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摆件落地推荐图,大家有没有精新真的官窑或者民窑的收藏?

总编每个人收藏品味不同,标准就不一样了。看看这几件能否够精、新、奇的标准,发出供大家品玩吧!

明清瓷器摆件落地推荐图

历史上有哪些颜值逆天的文物?

一、1300年前唐朝的一天,一个女人经过长时间的折腾,终于生下了孩子。可是她却再也没能醒来,丈夫痛哭流涕,为她戴上凤冠。

他没有想到的是,时光倏忽而过千年,这件美不胜收的凤冠重见天日,惊艳了世人!而寄托在冰冷随葬品上的爱情,为这座古墓平添了温暖的光环。

2001年,西安一所大学的工地上挖出了一座古墓。墓主人头颅的遗骸上,戴着一顶凤冠。年代久远,凤冠已经散落,可是原本镶嵌在凤冠上的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玛瑙等等装饰材料依然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么,这个凤冠的主人是谁呢?墓中的一块墓志铭静静地给我们讲述了一对痴情男女的爱情故事。妻子李倕,是唐朝宗女。后来嫁给了直弘文馆学士候莫陈,可惜红颜薄命,25岁就去世了。

墓志铭上有一句话“有子在于襁褓“,因此李倕的死因被推断为难产去世。而另一句”旷野兮生荒草,千秋万岁兮多悲风”,一字一句泣血滴泪,款款深情,让人对李倕老公的哀痛感同身受!

这件凤冠刚刚出土的时候,损毁得非常严重。那些精美的宝石饰物虽然可以千年不朽,可是连接珠宝的固定件和细绳都已经朽坏了。

凤冠上的宝石

为了复原这个凤冠,陕西的考古专家请来了德国专家,一起进行凤冠的修复。

凤冠上总共有380颗宝石,最小的金珠子只有0.1毫米,如此复杂的做工让修复专家们苦不堪言,中德专家将近8年的时间才修复完整。

最后的成果让人惊叹不已!中国古代最豪华的一件凤冠雍容华贵地重现世间!

复原后的凤冠

二、四川遂宁县农妇文碧珍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在自家菜地里找了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挖坑埋葬丈夫。却没想到挖出了一个大洞,洞中堆满瓶瓶罐罐,1000多件国宝见了天日。

这批瓶瓶罐罐中,有一件青釉荷叶形盖罐,美轮美奂,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现在是四川宋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釉荷叶形盖罐就是南宋瓷器的巅峰,出自中国历史上的名窑--龙泉窑。它高31.3厘米、宽23.8厘米、最大的腹围接近1米,是南宋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因为它太大了,初期拉坯都非常困难,如果陶泥受力不均,就会直接塌陷下来。在宋朝能够烧制出来,简直是一个奇迹。

它的罐身曲线完美,圆润细腻,特别精致的是罐子上的盖子,盖沿处自然弯曲。釉色色如青梅,光泽莹润,苍翠欲滴,宛如风中微微颤抖的荷叶,堪称完美。

龙泉窑的历史从三国两晋到清代,具有自己独特的制瓷工艺,现在已经失传。所以用现代的技术,根本无法仿制出来能够与原件相媲美的瓷器。

那么,这些瓷器的主人到底是谁?考古专家在瓷器出土地点周围没有发现坟墓。这批瓷器是窖藏品,而非陪葬品。

南宋末年,四川遂宁曾经发生过宋军与蒙古军的大战。在飘摇无定的状态中,这批瓷器的主人想必无法带着瓷器躲避战乱,所以将瓷器埋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待战争结束后,再将这些瓷器取出。

不知道主人遭受了什么意外,这批瓷器就被遗忘在土地下,沉睡了800多年,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南宋瓷器的巅峰技术终于穿越了几百年的时光,熠熠生辉地展现在后人面前。

三、1963年,陕西兴平县村民赵振秀正在土崖上取土,挖出一个大瓮。他刚想一锄头砸碎,突然发现瓮里趴着一只铜犀牛。

这尊铜犀牛被命名为“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这尊铜犀尊是一种西汉时期的礼器,在祭祀的时候用于盛装美酒。犀牛的背部有一个形似马鞍、可以启闭的活盖,犀牛的腹部是空的,可以存酒,在犀牛嘴的一侧是管状的流水口,可以往外倒酒。

这种精巧的构思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而它的制造工艺更是精美无比。

错金银,就是在铜上面镶嵌上金丝银丝。若有若无的金银丝就像是犀牛身上的毛,隐隐闪烁着光华,看上去非常考究。

这件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长58.1厘米,高34. 1厘米,重13.5公斤,是一头雄健强壮的犀牛,充满了活力和动感,每一块肌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具有弹性,让人叹为观止。

四、一个9岁的女孩,在西安的地下孤零零地躺了1000年。她有着精心设计的棺椁,数不清的陪葬品,其中一件璀璨夺目的项链堪称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

这条项链具有异域风情,镶嵌着硕大的鲜红鸡血石,与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纯金的链子上配以洁白的珍珠,色彩绚丽,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

这么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够拥有如此贵重的饰品?这可以从她的身世说起。

在女孩的墓志铭上,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女孩叫做李静训,字小孩。她的祖父李崇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外祖母是北周宣帝皇后杨丽华,隋文帝杨坚之女。李小孩集富二代、官二代、权二代于一身,其出身显赫毋庸置疑。

李小孩从小跟着外祖母杨丽华一起长大,备受宠爱。可惜9岁时死去,杨丽华悲痛欲绝,对她进行了厚葬。

她的石棺被雕刻成了宫殿的模样,上面门窗、侍女、花草、树木齐全,大概她的亲人希望她死后依然可以永享荣华富贵。

棺中放满了贵重的金银财宝,各种金首饰、玉器、丝绸制品,甚至还有来自波斯的银币和香水。琳琅满目,宛如微缩的人间繁华。

五、苏州五峰山下有一片乱葬岗。一部队打算在此修建训练场,没想到开挖过程中,发现了明代进士张安晚和他的一妻三妾,他最宠爱的小妾头上戴着一件首饰,精细无双,震惊众人!

专家轻轻拂去发饰上累积了500多年的尘埃。一只金灿灿的蝉赫然出现在眼前,每一根纹路都清晰可见,仿佛眨眼间就会展翅欲飞。

金蝉玉叶长5.3厘米,是95%的纯金。金蝉趴在一片上好的和田羊脂玉做成的叶子上,整体造型和谐灵动。温润的玉配上耀眼的金,美轮美奂,惊艳夺目。

云鬓从亸金蝉,纷纷红泪,千点胭脂湿。从古人的很多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蝉常常作为装饰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因为,蝉在古代有不凡的寓意。

蝉的生命历程象征着重生、脱胎换骨、对信念的执着和奋不顾身。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古人认为蝉出淤泥而不染,成年后以露水为生,象征着纯洁、清高。

六、甘肃定西,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山洪。雨停后,村民们惊愕地发现了一处墓地。墓地中陶瓷、金银、玉饰、丝织品应有尽有。更为让人讶异的是,墓地中竟然有不少比金子还贵重的玻璃制品。其中的一件”莲花形玻璃托盏 “,流光溢彩,美艳不可方物。

这套托盏由盏和托两部分组成,为蓝色半透明玻璃质地,盏身为七瓣莲花形,托身为八瓣莲花形。造型和谐生动,宛如一朵徐徐盛开的睡莲。

那么,这座墓地的主人到底是谁?他怎么会拥有在当时比黄金还贵重得多的玻璃精品呢?

墓地遗留的信息中,专家们很快确定了这片墓地属于元朝声名显赫的汪氏家族。家族中的14代200余人被埋葬于此。

汪氏家族为官者180多人,其中有著名的“三王十国公”。而其家族历经唐、宋、金、元、明、清诸朝而不衰。

这套玻璃制品映射了一个家族的传奇历史。那些戎马倥偬的岁月,并未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是穿越了700多年的时光,再一次惊艳了世人!

素三彩狮子瓷器摆件如何断代?

中国原本是没有狮子的,相传在东汉年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被佛教推的狮子做为高贵尊严的灵兽也引入了中国。

传说,释迦佛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之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又认为"佛为人中狮子"。又有传说“释家以狮子勇敢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认为它是高贵尊严的"灵兽",有护法辟邪的作用等等。

狮子作为瑞兽,在明清瓷器上多有表现。明代最早见到狮纹是在永乐时期,狮子的纹饰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古玩市场上最多见的就是晚清民国的。

明清的狮纹瓷器断代非常的简单。明代狮纹绘制比较写意,明早期的狮纹非常凶猛,毛发飞扬,四肢健壮,画面多为双狮戏球。明中期的狮纹,狮头比早期大一些,身子短一些。明晚期的狮纹逐渐图案化,狮头跟烫了发一样,一圈卷毛,不见凶猛的样子。

清早期顺治时期的狮纹沿袭了前朝画法,基本上和明晚期风格一致。多见前朝寄托款狮纹瓷器。

清康熙的狮纹独具一格,狮头额头宽大突出和康熙龙纹的头有相似之处。狮纹表现也非常凶猛。

清雍正时期狮纹绘制比较精细,面部特征绘制的比较清晰。清中期的狮纹开始接近于民间的舞狮,而且清中期开始就行一大一小两个狮子,寓意太师少师官运亨通。

清晚期至民国的狮纹和明晚期一样,也是图案化了,彻底失去了凶猛的劲头,更加接近于民间舞狮的风格,憨态可掬。

学习瓷器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和学习语言一样,都是碎片记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进步。很多语言的描述都是内心感受,还需要多逛博物馆看实物,再对照学习资料用心体会。

大家觉得瓷器适合送给老丈人吗?

如果喜欢瓷器得先了解他的喜欢方向,比如高古瓷,明清瓷器。还有喜欢粗旷一些的北方瓷器还是细路一点的南方精品。又或者是明清民窑细路精品瓷。既然送就要送人家心里,要不等于功课没做到,钱白花。

潘家园古玩市场有真货吗?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我去过十多年前我在那里买了一个铜镜还有几个古董我喜欢收藏,对古董情有独钟,因此我在哪里买回来的我认为是真的,去古玩市场比的就是眼神,真假自己决定而且谈好价格必须要买否则打架的多,还有瓷器千万不要用手去动,并且你一定要知道古玩市场的行规,如今二十多年没去过了,听我朋友说哪里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就看你的眼力了一定要小心,古玩市场水太深,因此没有两把刷子还是不要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