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上的青花瓷是什么,青花是釉下彩还是釉上彩?

青花瓷是釉下彩。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瓷器上的青花瓷是什么

青花瓷原诗及注解?

1、《陶歌》

清 龚轼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译文:白色釉面的蓝白色花朵在火中成熟,蓝色的花朵从釉料中透出明亮的色彩。

2、《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 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译文:烧制大部分瓷器的蓝白瓷器非常轻且非常坚硬。手指轻弹,金城似乎到处都是好玉的声音。

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 皎然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译文:在青花瓷碗里,长寿琼树浆等蓝茶汤从天而降

青花瓷产生于哪个朝代?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清朝民窑青花有什么特征?

清朝民窑青花瓷的鉴定,缺少鉴定的纪年款,大多鉴定的依据就是看器形和青花发色。清代早期青花,即康雍乾青花瓷,是继明代永宣青花高峰后的青花瓷生产的又一高峰期,清代中期以后的青花瓷生产,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清代中期的青花瓷特点:一、清代中期后的青花瓷较流行的纹饰,大多是缠枝莲,缠枝牡丹花卉和双喜字,无双谱,清装仕女,博古,八吉祥各种纹饰。二、清代中期后的青花瓷的绘画风格,常见双钩线图案,不填色。三、清代中期后青花器物发色的钴料,用的是国产青料,青花发色特点是灰,黑,杂,浮。四、清代中后期青花器物胎质粗松,器物胎质里明显能看见沙粒和眼孔。五、清代中期后的青花器物的圈足,修胎草率,不规整。六、清代中后期青花器物胎质粗松,器物胎质里明显能看见沙粒和眼孔。清代中期后的青花器物的圈足,修胎草率,不规整。

清代青花瓷盘价格?

清代青花瓷盘的价格因年代、品相、规格、工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较为珍贵。在古玩市场上,价格一般在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具体价格需要参考专业鉴定机构给出的估价或者在拍卖行或古玩店进行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