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黑釉瓷器鉴定方法,古代的耀州窑是什么样的?
耀州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著名窑口,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是北方窑业重镇。 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及窑址发掘,耀州窑始烧于唐代,宋金时期为鼎盛期,其刻花工艺独步当时,不仅影响到周边州县的作品风格,甚至远在岭南的两广地区都有耀州窑系风格的瓷器出土。元代以后窑业逐渐衰落,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瓷。 看一下各时期耀州窑的代表作。
唐代黄堡窑:主要生产黑釉、白釉、黄釉、三彩瓷
唐 黄堡窑 黑釉刻花填彩执壶 唐 黄堡窑 黑釉刻花填彩执壶标本 唐 黄堡窑 绿釉双鱼瓶
唐代 黄堡窑 黑釉唾壶
唐代 黄堡窑 黑釉盖盒
唐代 黄堡窑 黑釉枕
唐代 黄堡窑 贴塑罐
唐代 黄堡窑 三彩双系瓶 唐代 黄堡窑 三彩器座 唐 耀州窑三彩骆驼 唐 耀州窑黄釉高足盖罐
五代~宋:青瓷逐步成为主打产品 五代~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倒装壶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碗 北宋 耀州窑青釉印花碗 北宋 耀州窑青釉鸡首壶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执壶 北宋 耀州窑青釉娃娃俑 北宋 青釉四兽足油灯盏 北宋 耀州窑青釉行炉 金代 耀州窑青釉梅瓶 金代 耀州窑姜黄釉油灯盏 金代 耀州窑青釉三足炉 元代 耀州窑酱釉钵明代 耀州窑白地黑花玩具明代 耀州窑产磁州窑风格大罐明代 耀州窑产磁州窑风格玉壶春瓶明代 耀州窑建筑构建清代 耀州窑青花瓷
清代耀州窑诗文罐
民国 耀州窑青花瓷
民国 耀州窑白地黑花盘
有历史的瓷器?
隋唐五代时期,形成了中国瓷器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青瓷以越窑产品的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一时期是重要的窑具“匣钵”普及发展的时期,使得瓷器制作与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重趋向轻薄,底足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壁形底、圈足,釉面不受窑内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趋向于轻巧精美。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长沙窑普遍使用了瓷器高温釉下彩、釉上彩新技术。中国瓷器的外销出现了较大的规模。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元明清各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在陶瓷发展史上,元代时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青花和青花釉里红逐渐兴起,枢府瓷以及彩瓷大量流行,白瓷这时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这些都带动了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元代,公元1368年~1644年。明代的瓷器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当时烧制瓷器的瓷窑遍及全国各地。当时较著名的瓷窑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宜兴窑、广窑等,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更为突出。明王朝的每一任帝王都在此设立官窑,民品瓷器也同时在这里大量生产。文献载,景德镇窑面积十公里,官民窑30余个,“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熏天”。景象颇为壮观。
明瓷胎骨颜色与元代大致同,皆为白色,明更白些。明代早、中期胎质较为精细,胎壁也稍薄一些,而晚期胎质逐渐转为粗糙,胎壁也变得厚些;明瓷的胎土比元代洗得要精细,故瓷胎内所含杂质较元代为少;明瓷器的釉质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釉色品种大为增加;在造型方面,明代瓷形式多样,盘、碗、瓶、罐、炉、盒等品种齐全。
清代,公元1636年~1911年。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著名,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
公元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民国时期。是中国瓷业处于萧条衰落的黑暗时期。民国不足40年,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几乎遍及全国,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客观讲在这40多年里,也生产出不少精品瓷器。
民国瓷器大体可分为仿古瓷、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瓷从前代青花、五彩、粉彩器模式而生产,多为达官贵人所定烧。如徐世昌定烧的仿雍正官窑器等。仿古瓷基本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日常生活用瓷多为质地粗松的青花、五彩和粉彩等日常生活器皿。民国瓷器虽然继承了晚清瓷器的风格,但与晚清瓷器仍有明显不同,其造型较晚清瓷器纯朴自然,以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
民国的瓷器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品种繁多,工艺复杂
宋代有哪六大窑系?
北宋是我国制瓷业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是规模、技术还是产品达到的水平,都达到了瓷器发展史上的高峰。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窑场,经过激烈竞争、淘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一些名窑为中心的“窑系”。当时的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最为著名,因此被后人合称为宋代六大窑系。
定窑
定窑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和东、西燕山村,古属定州,故名。山西的平定窑、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四川的彭县窑等均属定窑系。这是以烧制白瓷为特色的窑系,唐代晚期开始生产,至宋代达到顶峰。除"白定"外,兼烧黑釉、酱釉瓷器,称"黑定"、"紫定"。定窑产品工艺水平很高,胎料经过细致筛选,做成的器物胎薄,胎质细密洁白。器物形制非常规整,给人以一丝不苟的感觉。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罐、尊、执壶、盒、枕等。其"复烧法"及刻花、印花、划花装饰工艺对其他瓷窑有较大影响。
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属耀州,故名。唐代开始烧制瓷器,至宋代达到很高水平。与它同时或稍晚时期仿烧这类耀州青瓷的还有今河南省内的临汝窑、宝丰窑,禹县钧台窑,广州市的西村窑等。耀州窑以青瓷为主,有刻花和印花,也有剔花、划花等。其青瓷胎质薄灰,青釉光润肥厚,釉色青绿,俗称"姜黄色"。器型很丰富,主要有盘、碗、瓶、炉、壶、罐、灯、枕、盒、执壶等。小口、短颈、丰肩,通体刻画缠枝花卉的梅瓶,以及凤首提梁、狮子流,通体刻画缠枝莲花的倒流壶等,则是耀州窑独具特色的产品。
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钧窑
钧窑在今河南省禹县神屋镇、八卦洞等地,当时属钧州,故名。河南郏县、临汝、登封、安阳,河北磁县,山西浑源等地也仿烧钧瓷,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从北宋一直延续到金、元时代,钧瓷繁荣期很长,北宋晚期曾作为贡品进入宫廷。钧瓷的主要产品是一种五彩缤纷的"窑变"釉瓷器。其釉色最富特点。主要着色剂是氧化亚铁,经高温还原形成青色或蓝色的主基调。又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造成红色的窑变釉。由于施釉较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水熔融流动,红蓝等色交相辉映,形成变幻无穷的艳丽色彩。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海棠红及玫瑰紫等,十分丰富。釉面上常带有密密麻麻的"棕眼"(斑点),呈现出独有的艳丽精美,构成钧瓷的非常突出的特征。此外,釉在熔融状态下流动,釉面上会产生一种弯曲的细条纹,如同蚯蚓在泥中爬过的痕迹,故称"蚯蚓走泥纹"。钧瓷的造型表现为强烈的仿古意味,特别是仿商周青铜器,在模仿中有创新,既古拙高雅,又有时代风格。钧瓷中最具代表性、最为珍贵的,是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的陈设瓷,如出戟尊等。
龙泉窑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金村、大窑一带,附近的庆元、云和、遂昌等县,以及受其影响的福建省泉州、江西省吉安等地,也生产龙泉瓷。龙泉窑分布很广,初创于五代时期,至南宋达到极盛,元、明相沿。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以釉色及造型取胜,尤以青釉见长。最具代表性的釉色是梅子青与粉青,其极品已似青玉,甚至达到翡翠的效果。由于使用的釉属石灰釉性质,在高温下易于流动,所以烧成的瓷器釉层薄,釉面光亮,透明度高。南宋龙泉瓷釉层加厚,在高温下黏度大,不易流动,烧成后有柔和淡雅的玉质效果,透明度低,给人一种含蓄的温润感。南宋龙泉瓷多素面,少有花纹装饰。
景德镇窑
江西景德镇在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制越窑系青瓷,北宋时期,始创"影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隐青、罩青,是一种由白瓷向青瓷过渡的瓷器。其釉色近白,只在积釉处显出湖绿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无之间。此种瓷器胎薄、釉细、纹饰精美,产销量很大。北宋中、晚期,是景德镇影青瓷生产的鼎盛时期,以湖田窑产品为代表,达到最高水平。其胎质洁白细腻,器壁极薄,呈半透明状态。釉色青白,光泽度强,透明度高。
晚清磁州窑特征?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业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之一,是著名的民间瓷窑,古代有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时代,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位置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为磁州窑。
磁州窑瓷器的特征是以当地的大青土为原料制作器物的胎体,然后在白度不高的胎体上先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并且在白色化妆土上运用划花、刻花、剔花、印塑、绘画、彩釉等多种多样的技法来装饰瓷器。特别是磁州窑的工匠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创造了磁州窑的装饰精品———白地黑花,呈现出黑白的对比、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并以极为自由、潇洒、粗犷的画风来表现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从而形成了磁州窑独具民族特色的装饰手法和风格。碗姐说瓷团队走访窑系第二站,到访磁州窑的发源地邯郸彭城,感受黑与白的艺术。
“碗姐说瓷”走访第二站:邯郸彭城 磁州窑,感受黑与白的艺术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这时期的纹饰题材不拘一格,具有着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大部分的灵感是来源于民间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而又生动,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观。“云上瓷都”平台上汇聚有磁州窑等各个非遗窑系优质的陶瓷产品,如果有定制需求,也可以找到匹配的厂家来定制。
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着图案变化特点,画面既简洁而又生动。同时还借鉴了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金银器、漆器和织绣工艺对磁州窑的彩绘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花卉纹行笔舒畅流利,花形描绘普遍肥大饱满,活泼多姿,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动物纹、人物纹及常见的婴戏图纹画意格调清新,平易近人,突出神情描绘,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马戏、熊戏、童子钓鱼、池塘赶鸭,踢蹴球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情趣盎然。
元青花的概念到底存不存在?
这个问题问的好,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青花瓷早在我国古代的唐宋时期就初见端倪,但是等它的烧制技术完全成熟是在我国古代元朝时期,在经过了两个朝代的交替更换才烧制出真正的青花瓷。品控最好的青花瓷当属由江西景德镇所烧制的。青花瓷属于一种高温釉下彩瓷器,在晾干的陶土上进行纹饰的装扮,在装饰完成之后的陶器上浇筑一层透明釉,最后在进行高温一次烧制,烧制成功的青花瓷颜色亮丽、素雅颇有中国水墨画的味道,十分受各国人们的喜爱。
虽然说江西景德镇烧制元青花已经有着超过七百年的历史,但是现代人们对元青花的研究与了解才仅仅六十多年而已,几乎在所有的元代青花瓷器上都找不到纪年标志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在所存世的历史资料中对于元青花的记载资料也是十分的稀少,即使专家们用遍现代最为先进的鉴定手段,也无法证明元青花属于元朝所制,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给我们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千古难解的谜题。
正是因为元青花有着这样奇幻的身世之谜,才会让收藏者们去怀疑元青花的概念到底存不存在?纵观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元青花这一概念是却是存在的。由景德镇所烧制出的元青花属于高档的消费品,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它的消费群体肯定不是社会老百姓,而是一些皇亲贵族,另外元青花瓷器的做工精良,就仅瓷器瓶身上的图案都必须是当时社会中有名的画家匠师才可以完成,这种对技术的要求也就造成了其产量十分的稀少,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存世下来的就更加的稀少,但也属于精品中的精品。
这第二个证明元青花瓷存在证据就是,在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的发达,这做工精良的青花瓷自然也就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首选。据不完全统计,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瓷器高达一百一十余件之多,而在这一百多件的元青花瓷器中主要收藏于土耳其和伊朗等中东的国家,据史料记载:在元朝时期伊尔汗国(今土耳其)与元朝使节往来频繁的原因主要在于,元青花上所绘制的花纹与它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文化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在当时社会还有波斯商人转播两国文化,元青花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两国友好交流的使者,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瓷器成为了证明自己的最有利证据。
编辑最后还有一个国内的数据得以证明元青花概念的存在,早在1949年以后,国内的文博单位开始大量的在民间征集元青花瓷器,在辽宁、天津、安慰、上海等地都有征集到各式各样元青花瓷器,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元青花的原产地,怎么会没有元青花瓷器呢?之所以人们对它的概念至今模糊不清,只不过是因为目前专家们还没有研究出一套准确的鉴定方法罢了。
元青花精品赏析及拍卖成交价格:
1: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双鱼耳大罐,尺寸:高50.5厘米,估价:HKD 5,800,000 ~ 6,500,000,成交价:HKD 21,903,750 ,成交时间:2004.04.26,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元青花麒麟缠枝莲纹大碗,尺寸:直径29.5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RMB 13,800,000 ,成交时间:2019.11.30,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元青花瓷器最初烧造多应波斯地区王公贵族之需,造型、纹饰、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风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纤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往往以器形巨硕着称。本品撇口深腹,体量硕大,造型端庄稳重。通体以青花料绘饰,发色浓郁,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外壁装饰分上下两层,上绘缠枝莲花,胫部绘仰莲瓣纹。口沿内侧亦绘缠枝莲纹一周,底心青花圈内饰麒麟纹,周身衬以缠枝莲纹。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和凤凰一样,也有雌雄之分。雄的称为麒,雌的称为麟,绝大部分人都使用“麒麟”这一约定俗成的统称。古人认为麒麟长有攻击性的犄角却性情温驯,是一种“贤德”的神兽。《宋书•志第十八•符瑞志中》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则至。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 碗心所绘麒麟纹,头部细小,如鹿似龙,头顶绘独角,下巴处绘有须状鬃毛。体态优美轻盈,覆盖有鳞片,四肢纤细却有力。尾巴更偏向于马尾的造型。元代的典章制度严格规定了使用纹饰的不同阶级。《元史舆服志》记载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元庭下令:“禁服麟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赫黄等服”。这意味着上述特殊纹饰,只有皇帝和贵族才有权使用。绘有麒麟纹样的元代青花瓷器多为大型器皿,收藏比较集中于海外。主要的几件有:大英博物馆藏的青花缠枝牡丹飞凤麒麟纹螭耳罐;伊朗国家博物馆藏青花麒麟狮子花卉纹罐;土耳其托普卡帕宫的青花麒麟花果纹大盘(附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瓷器-上》,故宫出版社,页50)。观察上述器皿可以发现,麒麟纹样一般作为主题纹样装饰在大盘中心,或者是作为辅助纹样装饰在大罐的肩部。元青花传世数量甚为稀少,如此绘工精良、品相佳好的青花麒麟纹大碗更是难得一见,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之中的佼佼者。
3: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大梅瓶,尺寸:高52.5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RMB 12,880,000 ,成交时间:2010.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秋季拍卖会。
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大梅瓶为例,其体量巨大,高达52.5厘米,丰肩鼓腹,造型圆润壮硕,集中体现了元代游牧民族所崇尚的粗犷之美,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采。其上以青花描绘纹饰,自上而下分别为缠枝山茶花卉纹、双凤牡丹图案、莲瓣纹,层次分明,构图虽繁,但密而不乱,主宾分明。腹部所绘“凤穿牡丹”作为主题纹饰也得到突出,所绘凤鸟形似孔雀,体态舒展,姿态优美。双鸟一雌一雄,其一引颈飞翔,另一回首相望,取凤求凰之意,整体画风飘逸,运笔流畅,极为典雅,寓意吉祥。古代传说,凤为鸟中之王,寓意富贵的牡丹则为花中之王,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凤凰,与龙同为人们臆想中的神兽,据《尔雅·释鸟》中郭璞所注凤凰特征为:“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而《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龙与凤的形象随着时代的推移亦逐渐有所改变,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与诠释,细观元代青花瓷上所绘的凤凰,其形颇似孔雀。
4:元青花云龙纹大罐,尺寸:高28.5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3,000,000,成交价:RMB 11,500,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此罐造型饱满,唇口,短直颈,丰肩,弧腹,为元青花经典造型。施釉肥厚滋润,釉色白中泛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通体青花绘饰,颈部一周绘制卷草纹,近足处绘莲瓣纹,皆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余下皆留白,突出腹部为主题纹饰,布局简练,类似一例可参考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高29厘米,与本件体量相若,亦为口沿、足胫绘纹饰,腹部留白绘主题纹饰。腹部通体绘二行龙纹,一龙昂首向前,一龙回首而望,皆张口露齿,肌肉鼓胀,气息豪迈雄劲,身材飘逸灵动,极具神采;龙为三爪,为元代青花龙纹标准制式;龙身周围绘制火焰状祥云朵朵,烘托龙之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多数元代龙纹瓷,龙鳞绘画皆为交错网状画法,而本品不同于前者,则是由细笔勾绘致密鳞片轮廓,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公私典藏所见装饰龙纹之大罐多绘单龙,绘双行龙者寥寥可数,此件更见珍稀。本品之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云龙的精神气质生动威猛,例如龙爪的刻画,显得比其余要锋利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
5:元青花莲花鱼藻纹撇口盌,尺寸:29.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HKD 9,055,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6:元青花花卉缠枝牡丹纹大梅瓶连盖,尺寸:高47.3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HKD 8,799,750 ,成交时间:2003.07.0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春季拍卖会。
7: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尺寸:宽35.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HKD 8,10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此罐纹饰从上往下分五层,颈上绘海水波涛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饰六朵缠枝牡丹,或仰或侧,叶片丰腴,花边衬白色联珠,更添立体感,下腹饰卷草纹,胫部为仰莲瓣纹,每层纹饰皆以两道弦纹作间隔。器底无釉。此罐器型浑圆饱满,为元青花大罐的典型风格。青花呈色浓淡有致,绘画自然流畅,六朵牡丹花姿态各异,如同卷轴画一般徐徐展开,为元代青花瓷巅峰时期之作。此类大罐的存世量十分稀少,而且每件在绘画的细节上都独具特色。
8:元青花缠枝花卉凤纹梅瓶,尺寸:29.2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HKD 3,422,400 ,成交时间:2004.04.2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9:元青花水波云龙八宝纹罐连荷花叶形盖,尺寸:32.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HKD 3,344,750 ,成交时间:2000.05.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0春季拍卖会。
青花瓷,单听名字就够美的了,欢迎瓷器交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