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博物馆是哪三,世界上的四大名胜古迹有哪些?

幸福大喇叭@今日头条

大家好我是(幸福大喇叭),很高兴能够回复大家这个问题,作为一名生活类创作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世界上的名胜古迹有万里长城、埃菲尔铁塔 、西藏布达拉宫、印度泰姬陵、圣彼得教堂等。

1、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仝里,帮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2、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本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3、西藏布达拉宫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当初是为了迎接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4、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

5、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西元326年落成。

世界三大博物馆是哪三

中国的十大博物馆是什么?

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一场关于九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为你呈现。

这里记录着古老的华夏文明,它传承的文化历史却很年轻,只有上下五千年。

2017岁未至2018新年伊始,文化类节目上频频出彩的央视爸爸,联合中国九大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馆未参与),在每周六晚,隆重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一经播出即获满堂喝彩,赢得高收视和9.3的高评分,网民戏侃其为"宝藏的诞生"。

这是一档通过电视语言让国宝活起来的节目,由张国立老师担纲国宝讲解员,每期一馆三件国宝,演艺界明星出任国宝守护人,向你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并由你投票,最终票选出九件珍藏入驻故宫参展。馆名如下:

一、历经紫禁城六百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

镇馆三宝:①千里江山图一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

该作品由宋朝十八岁天才少年王希孟所绘,长11.91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开创青绿色作山峦画先河。作品气象磅礴,吞吐山河,彰显泱泱大国的气势恢宏,曾在2008北京奥运上展示风彩。

围绕着亡国之君艺术之才的宋徽宗和这位神奇少年,还传说着一个"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徽宗出题,当时画师无人能画出"香“,只见希孟在奔跑的马蹄上画了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马蹄香"的意境和神韵便跃然纸上。

此画的国宝守护人李晨,传承主题:守护历史,守护绿水青山。

②瓷母一一各种釉彩大瓶

宝瓶为清帝乾隆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所创,取“盛世繁华,天下太平"之意。瓶身上集结了历朝历代十七种彩釉,工艺复杂,也因其色彩繁多,大胆创造,号"瓷器之母"。

也因为迥异于印象中传统淡雅的瓷器,网友戏称创制此瓶的乾隆为热闹的“农家乐"审美。

演绎他的前世传奇的国宝守护人王凯,把他释为乾隆的迷之自信,他振臂一挥,豪气冲天:我炫的是景德镇的匠人,炫的是大清盛世,鼎盛王朝,当海纳百川。好一个少年天子,威武。

③石鼓一一身系“存于盛世,失于乱世"的神秘。

国宝守护人香港演员梁家辉向我们讲述了司马光和他父亲寻找石鼓,揭秘石鼓文字的前世传说。

石鼓上的文字718现尚存327,因形似鼓而得名,是汉字演进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上面的石鼓文至今无人能识无人能解。梁家辉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并热衷传承,他推广国家宝藏说:我就是古董,流落香港的国宝。

二、包罗中国古代艺术万象的上海博物馆。

①商鞅方升一一守护人黄磊

此量器为秦统一度量衡。它是大秦崛起见证,大秦强国重器。见证了成业容易守成难的商鞅变法之痛和荆轲刺秦王的燕赵悲歌。

②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一一守护人那英献唱《一眼千年》

北宋时有女克柔,八年只为一事,何事?织就天下第一缂丝画。

③大克鼎一一守护人易烊千玺

象征权力的鼎器,为七鼎侯,天子九鼎,大夫五鼎,等级礼仪森严。

三、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综合博物馆一一南京博物院。

①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国宝守护人素秦海璐向我们哀婉倾诉三百年前会发光会唱歌的疏璃塔已不复存在,只剩一座拱门待我们守护。

塔总设计师是明成祖朱棣,他霸气告诉我们天下第一帝国拥有天下第一塔。匠人们总结琉璃塔三绝:第一绝高耸云日,第二绝通体疏璃,第三绝佛灯永明。九层琉璃六十四套拱门经历战乱只剩此一处,令人叹息。守护誓言:守护历史,守护大国匠心。

②坤舆万国全图一守护人张晨光

这是一张世界地图,`首创把中国放在世界地图的正中央。来自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万历年间,是中西合作的历史见证。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此图带到欧洲,欧洲人喻此图为不可能的"黑色郁金香"。节目中张晨光历数中国古代科学家,张国立说:科学家也是国家宝藏。绝对正能量,此处应有掌声。

③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一一国宝守护人袁弘

出自六朝时期,砖画刻有以嵇康为首的七贤及隐士荣启期八人席地而聊的名士风流。

四丶见征华夏文明多源头格局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一一湖南省博物馆。

①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国宝守护人何炅借此壶向我们介绍了唐朝时长沙窑的诗酒文化。

②马王堆汉墓一一辛追墓T形帛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上彩绘天堂,下形容地界,中状似人间的瑰丽景象。

③皿方罍一一国宝守护人黄勃\王嘉

商周鼎盛时期青铜器代表作,器形雄伟,文饰精美。可惜建国后器身流亡海外,器盖留在国内。演员黄勃带我们踏上了一波三折的国宝回家之路,演绎了"举目山河在",兄弟却天涯沦落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述说了每一件宝物都是传奇,都有一个感人的中国故事。

五、上古文明开源之地河南博物院

①妇好鸮尊一一刘涛演绎女战神妇好的英勇故事。

②贾符骨笛一一蔡国庆父子讲述七孔骨笛的古韵悠悠。

③云纹铜禁一一两千多年前的施蜡法,解决了现代高精密仪器的无缝切割问题。国宝守护人郭涛讲述它的今生故事。

六丶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①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香囊源于盛世大唐,香气四溢绕悬梁,梦回千年见盛唐。马苏演绎杨贵妃与唐明皇的凄美爱情故事。

②鎏金飞廉六曲银盘

③厥楼仪仗图一一国宝守护人郭涛

长安城太子仪仗队演绎大唐盛世的前世传奇。

七、集荆楚文化大成的湖北省博物馆。

①天下第一剑一一越王勾践剑

来自二千五百年前的锻造,由守护人段奕宏,讲述这把见证卧薪尝胆和乱世春秋的传奇。

②云梦睡虎地秦简一一守护人撒贝宁

③曾侯乙编钟一一国宝守护人王刚

千古编钟,让世界聆听中国。

八、传颂万年越地长歌的浙江省博物馆。

①宁波万工匠

民国时期上海打造,耗时三十年,珠金漆雕花顶级花轿。

②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一一守护人孙淳

讲述唐玄宗喑通音律,挥手琴弦间,如听万壑松。惜安史之乱始,盛世之音亡。肠断处,风铃悲切的琴音词曲《雨霖霖》。

③玉琮一一国宝守护人周冬雨

玉琮源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制玉,上绘神人兽面纹,良诸古城出土,为玉文化的发源地,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力证。

九丶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一一辽宁省博物馆。

①顾恺之.洛神赋图一一守护人陈晓

据文学作品曹植的《洛神赋》所画长卷,分懈逅、定情、殊途丶分离丶怅归五个部分。

②双马蹬一一国宝守护人关晓彤演绎花木兰从军的故事。

③万岁通天帖一一国宝守护人宁静为您呈现王羲之和献之等王家七人共同所书的这幅前世墨迹珍品。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九大馆长奉上的文物宝器,交与万众共赏,堪与日月争辉。这样真实,全面,立体的展现惊艳了观众,让我们一起点赞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赞咏一眼千年中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

谁说中国人无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华夏文明。

世界公认十大顶级文物?

一、(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时间及年代:公元前1776年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二、(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

时间及年代:战国早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所谓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三、(清朝乾隆时期)圆明园兽首

时间及年代:清乾隆年间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截至2020年12月 ,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其中,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 。2019年11月13日,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 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捐赠,正式回归圆明园。

四、(古代埃及)奈菲尔提蒂半身像

时间及年代:古埃及3400年前后

奈菲尔提蒂半身像是1912年德国人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后被德国拥有。值得一提的是,奈菲尔提蒂半身像与中国圆明园兽首、埃尔金大理石雕、霍屯都的维纳斯、拉美西斯木乃伊、欧弗洛尼奥斯陶瓶、普利阿莫斯的宝藏、光之山巨钻、杰罗尼莫的头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被媒体全球十大被掠夺文物。

五、(古中国商周时期)太阳神鸟

时间及年代:商代晚期

太阳神鸟金饰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一张金箔,属商代晚期作品,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得知其含金量高达94.2%。该金饰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现藏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

六、(古希腊)欧弗洛尼奥斯陶瓶

时间及年代:古希腊2500前后

欧弗洛尼奥斯陶瓶是一个古希腊古董。欧弗洛尼奥斯陶瓶拥有2500年历史,图案十分精美华丽,它是用来盛放水与美酒的陶瓶,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1972年通过非正规手段以100美元的价格得到。欧弗洛尼奥斯陶瓶的装饰具有两个场景。画面上的特洛伊战争是显示在正面,它描述了死亡的萨耳珀冬,宙斯和Laodamia。反面的陶瓶显示了当时的雅典青年从公元前6世纪前战斗武装自己。虽然画面上的萨耳珀冬之死,是古代通常描述程式化的表演,但在这个场景中所描绘的是自然主义。这种风格代表着已故的古代画家,其中欧弗洛尼奥斯被认为是最有成就的。

七、(古埃及)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时间及年代:公元前14世纪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在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是埃及的国宝:图坦卡蒙金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特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他的木乃伊发掘出来的时候,头部罩着一个黄金面具,这使他成为当代所知最著名的埃及法老,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面具由金箔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前额部分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象征上、下埃及;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神奥西里斯。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

八、(以色列)死海经卷

时间及年代:公元前2到1世纪期间

以色列死海古卷是泛称1947~1956年间,在死海西北基伯昆兰旷野的山洞发现的古代文献,文献大约是公元前2到1世纪期间写成的,它们的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1947年夏,一个阿拉伯牧人因寻找走失的羊只而到了死海西北角岸边,他登上现称库兰遗址的陡崖,无意进入一个洞穴,发现许多内藏羊皮卷和纸莎草卷文献的陶坛。这些羊皮卷后被证实是一些用希伯来文书写的早期犹太教,基督教的经文。这些在死海附近山洞中发现的两千年前的卷轴统称为“死海卷轴”。

九、(古希腊)费斯托斯圆盘

时间及年代:西元前17世纪

费斯托斯圆盘是西元前17世纪的一个泥土圆盘,于1908年在希腊克里特岛上费斯托皇宫遗址被发现,现存于希腊的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馆。它是一个直径6.5英寸的赤陶圆盘,圆盘的两面都刻有象形文字,共241个,由外向内螺旋排布。文字间有明显的间隙。从文字图案的刻法判断,圆盘还是溼的时候就刻上。是用两个分开的模子压制出来的。盘上共有241个符号表示人物、动物、身体器官以及各种物体。还有一些船的图案,最常见的符号是佩戴头饰的人头,与在拉美西姆的埃及绘画上的非利士人相像。无数学者企图解读费斯托斯圆盘上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符号攸关从希腊到埃及等古文明。

十、(古中国商周时期)后母戊鼎

时间及年代:古代中国商周时期

后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马德里三大博物馆?

一是普拉多博物馆,特点:古典绘画作品

建于18世纪,普拉多博物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近万幅的收藏规模,也是收藏西班牙绘画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了。馆内收藏有15—19世纪西班牙、佛兰德和意大利的艺术珍品。尤其以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最为丰富.普拉多最为重要的收藏是历代大师的绘画作品.甚至同时拥有“文艺复兴三杰”中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

二是索菲亚博物馆:近现代艺术作品

索菲亚王后艺术博物馆由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主持扩建,是世界最大最现代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扩建部分是主楼的附加建筑,新建大楼使用了新材料(玻璃纤维和红色聚酯)和新技术。馆藏4000余件绘画、1400多件雕塑、近3000幅图画,7000多幅版画,3000张照片、约160个单频道录像和40个影像装置、100多件艺术装饰品和30多个建筑结构等。最突出的有毕加索最著名的作品无疑当属[格尔尼卡]

三是提森博物馆:按照编年史陈列的博物馆提森收藏始于奥古斯特·提森 ( 1842-1926),提森收藏被誉为20世纪无与伦比的西方绘画私人收藏,是马德里之行不容错过的重要景点之一,前期是提森收藏的作品,后期他的老婆收藏的作品被收藏在扩建的展馆。

世界三大名沉船?

以古代沉船为原型而建造博物馆,肯定是有它自身的价值。但古代沉船那么多,也不是都能够以此来建造博物馆的。现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馆,世界上有三个:英国的玛丽露丝博物馆、瑞典的瓦萨博物馆、中国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英国

玛丽露丝博物馆

“玛丽露丝”是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代的舰队中的领航舰,也是亨利八世最喜欢的战舰之一,Mary的名字源自亨利八世最爱的妹妹,Rose象征着都铎王朝的玫瑰标志。战舰“玛丽·罗斯”号曾被人们称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英格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战中屡立战功。

1545年,这艘备受亨利八世喜爱的战舰在刚从朴茨茅斯出航驶向索伦特海峡,准备阻击法国侵略军时,遭到法军袭击沉没。

1965年,一组潜水员开始在海底搜寻这艘沉船的残骸。当它终于被发现后,潜水员、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立即开始打捞工作。1982年,经过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志愿潜水员的工作,整艘船全部被发掘了出来,保存在英国朴茨茅斯的Mary Rose博物馆。

该博物馆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围绕着船骸搭建,并陈列了从船只中发现的1.9万件文物。人们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个展区中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一睹其惊人的全貌,也可以在上层的开放阳台上与船体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在项目的核心区域,Mary Rose保存下来的右舷部分被安置在原先的钢制船架上,整个环境受严格监控,保证船体不受损害。其中依据考古研究结果,按照1545年1月19日船沉没时的样貌复原了超过4000个真实部件的位置,由展览用玻璃箱保护,分别展示在三层甲板上,供游客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通过展廊清楚地看到Mary Rose的各个部分,了解都铎船只中的生活。

船被保存在博物馆中心

虚拟船体和真实遗迹互为镜像

步道沿船身设置,从船尾一直延伸到船头,船舱内天花低矮,进一步强化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特意不让日光射入展区,保持空间昏暗,只在展品上方和扶手下设置了灯光,让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展览上,重塑了舱内幽暗封闭的空间氛围。

新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艘战舰,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当年船上遇难的约500名战士。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大炮、长弓箭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物品,例如衣服、餐盘,还有船上一条2岁狗的骨骼。克里斯托弗·多布斯说这也是新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地方。

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展示了当时船上水手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不会写字只能将画符刻在箱子上代表是自己的所属品;他们热爱生活,简单的乐器和粗陋的木质酒杯就是全部的娱乐;他们也坚韧辛勤,仅靠人力就拉起极粗的麻绳、装置极重的炮弹。除了对历史的描述,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瑞典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2公里,一阵强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

瓦萨号战舰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中国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是沉船博物馆中唯一的和平之船。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根据探测,南海一号整船文物有六到八万件。

"南海一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筑主体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一号博物馆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动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南海一号博物馆内主要由“一馆两中心”构成,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馆内以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沉船时,在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意外发现了一艘南宋木质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精美文物。这艘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船体保存较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

据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这艘古沉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这艘古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南海I号’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海丝馆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展示,我们希望将它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左章杰表示。2014年,海丝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南海I号”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2016年11月开始闭馆进行改造。

2017年8月15日,海丝馆以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接游客。以“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海丝馆分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7大主题展区,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展品达2000多件。“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一号”全过程,通过多媒体体验“南海I号”扬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弘灿烂的历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创意独特,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风格清新独特,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标式建筑 。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Ⅰ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发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所载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