以继续卖。

1,旧书摊挑书

我将拿过来的5本旧书先放在老板那里,于是就开始找书,说是找书,其实就是免费看书,这个书翻开看几页觉得没意思又换一本,这些书都是开本的,不像现在的很多书店,书都是包了塑膜的,只能看个封面封底,里面的内容一页都看不了,一本还要几十块,在旧书摊可以买好多本。对于我这种只看内容,对是否正版不怎么在乎的读者来说,买旧书是最好的选择。

我屁股下铺了张塑料纸,坐在那里看了几个小时,也顺带挑了4本书,有两本还是包了书皮的,都是80、90年代的小说和故事书,在八、九十年代,书在老百姓家里都是稀缺物品,所以买回来的小说,故事书都是要用旧年画或者水泥袋子(早期的水泥袋子都是厚纸做的)、报纸做的书皮。再在上面用毛笔写上书名。

2,买书

快中午了,我也准备收拾一下回家了,又拿起挑好的4本书,左看看右看看,那本都不想舍弃,最后都留下了,我将早上带过来的5本书折价后又补了30多块钱,才将书装入袋子中回家了。

我有个习惯,就是每次把书买回来都要先打扫一下,用抹布擦一下灰尘,在室外用手把书拍打一下,除去灰尘,然后再拆掉书皮,才开始阅读。

3,发现书皮中的宝藏

当我拍打第二本书的时候,由于力气有些大,包的年画的书皮一下子就破了,竟然调出来几张旧纸币,我忙停下来,捡起来看,一张50面值的,一张大团结,还有4张两元的,足足有几十块钱,这次可赚大了。至少今天买书的钱是回来了。

我把这些钱又夹在了书里面,进了屋子,打算第二天拿到火车站附近的“藏宝楼”去碰碰运气,听说那里有收这些旧纸币的。

4,卖出旧纸币

第二天,我把夹着纸币的书放在一家收钱币的柜台上,问老板里面这些钱能换多少钱,老板拿起来看了一下,然后又用放大镜仔细看,最后说,这些钱,太旧,不值几个钱,150元卖不?

我虽然学历低,但是看他都用上放大镜看了,就知道应该不止这个钱,应该在蒙我,于是说,“你给得太低了,我还是找其他家吧”,他又加到200元,我看一下子就加50元,说明水分还是比较大的。应该还能再高点。于是说不卖了,就急匆匆拿着走了。怕他压着东西不给我或者偷梁换柱。

我觉得店铺里面的这些老板都是老谋深算,还不如拿到外面让那些摆地摊收古玩的给估估价,说不定还能卖个高价呢,于是在大楼外那些摆摊的摊位前转悠,看到几家收钱币的,摊位前也摆了很多被塑料包裹的旧纸币。

于是找了一家有顾客围观的摊位前,我拿出纸币问收不收,老板拿过后,看了一下,说想卖多钱?我怕说低了,被他捡了漏,就反问到,你能给多钱?围观的顾客也饶有兴趣地接过纸币评头论足,都说这品相还是不错,算是上品,虽然有折痕,但是没有污染,应该值些钱,一个顾客给出800元的估价,另一个也说不止800,拿到西安那边卖1000多都有可能,问我想多钱出,这时哪个老板就不愿意了,说这品相也就500,然后,拿过纸币,捏在手里,好像这些纸币他志在必得。

5,想要?价高者得!

其他人就不愿意了,觉得大家都看到了,应该是价高者得,就怂恿我要回来,卖给他们几个。一下子就有几百元的差价,我当然不愿意低价给他了,于是就比较强硬的要了回来,小老板还有些不愿意,我觉得还是自己拿在手里比较安稳。

长话短说,最终还是被那个小老板买去了,给了900元,虽然其他人说拿到西安可能卖到1000以上,但毕竟没有门道,还要来回坐车,不划算。

怀揣着900元现金,我真的心里乐开了花,找了一家当地比较有名的羊肉泡馍馆子美美地吃了一大碗,还喝了一大碗羊汤才觉得心里舒坦多了。但也足足花了38元。

6,终于零花钱自由了!

然后把剩下的800多元放在了家里的柜子里,算是自己的私房钱吧。以后再买书买其他东西家里人也就不会再嫌弃了吧。

这就是我这些年捡的最大的漏,虽然只有几百元,但是对于平时花销比较少的我来说已经不少了,这几年买书买其他东西也足够了。

大家觉得我是不是太幸运了,是不是就是书上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