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在哪个博物馆,佛罗伦萨小镇人多吗?

相对较多。原因是佛罗伦萨是意大利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艺术品,非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此外,佛罗伦萨也是一个著名的购物和美食之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因此,在旅游旺季,佛罗伦萨小镇的人口会相对较多。另外,佛罗伦萨也是意大利重要的商业、工业和交通枢纽之一,因此也会有相对较多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在此居住和工作。佛罗伦萨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也带来了一些交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随着佛罗伦萨的经济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保证佛罗伦萨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大卫在哪个博物馆

十大顶级雕塑排行榜?

1.《掷铁饼者》(作者:米隆) 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年。原作已佚,现为复制品。

2.大卫(作者:米开朗琪罗) 云石雕像,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琪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3.维纳斯(作者:亚力山德罗斯) 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或《断臂的维纳斯》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罗浮宫。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4.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亚斯) 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

5.门考拉夫妇立像 闪绿色粘板岩雕刻,高约142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这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也是当时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画的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五个法老门考拉和他的王妃。

6.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 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约公元600~1680年。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上一个孤立的小岛,因考古学家是在1722年的复活节发现它的,故而得名。这些雕像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重约20吨,最重达90吨。

7.母狼 青铜,高85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500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市政博物馆。这尊雕像所刻画的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这尊雕像是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杰作。

8.狮身人面像 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高约20米,长57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500年,现位于埃及吉萨。它由整块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达20多米,面部约有5米长,仅头上的一只耳朵也有2米左右。雕像的头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头像,身子则是呈坐姿的狮子形象。法老头戴菱形王冠,前额上雕刻着神秘的圣蛇,脑后雕刻着象征神权的鹰。他的下颌原来还有一部庄严的胡须,但后来由于炮击而跌落,现收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9.汉谟拉比法典 石雕,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现收藏于巴黎罗浮宫。“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条文,还是古代巴比伦艺术的代表,尤其因为古巴比伦王国流传下来的艺术品十分罕见,所以这个石碑就更加显得格外珍贵。

10.思想者(作者:罗丹) 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

霍克尼的肖像画?

如今的大卫·霍克尼身上贴着很多标签,类似“最出名的英国在世画家”,“是那个时代最后一位在世的大师了”、他就是“一块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活化石”,“他的画笔记录下波普艺术和嬉皮文化的鼎盛时期”。在中国艺术界,霍克尼也是位传奇人物。为此2015年“大卫·霍克尼个展:春至”在北京展出时引起了艺术界和文青们的疯狂追捧。

1937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布拉德福德的霍克尼,在其还是个少年时便显示出艺术家的天赋。十多岁时就因设计了一款手表广告而赢得了全国报纸竞赛的第二名。在上世纪60年代,霍克尼更是成功跃升为伦敦的标志性文化人物。事实上,1962年从伦敦毕业后,霍克尼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生活及创作。但正因其创作过于出色,伦敦很自豪地视其为标志性文化人物。在艺术创作之初,大卫·霍克尼最早采用了当时还是新材料的丙烯作画,对水、光的画法更是开创了先河,加上像广告喷画式的风格,令其成为英式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在60年代后期,霍克尼从波普转向更传统的具象绘画方式。在肖像画创作中,霍克尼颠覆了英国传统肖像画的风格,为其中注入了更多的情色意味。其最出名的“泳池系列”便是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也是艺术家本人最喜欢的主题之一。

此后,霍克尼也尝试了摄影制作、照片拼贴画等,并在一段时间内专注风景画。2013年由于一些变故,霍克尼又开始画肖像画。在他看来,只有肖像画才是最好的选择,能让其情绪变得直观。他开始邀请他的朋友来做模特,创作了一系列肖像画。虽然我们已经进入自拍时代,但肖像画依然能表达出无尽的含义,霍克尼用自己的画作证明着这点。

有哪些狙击题材的电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积力推荐《危墙之下》这部电影,算的上是演员最少的电影,一个狙击手孤独的演完了整部电影!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影片一开始,就是狙击手(马修)和观察员(伊兹)在瞄准一堵围墙,危墙周围有友军以及美军雇佣工人的尸体,有趣的是,6个建筑工人和2个护警全部在远离掩体的地方被一枪爆头,而友军通讯员却没有,这很反常,伊兹提了出来,但是马修表示不以为然。这里是导演叙述的一个小伏笔,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敌方狙击手的策略。马修和伊兹已经潜伏了20个小时,这个时间对于一个狙击手来说也是异常漫长,并且潜伏地点还是在干燥酷热的戈壁上。于是,一番对话后,马修认定敌方狙击手已经死亡或者友军只是被小股敌人队伍给歼灭,不顾伊兹阻拦,大摇大摆的走向危墙,一番得瑟后,果不其然被隐藏的敌方狙击手打中腰部,倒地不起。伊兹见状立刻冲去支援,遭到狙击手拦截,被打中水壶和无线电(也是敌方狙击手有意为之),膝盖也中了一枪,血流不止,但勉强躲到危墙后,保住一条命。

此时的马修无法动弹,躺在开阔地域,随时有被补枪的危险,伊兹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危墙之后。伊兹确认了无线电已经损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俩人想要绝地反击,此时,剧情貌似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可以预想应该是算出具体位置,然后马修击杀敌方,最终二人手拉手双双把家还。但是,风沙遮挡视线、马修没有了回音、伤口血流不止,多重打击让伊兹地陷入了绝望,进入了昏迷。

昏迷中的伊兹被单兵通讯耳机吵醒,虽然疑惑,但是欣喜若狂的伊兹还是通报了自己的位置,而对方却要求伊兹起身向空中射击,表明具体位置,此时伊兹听出了对方口音,并非美国人,最终发现,对方竟然就是偷袭他们的狙击手()。之后,俩人进行了谈论,实际上是狙击手一直在试图了解伊兹及其战友们的情况 ,并且利用马修来威胁。

而后电影主要围绕他俩的谈论展开,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渐渐剥开:对方原本是一名老师,因为战争,工作单位和家庭都没了,出于仇恨,参加抵抗美军的行为,因为出色的枪法和超人的隐蔽能力,成为对付美军的幽灵杀手。与此同时,伊兹的身份也被剥开,原本他也是一名狙击手,但是某次行动,误杀的自己的观察员,并且谎报了任务报告,内心的谴责让他重回战场,想要寻求救赎。

至此,伊兹发现,敌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预谋的,起先是石油工人,然后保安人员、再是他们,目的就是杀伤美军人员,电影最后,伊兹拿起狙击枪、推倒危墙,想要结束这种状态,然而因为援军直升机的到来,对手理智的选择隐蔽,虽然伊兹一再提醒友军注意狙击手,但是未得到重视,而飞机升空后,枪声响起,飞行员中弹飞机坠毁,电影结束。

这部电影没有宏大的场面,更多的是描述情节和主角情绪的跌宕起伏,危墙隔开了敌方狙击手和主角,也隔开了两种体制下的人(或者战士),大环境下两国的处境,在两人身上却发生了逆转,美国强,压制伊拉克,而在这里伊拉克的士兵却将美国士兵玩弄于股掌之间,讽刺的是,这名伊拉克士兵还是由美军训练出来的。影片最后,伊兹推倒了危墙,是想利用自己来吸引火力,从而让直升机上的战友消灭敌军,但伊拉克战士却有着更大的野心。

电影里的伊拉克战士,从未露过面,但是却给人一种聪明、狠辣的即视感,就如同猫科掠食者一般,通过伊兹的描述我们知道他已经在垃圾堆中待了很多天,片头马修和伊兹俩人潜伏了20小时,已经实属不易,而狙击手却能在垃圾堆上一动不动、先后击溃了三波敌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忍耐力;对付工人以及保安人员的战斗员,都是一枪爆头,而对于通信兵,却是用三枪分别打中膝盖、天线和水壶,目的就是让通信兵在煎熬中死去,马修和伊兹享受了同样的待遇。此外,不仅在身体上折磨伊兹,精神上也毫不手软,他敏锐的感觉到伊兹回来另有隐情,通过交谈、威胁等方式,逼迫伊兹说出了曾经犯下的错误。而马修和伊兹,是典型的美国式大兵,代表了美国人的一系列特质,马修勇猛有余,但是缺乏冷静,容易冲动;伊兹因为上一次的失误,变得敏感脆弱,但是忠诚爱国、乐于牺牲奉献。

这部电影没有正派和反派。露脸的主角马修和伊兹,他们忠诚爱国、勇猛顽强,但是他们的国家却让他们变成的侵略者。未露脸的狙击手,虽然狠辣狡猾,但是曾经也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但是国仇家恨让他拿起了枪,有一幕他对伊兹说,虽然国家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你的还没有,他不知道该向谁报复,所以他向所有站在祖国土地上的美国人开枪。值得注意的是,危墙原本是一座学校,因为美军才变成危墙,狙击手是否曾经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不得而知,但是这座跟对立双方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危墙,自始至终都横亘在他们,之间分成两部分,就像两国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角色。最后,伊兹推倒了危墙,选择直面敌人,也选择直面自己的恐惧,当下的和曾经的。

《危墙》这部电影,选的题材不算新颖,说白了就是两军狙击手的对垒,但是没有特别激烈的对战,反而犹如剥洋葱一样,把故事背景一步一步展现给观众,赏毕电影,更多的是意犹未尽和关于战争的思考。

以上希望能带你一些好的想法💡,再次感谢!

你还知道哪些宫廷画家呢?

中国画的发展史中,宫廷画院起了不小作用,自五代起,皇家设立画院,宋朝画院很健全,主导了宋朝的绘画,宋朝绘画是中国画发展的顶峰,元朝无画院,明朝恢复,如呂纪,就是明画院画师,官授锦衣卫指挥史,清朝无画院之称,但收罗不少画家,多来自民间职业画家,也有少数欧洲来的传教士画家,画家无职称,被称"南匠″,乾隆时改称"画画人",分派各宫作画,称xxx宫画人,待遇分等级,如孙祜,余省,丁观鹏等为每月钱粮银加公费银共11两,程志道等9两,戴洪等7两,清朝宫廷画远不及宋,在清朝画坛上只能算一个流派而己,清朝绘画我们更多的可能知道四王,恽寿平,石涛,八大等,下面选几位宮廷画家作品,看看另一种风貌的清朝宫廷绘画。郎士宁十骏图之赤花鹰,郎士宁26岁以传教士身份离欧,经一年海上颠簸到中国,入宫廷供职長达五十二年,为皇帝画了很多作品,仅天津人美出版的"郎士宁画集"中就收集了各博物馆藏画80多幅,丁观鹏无量寿佛图,余省花鸟图,余墀花鸟册页之一,陈枚荷塘消夏,冷枚作品,程志道花鸟图,孙祜山水,張宗苍山水,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由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五人于乾隆元年画成,是清宫廷画精细之作,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借宋張择端画的形式,画清朝南方城市风貌,制作精细,设色亮丽,画幅比張择端真迹和仇英版要長,网上盛传的清明上河图最清晰亮丽的就是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