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隆庆瓷器鉴定方法,裕王怎么登基?

嘉靖帝死后,裕王是最大的嫡子了。登基顺理成章。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03月04日-1572年07月05日),男,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

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因母亲杜康妃失宠,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即位,改元隆庆。在位初期,重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朱载坖用人不疑,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此为隆庆新政。

隆庆六年(1572年),朱载坖驾崩于乾清宫,庙号明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明昭陵。

嘉靖隆庆瓷器鉴定方法(裕王怎么登基)

嘉靖传位给谁?

隆庆明穆宗。

1566年,嘉靖皇帝去世,朱载垕继位,他原本是嘉靖第三子,但前面两位哥哥都去世了,所以他运气好,直接升级为皇帝,继位不久他就施行了改革制度,史称"隆庆新政",这项政策不仅仅有"减税减赋"、"厉行节俭"等,还有对外贸易的规定。

明穆宗在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下,跟蒙古议和,史称"隆庆议和",之前总有蒙古鞑子来中原捣乱,在这项政策之下,明朝没了后顾之忧,便跟蒙古人通贡和互市,开放了11个边境贸易口岸,让蒙古跟中国可以进行贸易。

隆庆议和在历史上意义颇大,史料记载"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不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省下了很大一笔钱,当时的后金也跟着受益,朱载垕继位之后,还有另一项举措,他开放了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跟洋人交易,史称"隆庆开关"。

如果说隆庆议和让明朝取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么隆庆开关就为中国赚得到了大量白银,在政策的促进之下,明朝的外贸发展得很迅速,出现了全面开放的局面,根据史料记载,朱载垕在位仅仅六年,但在这一项举措,却让海外3亿多白银流入中国,这相当于当时世界白银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将近一半。

李成梁生平有哪些重要事迹呢?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时期回归。

主要事迹:

1.开疆守边。由于建州女真不断侵犯边境,明朝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继续修筑辽东边墙外,还采纳了李成梁的建议,开始修筑宽甸六堡。按照李成梁的意思,朝廷移建环山堡于张其哈制佃,险山堡于宽甸,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

2.抵御蒙古。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的边备废弛之秋,李成梁多次击败了蒙古的入寇,保卫了明朝的东北边境。

3.遏制女真。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李成梁率兵攻打叶赫布寨和纳林布禄,遭到叶赫东城与西城的贝勒和部民坚决抵抗。李成梁下令发炮摧毁他们外城的城墙,放火烧了他们的粮窖。经过这次打击,共“斩首五百五十四颗,得获马、器以七八百计”。叶赫罹受重难,死伤惨重。

4.繁荣马市。李成梁镇辽期间由于凭借武力坚决打击虏夷的寇边行为,使虏夷皆惮服。于是李成梁请求复开马市,以实现繁荣辽东地方经济和羁縻虏夷之目的。正是因为李成梁的大力推动,辽东马市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弋阳县历代进士名录?

回答如下:由于弋阳县历史悠久,进士数量众多,名录较为繁杂,以下列举部分:

明代:

1.胡宗宪,嘉靖十五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

2.龚梦元,万历六年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

3.何炎,万历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

清代:

1.高攀龙,康熙十六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2.陈维嵩,康熙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3.朱祖谋,嘉庆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4.黄炳龙,嘉庆二十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5.李瑞清,同治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6.陈嘉言,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民国时期:

1.周士第,光绪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江西巡抚。

2.王超南,民国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省政府主席。

以上仅为部分进士名录,不完全,仅供参考。

为何嘉靖选择裕王而不是景王?

因为嘉靖帝驾崩时只有裕王还活着。

后来次子朱载壑到了年龄,按礼制应该以太子身份出阁讲学。在母亲蒋太后的劝说之下嘉靖帝才不情不愿的同意了,举行出阁仪式时嘉靖帝按礼制出场了,结果没想到不久后朱载壑病死,年仅十七岁。

从此嘉靖帝严格遵守“二龙不相见”规矩,对剩下的两个儿子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是长期不见面,甚至是漠不关心,至于其他子嗣更是早早夭折而死。

所以三子朱载垕按继承顺序来说应该册立为太子,结果却一直尴尬的以裕王的身份熬到嘉靖帝驾崩以后继位,成为一个极其特别的个例。

嘉靖帝于嘉靖四十五年驾崩,而唯一活到成年的两个儿子,三子裕王继位成为隆庆帝也就是著名的懒虫皇帝万历帝的父亲。(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四子景王死于嘉靖四十四年,裕王成为嘉靖帝实际上的独子。